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疆文物记录】哈密06(边关墩烽燧、尤勒滚鲁克烽燧、黄龙岗烽燧)

(2022-08-28 10:04:30)
标签:

历史

旅游

图片

文化

文物

分类: 文物记录

【新疆文物记录】哈密06(边关墩烽燧、尤勒滚鲁克烽燧、黄龙岗烽燧)


1

边关墩烽燧位于哈密市城区北侧约20公里处,天山南侧的冲积平原上,周围为戈壁石砾滩地,在新筑围墙(御墙)外一点点范围内先用土石垫高约1-1.5米的小台,其上筑烽燧。

烽燧北望天山,东侧450米外为哈密通往伊吾县、巴里坤县的303省道,西侧350米处一条石砌沟渠南北而行,四周空旷,遍地石砾,地面几乎不见任何植被,了无生机。

边关墩烽燧现为新疆境内留存最为完整,形态最为规整真实、体型也较大的烽燧,同时也因距离哈密市区较近,也成为近年来修复后成为汉唐军事遗迹景观,受到各方重视。

文保碑两块,为前后两次添建,文物界桩所竖八根,同样为前后两次所为。

烽燧东南角远端竖立一文保牌,黑色大理石标牌,外裹角钢,两端粗壮方形钢管插入地面。文保牌为黑色大理石机制石板,正面书“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哈密境内烽燧遗址——边关墩烽火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1335日公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20155月立”。分别用维文和汉字书写,维文在上,汉字在下,左上角镌刻“中国文化遗产”徽标,均填金黄色。背面书“简介    边关墩烽燧位于区(疑错)哈密市以北20千米。省道303线以西100米处。烽燧残高12米,底基东西长11.6米,南北宽9.4米。由土坯和木棍夹筑而成,四周均为土筑围墙,南北长25米,东西宽22米。该烽燧整体保存情况良好,2013年进行修缮。根据烽燧的建筑形制以及与其他烽燧的关系确定其年代为清代。哈密境内烽燧群共计63座,分别位于哈密市、巴里坤县和伊吾县。最早的烽燧建于唐代。哈密境内的烽燧与长城共同构成了当时军事防御体系,对研究哈密地区唐代和清代的军事防卫建筑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保护范围:烽燧本体为基线四周向外延伸50米,建设控制地带为保护范围向外延伸50米。”维文在上,汉字在下,未填色,白色。

烽燧近处南侧东端另竖一文保碑,黑色大理石机制石碑,长105cm,高72cm,厚15cm,碑下为白色须弥座。文保牌正面书“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哈密境内烽燧遗址——边关墩烽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1335日公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20214月立”。分别用维文和汉字书写,维文在上,汉字在下,左上角镌刻“中国文化遗产”徽标,均填金黄色。背面书“简介    边关墩烽燧位于区(疑错)哈密市以北20千米。省道303线以西100米处。烽燧残高12米,底基东西长11.6米,南北宽9.4米。由土坯和木棍夹筑而成,四周均为土筑围墙,南北长25米,东西宽22米。该烽燧整体保存情况良好,2013年进行修缮。根据烽燧的建筑形制及与其他烽燧的关系确定其年代为清代。哈密境内烽燧遗址位于伊州区、巴里坤县和伊吾县。哈密境内的烽燧与长城共同构成了当时军事防御体系,对研究哈密地区唐代和清代的军事防卫建筑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保护范围:烽燧本体为基线四周延伸20米,为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为基线四周延伸50米,为建设控制地带。”维文在上,汉字在下,填金黄色。

另在停车处还竖有一块景点介绍,正面为边关墩烽燧,楷体,大字。北面刻书边关墩烽燧  边关墩烽燧位于哈密市以北偏东20公里,海拔1022米,系清代遗存。烽燧平面呈长方形,残高12米,底基东西长11.6米,南北宽9.4米,系土坯、木棍夹筑而成。上小下大,纵剖面呈梯形,东壁下有房舍两间。四周土筑围墙,南北长25米,东西宽22米,残高0.4-1.2米,门向南开,门宽3.8米。地表可见少量青花瓷残片。,中英文对照。

烽燧外建矩形栅栏,东西两侧长45米,北侧宽39米,南侧宽42米,栅栏西北角处因有地面冲蚀沟壑,地表被掏挖形成低洼处,故此栅栏西北角内缩一点,致使围栏形略不规整。大门开在东侧南端。

烽燧外在原有残墙的基础上新筑一低矮御墙,高1.2米,厚1.5米,四角设置成内圆外方的角墩状,角墩与墙面同高。东墙中部开门,门道两侧设门墩,长2.9米、宽1.4米、高1.5米,门道宽2.8米。

烽燧为土坯砌筑,土坯规格为25X18X8cm。烽燧底面方形,南北长11.2米,东西宽9.0米,收分明显。

东侧:

整体较为光洁,平整如新,有修补痕迹,立面呈梯形状。根部有附属建筑遗迹,南北两处,似房屋建筑,北侧明显,南部较差。北侧遗迹南北长4.4米,东西宽2米。南侧遗迹南北长4.4米,东西宽1.6米。

南侧:

整体光洁,表面平整,中部自上而下曾有一条沟壑,似不为冲蚀而成,应为烽燧的一处登顶通道,今被修补填实,似为不当修补。

西侧:

通体布满风湿凹槽、凹孔,多呈水平状分布,再经雨蚀及雪蚀自上而下的淘蚀,而呈整体破碎之态,凹槽凹孔深在10-30cm,宽20-50cm,长20-200cm。壁面有木桩出露。

北侧:

根部有小范围的堆积。

水平状风蚀严重,条条沟壑遍布烽燧壁面,木桩出露较多,外露长20-50cm,说明剥蚀现象严重。

【新疆文物记录】哈密06(边关墩烽燧、尤勒滚鲁克烽燧、黄龙岗烽燧)

(边关墩烽燧卫星图)

 

【新疆文物记录】哈密06(边关墩烽燧、尤勒滚鲁克烽燧、黄龙岗烽燧)

(边关墩烽燧卫星图)

【新疆文物记录】哈密06(边关墩烽燧、尤勒滚鲁克烽燧、黄龙岗烽燧)

(边关墩烽燧远景)

 

【新疆文物记录】哈密06(边关墩烽燧、尤勒滚鲁克烽燧、黄龙岗烽燧)

(边关墩烽燧近景)

 

【新疆文物记录】哈密06(边关墩烽燧、尤勒滚鲁克烽燧、黄龙岗烽燧)

(边关墩烽燧西南角)

 

【新疆文物记录】哈密06(边关墩烽燧、尤勒滚鲁克烽燧、黄龙岗烽燧)

(边关墩烽燧东北角)

 

【新疆文物记录】哈密06(边关墩烽燧、尤勒滚鲁克烽燧、黄龙岗烽燧)

(边关墩烽燧远景)

 

【新疆文物记录】哈密06(边关墩烽燧、尤勒滚鲁克烽燧、黄龙岗烽燧)

(边关墩烽燧工作照)

 

【新疆文物记录】哈密06(边关墩烽燧、尤勒滚鲁克烽燧、黄龙岗烽燧)

(边关墩烽燧相控点)

 

边关墩烽火台,地处303省道旁边,距离哈密市区很近,以前形制也比较完整,近年又经过了一定程度上的修复,环境和小径也让这里成了一处休闲之所。修复和利用为文化遗产生命的永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也似乎存在泯灭历史行迹、消除形制信息的情况。

 【新疆文物记录】哈密06(边关墩烽燧、尤勒滚鲁克烽燧、黄龙岗烽燧)

  (边关墩烽火台·南侧)

 

 

2

尤勒滚鲁克烽火台位于哈密市天山乡头道沟村303省道(新哈巴公路)33公里里程桩西约2千米的黑色山丘上。

尤勒滚鲁克烽火台位于203省道(老哈巴公路)和303省道(新哈巴公路)之间,东距303省道2公里,西距203省道4.9公里。沿303省道从哈密市区北上30余公里,驶出一段长约3公里的浅丘山地,进入到天山南坡山前平坦的冲积河套沟谷处,下道,沿西行的一条石砾便道行约2公里(现正在开建一条新的道路),致一遍山布满褐色石块的山脚下,即至烽燧处。

尤勒滚鲁克烽燧位于一陡峭的小山包之上,北侧和西侧较为陡峻,山坡上片石碎石较多。东侧山体绵延,平缓。南侧山体略缓,偏东一条山沟可下至谷底。

烽燧所在山包高差在五六十米左右,北部为天山南簏冲积地带,相对比较平缓。西侧一凸起的台地将一条山谷河沟分成两岔。河谷为季节性流水通道,经年的冲刷已将岸堤冲蚀出三四米的高崖。河谷中,今为部队的训练场。

山脚下,竖有“文物界”界桩。

界桩旁,面西,竖立一文保牌,黑色大理石标牌,外裹角钢,两端粗壮方形钢管插入地面,大理石标牌规格为125cmX90cm,柱腿高100cm。文保牌正面书“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哈密境内烽燧遗址——尤勒滚鲁克烽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1335日公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20155月立”。分别用维文和汉字书写,维文在上,左上角镌刻“中国文化遗产”徽标,均金黄色。背面书“简介    尤勒滚鲁克烽火台位于天山乡头道沟村西约14千米的黑色山丘上。该烽火台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约5米,南北宽约4米,残高约5米,石块垒砌,中间夹有树枝。哈密境内烽燧群共计63座,分别位于哈密市、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和伊吾县。最早的烽燧建于唐代,目前仅余4座,其余则是清代所建。哈密境内的烽燧与长城共同构成了当时军事防御体系,对研究哈密地区唐代和清代的军事防卫、建筑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保护范围:烽燧本体为基线四周向外延伸50米,建设控制地带为保护范围向外延伸50米。”维文在上,白色。

山顶烽燧周边用栅栏圈围,南侧小段陡峻部分无栅栏。

 

【新疆文物记录】哈密06(边关墩烽燧、尤勒滚鲁克烽燧、黄龙岗烽燧)

(尤勒滚鲁克烽火台位置示意图)

 

【新疆文物记录】哈密06(边关墩烽燧、尤勒滚鲁克烽燧、黄龙岗烽燧)

(尤勒滚鲁克烽火台卫星影像)

烽燧骑跨在表面全为黑色石块的小山包尖尖之上,略呈覆斗状,南北方向略长。石块砌筑,中间夹杂泥土和树枝树棍。树枝夹杂密度较高,呈分层状,间距在20-30cm

树枝夹层以满铺、垫层方式与烽燧结合在一起,铺设方向以垂直于烽燧体外侧表面为主。

烽燧应为就山顶表层地势而建。

烽燧东侧呈坡面凹状,可至顶,原制式应如此。

东南角根部表层有塌垮,塌垮面积达四五平方米,局部已成悬空状,上部石块主要由树枝单挑固定。                           

南侧壁面最为完整,除东南角根部有塌垮外,其余部分基本完好,保持平整的原建筑形态。

西侧立面仍竖直,但表层的石块基本塌垮殆尽,根部两块小范围保留原始建筑立面。塌垮已致使整个立面凹凸不平,局部有悬空状,全赖夹杂的树枝树桩维系。

烽燧北侧表层多塌失,所余呈略有偏斜的竖直状,基本无悬空状、凹凸状等情况。

尤勒滚鲁克烽燧周边多个烽燧相联,南部18.3公里处,旁303省道,有边关墩烽燧。正西5.3公里处,旁203省道,有十五里墩烽燧。西北方向5.6公里处,旁203省道,有南山口烽燧。

 

【新疆文物记录】哈密06(边关墩烽燧、尤勒滚鲁克烽燧、黄龙岗烽燧)

(尤勒滚鲁克烽火台南侧)

 

【新疆文物记录】哈密06(边关墩烽燧、尤勒滚鲁克烽燧、黄龙岗烽燧)

(尤勒滚鲁克烽火台远景·西南向东北)

 【新疆文物记录】哈密06(边关墩烽燧、尤勒滚鲁克烽燧、黄龙岗烽燧)

(尤勒滚鲁克烽火台远景·东向西)

西南侧山坡根处,河滩地,山脚被冲刷出三四米的竖直壁面,整个地层虽是小个石砾组成,但压密坚实如整石一般。

北侧山脚,一条新筑高等级公路东西向横过。

 

 

3

黄龙岗烽燧位于哈密市区东偏南30公里处,为哈密绿洲地区东部重要的一处烽燧之地,从地里位置上分析,似应在乌拉台乡所在处再有至少一处烽燧,方可构成往东北方向与沁城方向的碱泉子、青山子等一串烽燧相呼应,往东南方向顺312国道与格子烟墩烽燧、转井烽燧等相呼应的传烽格局。

黄龙岗烽燧周边皆为田地,主要以棉花种植为主,北距村镇约500米,南100米处有一条机耕道东西向横过,西侧110米有条田间便道,旁一废弃不用的水泥预制灌渠。

烽火台外建有一圈保护栅栏,方形,边长24米,设进出大门,位于栅栏东侧南端,栅栏局部有损毁现象。

栅栏内,烽燧东南侧,竖立一文保牌,黑色大理石机制石碑,长105cm,高72cm,厚15cm,碑下为白色须弥座。文保牌正面书“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哈密境内烽燧遗址——黄龙岗烽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1335日公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20214月立”。分别用维文和汉字书写,维文在上,左上角镌刻“中国文化遗产”徽标,均填金黄色。背面书“简介    黄龙岗烽燧位于哈密市伊州区大泉湾乡黄龙岗村三组东南约1千米处的农田中。烽燧夯筑而成,底部南北长3.7米、东西宽2.7米、残高2.3米。20145月,对烽燧进行加固维修。哈密境内的烽燧与长城共同构成了当时军事防御体系,起到了护卫丝绸之路畅通的重要作用,是历代中央政府治理和有效管辖新疆地区的见证。对研究哈密唐-清时期军事防卫、军事设施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保护范围:烽燧本体为基线四周延伸20米,为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为基线四周延伸50米,为建设控制地带。”维文在上,汉字在下,黄色。

栅栏内四角各竖一石质“文物界”界桩柱,界桩方形,边长12cm,地面以上高45cm。一面刻文物界,另一面刻维文,机刻,填红。

栅栏上悬挂 文物安全责任公示栏牌。

烽燧已呈残墩状,为北偏西30°斜长条状,长3.4米,宽1.7-1.9米,残高1.6-2.0米,泥土夯筑而成,夯层厚15cm

烽燧残体上显见经过了保护性修缮加固,各侧面上较大的冲蚀沟壑和淘蚀凹槽、孔洞等均已填实,顶部表层也经过了封堵、抹实和光洁处理,渗水缝隙和下渗孔洞等皆被堵实。烽燧体外地表做一5米见方的散水范围,高10cm左右,但夯实密度不够,似难以形成导水外溢的作用。

围栏内地表植被、作物等均以被清除干净,但光秃秃的地表成暴沙扬尘之所。

 

【新疆文物记录】哈密06(边关墩烽燧、尤勒滚鲁克烽燧、黄龙岗烽燧)

(黄龙岗烽燧卫星影像)

【新疆文物记录】哈密06(边关墩烽燧、尤勒滚鲁克烽燧、黄龙岗烽燧)

 

 

(黄龙岗烽燧西侧)

 

【新疆文物记录】哈密06(边关墩烽燧、尤勒滚鲁克烽燧、黄龙岗烽燧)

(黄龙岗烽燧西北角)

 

【新疆文物记录】哈密06(边关墩烽燧、尤勒滚鲁克烽燧、黄龙岗烽燧)

(黄龙岗烽燧近景)

 

【新疆文物记录】哈密06(边关墩烽燧、尤勒滚鲁克烽燧、黄龙岗烽燧)

(黄龙岗烽燧远景)

 

【新疆文物记录】哈密06(边关墩烽燧、尤勒滚鲁克烽燧、黄龙岗烽燧)

(黄龙岗烽燧周边景象)

 

【新疆文物记录】哈密06(边关墩烽燧、尤勒滚鲁克烽燧、黄龙岗烽燧)

(黄龙岗烽燧远景)

 

【新疆文物记录】哈密06(边关墩烽燧、尤勒滚鲁克烽燧、黄龙岗烽燧)

(黄龙岗烽燧工作照)

 

(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