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文物记录】巴州22(红山核武器试爆指挥中心项目报奖)

标签:
历史旅游图片文化文物 |
分类: 文物记录 |
【新疆文物记录】巴州22(红山核武器试爆指挥中心项目报奖)
1、 简介(项目来源、目标)
红山核武器试爆指挥中心旧址位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硕县城东北约40公里处的那音克乡政府所在地的山沟中,原为我国核试爆指挥中心和国防科工委21基地研究所所在地。1959年,代号为“8023”的中国核武器试爆指挥中心建设在此开展,3万名建设大军和科研工作者舍家为国,在这里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建成了由核试验指挥中心和研究基地两部分和相应的生活服务区组成的建筑群。在这里,科研和指挥人员开启了我国核武研究和核爆实验的伟大壮举,极大地提升了我国尖端国防实力和核武威慑能力,也使新兴的共和国在世界上打破了美苏的核威胁、核恐吓,形成了中国的核自卫力量,使中华民族真正挺直了腰杆。1964年10月16日第一枚原子弹试验成功,1966年12月28日第一棵氢弹试验成功,都让历史铭记住了这处位于深山荒漠处的基地。
这里也曾走出了“两弹”元勋程开甲等8位院士和29位科技将军,是“两弹一星”研发的军事纪念地。1987年,基地搬迁,1996年中国宣布停止核试验以后,这里遂改建成为军事纪念地和国防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入列国家第二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2013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目前,在我国4000余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共有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711处,其中反映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发展历程和成就的文物36处,就包括像人民英雄纪念碑、五更寮土高炉群、小李庄军垦旧址、红山核武器试爆指挥中心旧址等新中国时期文物建筑,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成为了整个社会的精神和物质的财富、遗产。
为了开展关于红山核武器试爆指挥中心的保护规划及旧址35栋建筑修缮工程,我院积极配合新疆文物古迹保护中心和兰州河陇文化遗产规划设计有限公司,采用以空间信息为主的现代技术手段,开展了对核武器试爆指挥中心旧址以数字化勘察测绘为基础的基础信息采集工作,完整记录文物现状,为文物建档、规划编制、保护方案勘察设计与施工等一系列工作的开展提供数字化、信息化支撑。整个工程分两期进行,分别在2015-2016、2017-2018年实施。
按照国家及地方文物局意见和对文物管理的工作要求,结合文物的具体特点,本项目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形测绘、文物本体测绘、文物建筑及赋存环境的三维数字模型建立、全景影像、鸟瞰影像及空中视频、建筑立面影像、勘察图件、病害调查及建筑材料强度检测等几项内容。本项目的主要特点主要为:
1)“国家红色记忆工程”项目
“国家红色记忆工程”是国家文物局根据国家文化事业的整体战略考虑,在近年来大力推广的一项文化事业工程和文物保护的重点工程,旨在通过开展具有重要革命价值遗址的保护维修、展示利用等工作,拓展一批爱国主义宣教阵地。侧重阐述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长期共同奋斗的光辉历史,见证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光辉历程。而新疆地区最重要的“国家红色记忆工程”项目就为红山核武器试爆指挥中心旧址的文物保护项目,项目的实施,显著提升了我院在相关领域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新疆相关项目的延续
我院在新疆文保行业辛勤耕耘三十年,在与自治区文物局、各地州文物局、新疆文物保护中心等的合作中所建立的良好合作和信任关系,工作和成果中也充分体现了我院突出的技术优势、优良的服务意识和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项目也获得了业主方的好评和肯定,并将继续延续我院曾经创造的辉煌业绩。
3)综合性的数据集
l
l
l
l
l
本项目的全面实施是空间信息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全面应用,对完善文物测绘的技术体系和数据成果体系作用重大,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对文物建筑的数据采集、形变分析和展示利用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工作奠定了基础,也为我院的技术储备和开展类似工程项目奠定了基础。
2、 技术先进(设计、技术标准或规定、技术路线、工艺方法)
本项目作为一种应用于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程中的数据采集手段,其主要的特点就是一种全面的数字记录和综合性的数据集成,在全面完整的数据表达的基础上,强化了传统表达与新技术应用的结合、影像与线描的结合以及测绘与勘察的结合,有效地扩展了传统测绘技术及应用范畴,扩展了服务领域。另外,在技术手段、制图手段等的综合性、工程化、集成化和实用化应用方面有一定的创新。
项目设计:面向目标、面向应用的项目设计
方法运用:多手段—采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方法,包括GPS测量、数字地形测绘、航空摄影与遥感、近景摄影测量、三维扫描建模、数据库和地理信息管理系统等。
成果表达:多类型—线划图、病害分布图、影像图(DOM、鸟瞰图、全景视图、立面影像)、视频(空中+地面视频)、模型(大场景实景模型+本体高仿真度模型)、数据库等。
原政治部大楼

原基地第三研究所大楼
整体制图区域

西区正射影像图
1:1000地形图
气象站东侧立面图及扫描模型影像
建筑立面
2、管理科学(工程组织体系、工效、计划期/实施期、成本控制及成本降低率、计划成本—实际成本/计划成本、工程文档归档情况)
项目实施按照设定的技术及管理流程进行,按照时间节点和整体保护设计步骤完成各个阶段的扫描建模、影像建模、地形测绘、勘察检测等工作,现场配置专人负责作业过程管理和随时向甲方及规划设计方提供阶段成果,所有工作与整体项目进程吻合,全面保障了保护工程的有序进行。整个项目做到了成本控制、安全生产和预定的成果及文档管理,并按照我院对项目的要求进行了归档处理。
3、质量水平(质量管理体系达标情况说明、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检查、验收情况、成果的优良品率)
成果质量优异,项目执行情况也得到了业主方的认可和赞许。
4、效益(工程成果达到立项目标情况、业主用户满意度、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本项目获得了比较理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成果和服务也获得了新疆文物局及项目执行单位新疆文物古迹保护中心的认可和肯定,并在于后续的设计单位兰州河陇文化遗产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的交流和对接中得到一致认可。
5、工程项目立项依据性文件和验收文件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