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文物记录】昌吉州25(奇台博物馆·丝路金奇台西域旱码头)

标签:
历史旅游图片文化文物 |
分类: 文物记录 |
【新疆文物记录】昌吉州25(奇台博物馆·丝路金奇台西域旱码头)
乾隆三十八年(1773),清朝政府设奇台堡,四十一年(1776)设奇台县。奇台所在的天山北麓地域,是清朝政府统治新疆的重要军政要地和经济后勤保障基地。乾隆二十年后,陆续实施的规模化屯田和城镇营建,极大地推动了各地的开发和建设;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和康乾盛世的国力支持,促进了奇台经济文化的繁荣和进步,使得奇台成为边疆地区最为富庶的地区之一。
19世纪,清政府先后平定了张格尔之乱,驱逐了阿古柏入侵势力,收复了俄国侵占的伊犁,奇台军民为维护祖国统一和边疆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光绪十年(1884)新疆建省,普遍推行与内地一致的州县制,随着与祖国内地政治的一体化的实现,奇台进入了辉煌发展的时期。
清初,关内京、津、晋、绥商人货运驼队至西域新疆多走草原道,过乌里雅苏台、科布多,越阿尔泰山进入古城奇台。南来北往的客商络绎不绝,关内的杂物、茶砖、布料、瓷器等货物源源不断地运进古城,新疆的地产、药材也通过这条道路运向关内。古城是驼运的终点、旱码头,天盛魁、天元成、天申恒、义兴隆、日新功,恒太源等一大批字号兴盛起来,它与哈密、乌鲁木齐、伊犁并称新疆四大商业都会,是新疆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在光绪年间,商铺多达六百九十余家,经商人员达四千三百多人。
史善长《古城》云:“四冲当要路,千古寄专城。绥缉资良吏,韬钤握重兵。”林则徐记奇台:“贸易颇多,田畴弥望。”古城“阓颇多”。“自古城以来,沿途田亩连塍,村落相接,迥非戈壁可比。俗谚谓哈密至乌鲁木齐有穷八站富八站,盖戈壁头以东之八站为穷,木垒河以西之八站为富也。”









































【简介多取自奇台博物馆展陈说明】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