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10)·昭通

(2020-07-24 21:01:48)
标签:

旅游

图片

文化

艺术

杂谈

分类: 文物记录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10)·昭通


1

615日,星期一,第八天,行程384km

哇塞,真没有想到,今天一天的里程数和昨天的一样,都是384公里,所行不一样,但跑的路程却完全一样,真是不可思议。

前一晚,扎营于渝昆高速上的迤车服务区,挺大的一个服务区,空空荡荡。

渝昆高速,云南北部这一段,建造形式略有点别样,可能也和这里的地形地势有关吧,一般的高速公路多是单条双向,而在这里经常是往来并在一起的高速道一下子就分开了,往来两道而行各道各走各桥,在小离别一阵后又会再度聚首在一起,而往往服务区也是有单边的或者两边大小不一致的,就像这里的迤车服务区,南侧的长600余米,宽60-150米,而北侧就要小很多,长约170米,宽80米,仅有南侧的1/4大小。

云南东北部区域在秦时就有一条人工修凿的古道,由于路宽仅有五尺而被称为五尺道,是联结云南与内地最古老的官道,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道之一,后来成为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在很多地方都还留存有痕迹可寻。而现在渝昆高速所经路段、山谷关隘等当年都是这条古道所经之地,这条古道以及南方丝绸之路(现在似乎南方丝绸之路不怎么提及了,更大更火的更热门的似乎成了茶马古道,一个茶马古道的概念和范畴将中国西南部一带的古道系统和文化商贸等统统装了进去)应该是一个路网体系,零散的资料让我现在也是一头的雾水,而现在似又有用一个新的称谓“乌蒙之路”来标识的趋向,这可能是因为当年毛主席的著名诗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来表现红军顽强豪迈、不畏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而让世人记住了乌蒙山的缘故吧。

自古的交通不便,使这里的发展也变得相对迟缓,曾经的昭通一带也是由旧时的商贸发达的富庶之地而成为全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本世纪开始后,交通大发展的结果是昭通及周边地区的经济状况大为改善,现在多条高速、高铁等已通或在建,密密扎扎从这里的沟谷中穿出。

在眼光瞄上昭通这里的时候,就发现了高速上有一处在山中挖洞盘旋而呈螺旋状降低或提升高度的有趣之地,后来还得知现在正在这里修建的一条二级公路也是这样,用30多公里的路程盘旋几圈将高度一下子降低了上千米,而在新疆由博州去往伊犁的路上也曾见到这样的奇观之景,满心高兴要再度体验这种“滑滑梯”的感觉。

昭通一地,虽有古道穿行,但真正的现代化道路却来的很晚。1985年才有国道213修进来,而现在却能在高速上飞奔而来,边地古迹将不再遥远,我们在游山玩水之途也感受到了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行前很随意地翻查资料,曾见到有人提到过在江底乡一带有不少的古桥,其中著名的有江底三桥,还有不远处的三善桥等。本对深山沟中的桥不是特别的上心,但在前几天的建水一带见到好多的古桥,兴趣陡增,就想着要在这里瞧瞧到底是什么样的三桥。

江底乡已成江底镇,就在距离迤车服务区不远的地方。小古镇是昭通市最南端的一个小村,是昭通市鲁甸县、曲靖市会泽县和贵州省毕节地区威宁县的“两省三地市三县”结合部,昭通的南大门。从古至今,这里都是中原进入云南腹地的交通要塞,秦开“五尺道”、汉修“南夷道(又称朱提道)”,都途径江底,诸葛亮南征和两晋用兵亦取此道,咽喉川滇的江底古镇还是“南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具有悠久的历史。

江底三桥实际上分别是指修建于现代的钢筋混凝土券拱桥、修建于数十年前的钢架桥和修建于数百年前的铁索桥,不过现在人们更加习惯的是将开通近五年的渝昆高速上的两座桥也算进去,成为江底五桥。

江底所在之地呈“V”字形的沟谷之处,牛栏江从这里流过,两侧的高山山高崖陡,望天需仰脖方可。而从高速出口下到江边村镇需要盘绕降低百多米的高度,而“江底”的名称却如其意。

当日,山区小镇正逢集市,虽刚至八点,但街面上、桥上已经摆满了摊位,赶集的人们熙熙攘攘,买卖交易已经火热开场。

村镇中本就狭窄的街巷几乎被填塞的满满登登,车行其中极度困难,还好卖东西的商贩和买东西的村民们都是好脾气,车行至前侧个身让个道的都还挺配合,好不容易才将车子挪行到可停车之处。

交通不便的村镇,集市就是一个热闹而欢快的日子,不单可以买卖货物物品,而且还是逛街串门交际的时刻,虽街面上熙熙攘攘人流不畅,但能感觉到有一种欢快的气氛在整条山谷中游荡。

见到一处卖鹌鹑蛋的摊点,鹌鹑蛋被包裹在厚厚的岩盐中蒸烤,熟透了的鹌鹑蛋自有一种清香微咸的味道,买了一斤,整整一公斤,吃了一路。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10)·昭通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10)·昭通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10)·昭通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10)·昭通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10)·昭通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10)·昭通

2

穿过街面上的人群,就见到了跨越牛栏江上的三座古桥。

牛栏江,《汉书》称堂琅江,亦称车洪江,为金沙江右岸支流,发源于云南省昆明市境内,干流长423公里,自南向北流至江底镇东北方向10公里左右时倒转向南,在江底镇附近又折向西,并最终注入金沙江。

江底镇一带,水质清澈,阳光直射下碧绿如茵,水面静默如塘湖一般,而岸石则黝黑似油浸、坚硬如金刚石。

江底三桥,三个不同年代的产物。第一桥,铁索桥,清中后期所建,为朝廷专拨银两,在古代官桥基础上修筑的铁索桥,并取名“永安桥”。竣工之初云贵总督锡良曾题书一联:“桥横铁索千年永,河汇金沙万里来”,刻石置于鲁甸方桥头,寄托了美好的祈盼与愿望。第二桥,钢梁桥,建于民国时期,2007年,江底村民自筹资金新铺桥面,恢复两岸民用车辆过往。第三桥,双曲拱桥,建于上世纪70年代末,为沟通南北公路交通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而本世纪所建的两桥,也是较有特点之桥,将江底三桥的名声再度提升,而成江底五桥。其中第四桥,江底特大桥,2007年建成,原为昭待高等级公路大桥,桥高125米,距江面168米,跨径600米,建成时称“亚洲第一高公路桥”,现在成了渝昆高速往来复线的一段。而建成于2015年的牛栏江特大桥,为渝昆高速往来复线的另一侧,主墩高130米,主跨190米,桥面距桥面180米,成为云南省同类型最高的连续刚构桥。现江底三桥为昭通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曾见有介绍,附近还有一座老桥,三善桥,但转了一圈也没有找到,向老乡打听半天也不得要领,似乎是在石桥村,但看到石桥村要爬山就犹豫了,很可能翻过山梁西侧山沟中存有这座古桥,遗憾地我们未能目睹古桥尊荣。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10)·昭通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10)·昭通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10)·昭通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10)·昭通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10)·昭通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10)·昭通

3

昭通古称“乌蒙”,是云南的北大门和滇、川、黔三省交汇重地,,素有“咽喉西蜀、锁钥南滇”之称。

自秦开“五尺道”、汉筑“南夷道”,“古南丝绸之路”促进了昭通的繁荣与辉煌,上世纪60年代以前的昭通一直是云南的第二大城市,素有“小昆明”之美誉。但最终随着成昆铁路、贵昆铁路的通车,这里逐渐冷寂下来,虽有铁路通过这里,但其向南向昆明方向、向云南腹地的交通状况始终难以改善,其建设和发展也受到了极大的阻碍。

现今,随着交通瓶颈的打破,这里独特丰富的物产资源和俊秀雄奇的自然风光也逐渐向世人展现开来。

昭通城南10公里,簸箕村,有龙氏宗家祠,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此地为民国时期云南省主席龙云祭祖修建的家祠,始建于1930年,竣工于1942年,占地26亩,主体包括祠堂和宅院两大建筑群,并有门楼、粮仓、月牙池、花园、碉楼、网球场、城墙、护城河等附属设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10)·昭通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10)·昭通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10)·昭通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10)·昭通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10)·昭通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10)·昭通

 

4

昭通城中内核部分亦为一处古城,其中心在辕门口,面积约0.7平方公里,有四门,东为抚镇门,南为敉宁门,西为济川门,北为趣马门,墙垣似已不存,四门也为仿建。昭通古城历史上就是人文荟萃的地方,是一处具有一定规模、成片集中反映昭通历史文化和地区特色的传统风貌区,是昭通传统市井文化、传统街巷风貌保护较好和街巷最密集的区域,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老昭通情感价值。清代古城中曾遍布各地会馆,是远近闻名的“会馆之都”,是解读昭通清代商业发展史最好的课本。

已经看过了许多的古城老街,来至昭通,已有审美疲劳的精神疲惫之感,加上这里的古城不是很纯粹的那种,新旧掺杂、城区杂乱,心中的那种渴望逐渐消退,所以也就没有更深入地漫步古城街巷、寻觅残荷美景般的老城风貌,仅在城中简单转转,去往孟孝琚碑处看了看。

孟孝琚碑是上世纪初出土于昭通的一块主要记述孟孝琚生平的石碑,刻制于汉永寿年间,碑文系方笔隶书,取势横扁,左右舒展,笔画瘦劲古朴。其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极高,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过被封存在一个碑亭之中。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10)·昭通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10)·昭通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10)·昭通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10)·昭通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10)·昭通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10)·昭通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10)·昭通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10)·昭通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10)·昭通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10)·昭通

 

5

昭通城东有一处遗址名为朱提故城遗址,又名诸葛营城址、桃源遗址,是汉晋时期朱提县(郡)治所在地。遗址分为上诸葛营、下诸葛营,面积约50万平方米,是云南地区目前发现面积最大、年代最早的汉晋城址。城址布局完整,城墙、壕沟等保存状况良好,对研究汉代经略西南夷的历史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研究秦汉以来丝绸之路南亚廊道在滇东北地区的兴衰历程提供了重要证据。

按照导航指引跑到实地,结果遍寻不着,眼见乌云压顶,大雨将至,生怕给窝在田间地头,赶紧掉头逃至大路上。

一路所行皆为渝昆高速,挣扎了两天后,老胡心中再有所动,准备再奔重庆一趟,并且心中已经再拟一个行动计划:今夜至金沙江边,水富至宜宾一带;明日一路玩耍,晚上至重庆;后日在家陪老太太一日,大后天出行,走遵义,贵阳一线;再一日回到云南,一路溜达回到玉溪,然后再行回程。

不过计划很完美,现实很残酷。再经过半日的考量和现实社会中一些突发情况的影响,最终不得不终止了这个计划,并也有意缩短了一两日云南东部之行。

昭通北部百余公里外,一处锁滇扼蜀的雄关天堑,自古名震,此处就为豆沙关。

豆沙关古称石门关,是古时由蜀入滇的第一道险关。高山巨岩在此地竟如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劈开了一般,狭窄一口宽不足百米,关河(朱提江)从这里挤过,而联通四川和云南的325国道、渝昆高速和内昆铁路等也挤挤挨挨地从这道劈山而成的巨大石门处通过。古代时先秦开僰道、秦开五尺道、汉修夷道、隋唐的石门道,最终演化成南方丝绸之路,皆是通过这里后再四散而开,而据称石门关改称豆沙关还和诸葛亮有关。

而石门关的关隘建筑始建于隋,关门一闭,中原和边疆两面就隔绝了。唐天宝年间,南诏叛唐,石门关闭了40多年,后袁滋受命赴南诏去册封当地官员,才又重新打开了石门关,不过现在关口建筑看上去略新,不似千年前古建。

后来修筑道路,位置在关口和古道下方,所以古道痕迹得以留存,现辟为一处小景区,两端设卡,售票对外开放,不过当地村民进进出出皆要通过公园两端卡口,目视刷脸即可。

景区即为五尺道景区,留存有古道长约350米,是迄今秦五尺道上保留最长、最完好的古驿道遗迹,有明末清初所建的石壁洞穴式观音阁、唐代袁滋题记摩崖石刻、对面石壁山崖上的僰人悬棺,而还有一个奇特之景是可以在这里观古老的关河水路、秦五尺古道、滇川公路、内昆铁路和渝昆高速在这里束集并行之壮举。

而最初引导我们来此的是一处贵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唐袁滋题记摩崖,查资料知,唐天宝年间,已脱离唐王朝控制并在云南开疆拓土加快统一步伐的南诏政府在与吐蕃渐生矛盾后,再与唐王朝联络要求归附。唐王朝因此十分重视,授命御史中丞袁滋赴云南册封南诏国王,闭门40多年的石关再开,和平的曙光再度照耀大地,而这段历史就被刻记在此处。刻于唐德宗贞元十年(公元794年)的唐碑,虽仅120余字,但其“维国家之统,定疆域之界,鉴民族之睦,补唐书之缺,证在籍之误,增袁书之迹”的历史作用极其巨大。不过石刻被罩在碑亭中,碑亭中再有隔栅掩盖石刻,和景区工作人员闲聊,连他们都无法见到石刻真目,因为钥匙归文物部门管理。

景区头尾各设一门,进门买票领条,至另一门处再行换成门票,管理严谨之意凸显。

景区内一厕所,估计世间难有匹敌者,建于悬崖陡壁处、立于壁立千仞的石岩上,大片落地玻璃让外面的峡谷景观一览无余,方便之时也行视觉方便,这成为乌蒙山脉最奇特的一处观景点。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10)·昭通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10)·昭通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10)·昭通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10)·昭通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10)·昭通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10)·昭通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10)·昭通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10)·昭通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10)·昭通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10)·昭通

 

6

五尺道景区外连缀着一处古镇,豆沙古镇,真正的古镇,然全为新建。

20067月,一次强烈地震导致古镇老街80%的房屋倒塌或不同程度受损,灾后重建则按统一布局仿古和修复部分老街旧房,遂成今日之景。不过这里毕竟距离中心城镇较远,往来商贸能再度驻足的的可能和机会很少了,快捷的交通网络再也不是人行、马踏的速度和步调了,能停下脚步在这里暂歇并汇集交融中原文化、蜀地文化、夜郎文化、云滇文化的可能性很小了。

小镇虽游览不旺,但毕竟这里还有大量的当地居住民,生活气息尚浓,鲜活之态绵长。

镇中一条段街巷,窄的差点将老丁卡在当间。

一酒坊,家庭档,前店后厂,老板让我们随意参观,我始终没有搞明白的就是辛辣的烈酒为什么在酿制过程中味道那么香醇,沁人心脾。这里也是我们一路之上最后一次灌装散酒,两天一瓶的速度让我们尝遍了滇东一带各地的酒香。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10)·昭通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10)·昭通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10)·昭通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10)·昭通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10)·昭通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10)·昭通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10)·昭通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10)·昭通

 

7

最早曾有计划,还要一直向北,至少要达到金沙金边的水富,沿途还有普洱渡、横江古镇、钻山洞盘旋而降低海拔高度的道路奇观等景点,而且感觉要是能在金沙江边扎此营,将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和能引发美好回忆的的一件事情。而这一两日又有了再行重庆的打算,心中激动澎湃了两天,不过在最终决定行程方向时,又考虑到现在北京人因再度疫情爆发而成被人嫌弃、被人“重视”之人,所以决定不再为己为他人添乱,不再跨省入渝,也不打算再在外面飘荡了,掉头南行,明日返回玉溪,后天飞回北京去了。

晚七点许,天仍明,温仍高,回程的车行快疾。

晚,扎营于昭通南服务区,因为好几个乡镇都因为规模较小,没有采购上熟食肉嘎嘎,估计老胡酒也没有喝好、觉也没有睡足。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10)·昭通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10)·昭通


(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