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dj48
dj48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6,168
  • 关注人气:17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9)·曲靖和会泽

(2020-07-20 01:13:51)
标签:

旅游

图片

文化

艺术

杂谈

分类: 文物记录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9)·曲靖和会泽


1

614日,星期天,第七天,行程384km

一早,天阴欲雨,赶往曲靖城中后有雨飘至。

曲靖位于云南省东部,处珠江源头,云南、贵州、广西三省区交界处,有“滇黔锁钥”、“云南咽喉”之称。曲靖为云南省重要工商城市,综合实力居云南省第二位。

“曲靖”一名的出现,最早是在《新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七下·南蛮下》,将“曲州”、“靖州”中各取一字,合起来称作“曲靖州”,但“曲靖”一名在当时并未通行使用。“曲靖”一名作为行政区域名称的正式通行使用是在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王朝中央政权设“曲靖路”总管府在今曲靖,其名方正式通行使用。曲靖早为古滇国腹心地带,秦修“五尺道”至建宁(曲靖),始通道置吏,而将曲靖与内地联系起来,而汉朝也是首先在曲靖地区推行了郡县制

曲靖古城位置也变化多次,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在现址建郎州府城,遂成今日之格局,其曲靖城街道、城门具有“四门错落不对开,巧布八条丁字街,九对巷道十字路”的独特结构,在我国古代城市建设中具有典型的代表性。从原有书籍档案中可知,明代曲靖城全城周长约6里,有38条街,设4门,城北增加了两个楼为临漪楼和兆京楼,古城中设有鼓楼。此外,古城中还设有阁楼、祠堂、庙观数十处,曾经有“潇湘碧柳、樵楼夜市、朗目晚照、石宝远眺、三峰耸翠、温泉春浴、北沼荷风、东湖秋月”八道非常漂亮的景致。

古城城门和城垣在战争期间多毁,残余部分也在后续的城市建设中渐渐消弭,现南城门也是新建,据说还不在原位置上。一小段南墙显然也是新建,算是在时刻提醒世人这里原来曾是一座古城,其附近建天池公园。

曲靖城区西侧,山上竖一巨塔,为靖宁宝塔,虽为新筑,然威仪壮观,在雨雾之中时隐时现,宛若仙境一般,虽开车可至,惜时间紧迫,只得留待将来。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9)·曲靖和会泽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9)·曲靖和会泽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9)·曲靖和会泽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9)·曲靖和会泽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9)·曲靖和会泽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9)·曲靖和会泽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9)·曲靖和会泽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9)·曲靖和会泽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9)·曲靖和会泽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9)·曲靖和会泽

 2

城中有珠江源广场,感觉奇怪,印象中珠江不是流经广州市区的那条著名的河吗,怎么会同远隔千里的云南一小城扯上了联系?

珠江,又名粤江,按流量为中国第二大河流,按长度为中国第三长河流。珠江原指广州到入海口96公里长的一段水道,因为它流经著名的海珠岛(石)而得名,后来逐渐成为西江、东江、北江以及珠江三角洲上各条河流的总称。其发源于云贵高原乌蒙山系马雄山,位于曲靖市沾益区境内,流经中国中西部六省区及越南北部,在下游从八个入海口注入南海。

珠江水系共有大小河流774条,总长36000多公里,流域面积453690平方公里(其中11590平方公里在越南境内),著名的黄果树瀑布、桂林山水都在珠江流域。

如此说来在曲靖建珠江源公园还是有道理的,此园始建于1983年,建成于1999年底,位于曲靖市中心,将塞满曲靖人民记忆深处的麒麟公园合并扩大而成,现再度成为曲靖人精神生活中的一片乐土。

据称,此广场排名云南第四,前三位分别为昆明金碧广场、昆明东风广场和昆明广场。

城北新建珠江源古镇,是集居住、餐饮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及投资于一体的复合式旅游地产项目。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9)·曲靖和会泽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9)·曲靖和会泽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9)·曲靖和会泽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9)·曲靖和会泽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9)·曲靖和会泽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9)·曲靖和会泽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9)·曲靖和会泽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9)·曲靖和会泽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9)·曲靖和会泽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9)·曲靖和会泽

 

3

只可惜的是两块贵为国保的石碑,“段氏与三十七部会盟碑”和“爨宝子碑”在曲靖一中校园内,虽然单独建了一处校史馆和爨文化博物馆对外开放,但因为疫情影响也只能闭门谢客了,可怜的我们只能在门外留下个脚印。

《爨宝子碑》全称《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墓碑》,刻于东晋太亨四年(公元405年),清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出土于云南曲靖南70里扬旗田,碑高190厘米,宽71厘米。此碑具有极高的书法艺术价值、文献价值和文物价值,其与陆良薛官堡南朝宋代的《爨龙颜碑》合称“二爨”,因其碑体小于后者,又称“小爨”,皆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宋《段氏与三十七部会盟碑》又名“石城碑”、“石城盟誓碑”、“大理国段氏与三十七部石城盟誓碑”、“大理国段氏与三十七部石城会盟碑”,刻于北宋开宝四年(971年),为大理国段氏所立,记述了大理国主段氏(白族)联合三十七部(彝族)出战滇东一些部落后,于石城(今曲靖市)会盟立誓,并颁赐职赏的情况。此碑是探究云南历史上各少数民族团结友好关系悠久历史渊源的珍贵实物见证,同时也少数民族历史文化艺术与汉族历史文化艺术交流融合及宋代书法艺术的重要碑刻文物,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用汉文字书碑刻石记载少数民族历史事件、少数民族语言和少数民族章法布局艺术的实物证据。也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9)·曲靖和会泽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9)·曲靖和会泽

 

4

曲靖出来,再行向北,奔向会泽古城,传说中的夜郎国之地,下午两点左右来至城中,没想到偏地小城竟也人流如潮,想找个停车的地方都很困难,来回兜了几圈才停下车来。

会泽古城亦称会泽石城,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建于清雍正九年(1731年),由时任东川知府崔乃镛主持建造,核心保护区占地约1平方公里。会泽古城中会馆林立、寺庙众多,被誉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现存明清时期的会馆、寺庙和特色民居百余处,以八大会馆为代表的会泽会馆群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的江西会馆为其翘楚。

雍正年间所建府城是在原土城基础上建成的石城,城周长2374.3米,宽4.6米,高5米,设四门,老城十字街是古城的中心。现城墙城门早已无踪(西南角似在原址复建一小段),但还保存着各类珍贵的文物古迹、比较完整的城市格局和部分历史街区。现在古城风貌已得到一定程度恢复,适度的开发建设让这里成了吸引八方来客的好地方。而当年所提口号也仅为“古城街道恢复性建设”和文物古建的修复、修建,简单有效的“三线两管”入地、青石路面恢复、绿化亮化等工程实施后立马见了成效。

会泽的繁荣得益于乾隆时期东川会泽一带的铜矿得到了极大的开发,经济的发展为会泽多元文化交融提供了沃土,多元文化交融又使会泽古城内部空间建设趋于丰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铜文化和会馆文化。

2011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完成了《云南省会泽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0-2030)》;2017年,中国工程院服务站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编制完成《会泽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西内街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并开展会泽历史地段保护性规划与建筑整治研究;2019年,云南省人大常委会批准《曲靖市会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这一切都为会泽古城的持续性保护和文化遗产的传承奠定了基础。

虽然曾经的繁华未能延续至今,但略微偏远和经济落后地区更能留存较多的文物古迹、建筑遗迹和历史风貌,这未必不是一件福气之事。

会泽城中,古建极多,有名的会泽文庙、唐继尧故居都抽不出时间前往了,逛逛街巷,顺道捡一个西来寺进去瞧瞧就可了。

据史书记载,会泽在历史上属西南夷地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一度出现过大大小小的一百多个诸候国,其中夜郎国的中心部分就是会泽。本是偏远、蛮荒之地因产铜成富甲一方之地,尤其在清代,最辉煌的时期曾以一地之力托起大清王朝财政的半壁江山。

古城西部,山峰上有文笔塔,醒目标志,进出会泽都将从山下经过,山下据称还有可寻痕迹的滇铜古道,也因为时间紧迫而舍弃。不过真该在塔下扎营一夜,听林涛齐涌、风铃阵阵将是无比美妙的时刻呀。

会泽城中,买了一只香气扑鼻的茶香烤鸭,新开不久的小店生意兴隆,排队买鸭的人不少,等鸭竟然花去40分钟以上。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9)·曲靖和会泽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9)·曲靖和会泽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9)·曲靖和会泽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9)·曲靖和会泽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9)·曲靖和会泽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9)·曲靖和会泽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9)·曲靖和会泽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9)·曲靖和会泽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9)·曲靖和会泽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9)·曲靖和会泽

5

清代,会泽地区因铜矿的开采冶炼铸币运输等方面盛况空前,吸引了赣、浙、桂、川、黔等十省八府的中原汉族云集于此,带来不同地域的多元文化,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铜商文化和会馆文化。这也是会泽会馆多的原因。

会泽会馆群主要由江西会馆、湖广会馆、楚黔会馆、江南会馆、云南会馆、福建会馆、陕西会馆和四川会馆组成,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江西会馆是其中最精美最完整的一个。江西会馆俗称江西庙、万寿官,建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占地7545.92平方米,建筑坐南朝北,沿中轴线作纵深布局,为三进两跨院,建有门楼、戏台、正殿、后殿等,同时这里也展示一些收集上来的石质文物和石构件、铜钱文化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氏斑铜》在这里也有一个工作室,老胡买了一个非常漂亮的铜猪,高高兴兴地拎上走了。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9)·曲靖和会泽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9)·曲靖和会泽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9)·曲靖和会泽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9)·曲靖和会泽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9)·曲靖和会泽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9)·曲靖和会泽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9)·曲靖和会泽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9)·曲靖和会泽

   

6

出城,奔西北方向,303省道将我们引向娜姑坝子和金沙江畔。

会泽有三大坝子、两大槽子和五大梁子,三大坝子分别为金钟坝子、者海坝子和娜姑坝子,是最为富庶和宜居之地。而娜姑坝子,长8公里、宽近3公里,绿油油一片似一颗明珠镶嵌在崇山峻岭之间。娜姑之名,原为彝语纳姑为黑土地,意为黑色的土地黑色的坝子,娜姑镇为云南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所属的白雾村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田园乡村魅力小镇,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也为云南省特色旅游开发建设型小城镇。

娜姑镇地处滇川古道要地,早在汉晋时期就是中原文化、蜀文化,乃至楚文化与滇文化相互交流影响的重要通道。在古镇,有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十余处和大批典型民居、二十余处古墓葬和数十通碑刻,还有云峰古驿道(四川会理至云南曲靖)和石匠房铜运古道遗迹等。

省道位于山腰,正好可以远眺山下的坝子,田畴规整成片,绿汪汪美景无限。

最为有趣的是,坝子上的村落都不是呈点状散落分布之势,而是全部集中在坝子边沿、在平坝与山坡交界之处,呈线状呈条状分布,就好像一圈村落建筑将哺育生命的田坝围合起来一样。这实际上是将村落房屋建造在废地或无法耕种、不易耕种的坡地上,而将所有有用之地都用来进行农业耕种。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9)·曲靖和会泽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9)·曲靖和会泽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9)·曲靖和会泽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9)·曲靖和会泽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9)·曲靖和会泽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9)·曲靖和会泽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9)·曲靖和会泽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9)·曲靖和会泽

7

而三江口景观位于金沙江畔,因小江、以礼河汇入金沙江,自然形成的景观而得名。一路上虽然路况尚可、行车无多,但上坡下坡拐弯掉头的还是让人有心惊肉跳之感,尤其是陡坡断崖下有深不见底之像,公路在大山间犹如细小柔弱的线条一般,飘忽拧转,再加上局部路段有滑坡塌垮痕迹,所以一路都绷紧着神经,面对险途的心悸以及看见雄山巨涧地质地貌殊异而产生的奇特景观导致的兴奋交织在了一起,那种滋味如大锤般敲击心扉。

终于熬到三江口观景台,马路边的一处小小落脚点,这里可以俯瞰气势磅礴、嵯峨奇险的金沙江大峡谷。面对长江的上游河流,本还有愿望江边扎营,但此刻已经有心力交瘁之感,只待修整了一小会、心跳也逐渐恢复正常后,赶紧登车离去。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9)·曲靖和会泽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9)·曲靖和会泽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9)·曲靖和会泽

【滇东游记】202006云南东部旅行记略(9)·曲靖和会泽

 今日之夜,扎营于会泽东北方向渝昆高速上的迤车服务区,一个超大型的服务区,不过在这里停留过夜的车辆很少,疲惫的老丁一夜也没有听见有车行、呼噜的声响。

 

(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