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游记】上花楼-营盘东沟长城记略20190324

标签:
长城历史旅游图片文化 |
分类: 长城穿越 |
【长城游记】上花楼-营盘东沟长城记略·20190324
(1)
一段墙,青鸟拆成两天活动,顶别人四日的行程。
周六,东北口-北口子-大胜岭村,全程估计应该在十五六公里,碎石残墙,行程异常艰难,最终偷奸取滑分别提前下至椴木沟村、天门村,少行数公里,争取时间两三个小时,最主要的是避免了一些险途和劳累,即使这样回程时也将近六点半了。
周日,继续周六行程,大胜岭村(下花楼)-上花楼-营盘东沟一段,据说路程在17公里,青鸟强度1.2。
从有关资料知,延庆外长城从延庆和怀柔交界的九眼楼开始,过黑坨山,经四海,从白河堡进入河北省,全程将近45公里。据【明长城考实】记载:“由囤上经营盘口、马道梁至海拔1253米的暴雨顶,山势自东向西蜿蜒而去。长城利用山险设防,除在马道梁村北三道口子处有一小段残坍石墙外,基本未筑墙,只随山势建有若干座敌楼,今多毁,只存夯土……”
从上可知,外长城较为简陋,自然行走之人也比较少,这也导致了树草疯长,路迹不显的问题。
长城从北京结岔分两道,一道北上经九眼楼后往西北所行,谓之外长城。一道向西偏南而行,谓之内长城。虽则这已是大多数人的共识,但内长城毕竟在中间有20公里的空缺,崇山峻岭之间无须筑墙,实际上关隘也不多。而在大家公认的内长城北侧,从九眼楼开始向西南方向,断断续续一条相对简陋的长城墙体蜿蜒而行,大体走向则是走岔石口、海子口、偏坡峪、马蹄湾、营城、东灰岭、四司、三司、二司、柳沟、张伍堡、西红山、小张家口而至八达岭外的岔道城,并在营城子附近再度岔分两道,一道南行上山至清水顶,与从八达岭而来的长城交汇,另一道则没入到怀来山北坡地上的一条主要以连墩列戍为主的应为早期初创阶段的长城中。这段长城不甚连贯,修造也比较简陋,山高坡险之地就省略了,以山险代之,而且东部区域主要是石块堆砌为主,西部则多为土筑,而进入官厅水库南侧则多是以连墩方式构成,最终这道墙垣在经过怀来龙宝山村附近的桃山嘴小堡(天漠旅游区在附近)后上山,消失在尖头山上。
也有声音称其为内边长城,但应者寥寥,未成气候,似乎更为人认同的是其为“南山道”长城。
其实,除了在北京结、九眼楼、黑坨山西侧向西方向的这三条较为明显的长城墙体外,还有一些不甚显著的墙垣,如在海字口、岔石口南侧山梁上,有一道残墙,位于内长城和南山道长城之间。从黄花城穿过的213省道在爬山至垭口并马上要下山至海字口时,垭口处就穿过了这道石墙,只是墙迹似乎不太明显,但从GE上仍可辨识出来。而在营城村南侧的山梁上,有一道比较明显的三四公里长的墙体,从十三陵往永宁城的212省道就会穿过这道长城隘口墙。
分割而成的两日活动,半数以上双日参加,长城接龙真是一个好噱头哇。
同样时间同样地点同样车辆同样路线,再度出行。
行至天门关(村)时,停车一小会,观崖壁上石刻。
明代天门关为四海的重要门户,摩崖石刻在天门关村旁小河的崖壁上,据地面五米,楷体阳刻,天門関,字高0.55米,宽0.4米,落款为“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夏七月朔日XX北道检事东阿毛湫XXX”,岩壁下原建有观音庙,已毁,现新筑一小庙,似改为老君庙。地面有残碑、残石件。天门关摩崖石刻为延庆区文物保护单位,但未见有标牌。
天门关又叫天马关,传说那里小庙的边上有个地洞,拴着樊梨花所骑的战马,樊梨花死后,天马为害一方,后来被天上的神仙收服。被锁在天门关古庙旁边的一个深不见底的井里,井口拴一铁链,拉动铁链呼呼生风,怎么也拉不完。
天门关村处,青鸟一人独自上山,要将昨日未能行走完的部分补上。
大胜岭村处,大部分下车,行下花楼-上花楼-营盘东沟一段。
老丁因为两年前曾走过上花楼-下花楼一段,如若重行定不能完成后段上花楼至营盘一段,决定鼓劲先行一步,从后半截走起。紫川担心老丁孤身一人荒野迷踪,决定陪同前往,所以两人同行此段。
师傅将我们拉至黑汉岭村北公路与长城交界处,周日活动正式开始。
上花楼和下花楼为长城外山下沟中两个小村庄,上花楼在西,下花楼在东。大胜岭村有石子垭口处竖有文保碑一块,上书“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城 (花楼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13年3月5日公布 北京市文物局2016年5月立”,左上角镌刻中国文化遗产徽标。
大胜岭村有简易石子路可翻山而至下花楼村,黑汉岭村西北有柏油路可通上花楼村。两道均在山坳处与长城相交,所截这段长城约长6公里,坡虽缓,但墙垣仍是石垄状,行路不畅。其间,一敌楼较为完好,只是不知上花楼和下花楼之称是否与此有关。
上花楼和下花楼,富于诗意和想象的名字,也有人调侃仅一楼,曰花楼,“进”则为“上花楼”,“出”就成了“下花楼”,但印象中此楼无花少媚呀。
10点20,开始登城,虽有心理准备,知道前行路程较长,别人的轨迹走出了11公里,但想着大队人马皆在后面追赶,心中就分外的踏实。
墙仍为石块堆砌,现在已成石垄一道,但总体上讲要比昨日所行石墙为好,首先是石块较为坚固,少有松散滑动着,再者就是相对平缓,上上下下的幅度不是很大,而最主要的就是基本没有太多的丛林荆棘,这让踏墙而行真正成了一件乐事。
登城不久,小山包上,第1号墩台,石堆,尖锥状。
第2号墩台,石堆,尖锥。









(2)
虽略有一点雾霭,但总体上还是一个好天,天蓝如碧,暖阳似绒。
墙旁,有山桃,枝青挂蕾,含苞欲放。
山石,色白,坚硬,多层理,造型多有上佳者,选中一块动员紫川背上带回家去留作纪念。
第3号墩台,山顶处,墙旁,尖石墩,较大,顶略有土层覆盖。
前,一段凹洼后上一陡坡,小小断崖,顶第4号墩台。
前,略下行后复上,半山腰处,第5号墩台,石条砌基,周围有碎砖石。









(3)
向上途中,墙面有掏石成穴、成坑的现象,甚至还有垒墙成小屋小庙的痕迹。
至顶,第6号墩台。
山顶处,石墩上,放飞自我。
前路虽悠长,墙垣虽无边,但放眼出去基本再无高山,其间的上上下下也并不很大,心中略有宽慰。
第7号墩台、第8号墩台皆一跨而过。
至第9号墩台,山顶,石墩增加了三四米的山尖高度,石墩顶部正中一凹穴,理想的休息、观景、进食之处。










待再度起身前行时,已见小川叶快步飞奔来至山坳处。
抓紧时间前行,至对面山头上的第10墩时,小川叶已经爬上了我们刚才休息的石墩上,正挥舞双臂呼喊呢。
妈呀,我们走了四个小时才行四五公里,而小川叶竟然已经十公里多了。
有人追,赶紧跑,动力再续,快步向前,不过这时也感时间偏紧。
9、10两墩皆略大。
过第11墩,过第12墩后小川叶终于追上,有啤酒一听奉上,以资鼓励。
此刻已三点过,按照小川叶的设想是要再向前行至暴雨顶的,但现在看来时间不够了,我们心中也满心期望他能与我们同路同行。
再行之后,小川叶很快又不见了踪影,看来还是心中不舍暴雨顶呐。
行进途中,似乎见到右侧山沟对面山梁上有残墙,心中还有点纳闷,那也不是长城延伸的方向呀,长城应向西南方向前行,也正契合山梁的走向。
前行至一处垭口,小川叶正等在那里。原来长城在这里很诡异地折拐90度向偏北方向一个猛子扎下深沟,而继续沿山脊前行似乎也有通道。
走山脊似正途,但偏离长城,前途未卜。沿墙行,快速下沟,损失高度,若再要向上就要了命啦。
山林茂密,根本望不见前程何在。
犹豫片刻,查看轨迹也是向下,考虑此刻已经三点半,前面还有四五公里路程,不再犹豫,径直向下。
一气扎至沟底,沟底中有石墙,似今人所建拦水堤坝,周围有一些房屋残迹。
此刻青鸟也来电话,告知大伙都在吉祥村下撤了,让我们也抓紧时间赶路快行。
沟对面似有墙迹,而在向下偏东也似乎有墙。这条小沟,也无需套城环绕呀。
时间无多,应当赶紧撤离,不去细细琢磨了。有点不舍就此离去,小川叶爬上树去,四处打探一番后就此罢手。









(5)
谷中一条便道,沿道而行,逐渐变成小道,但路迹非常明显,行前所查一条山花涧水的轨迹也是沿这条孔道下山至营盘东沟、再至营盘上大道的。
伴夕阳而行,走山中明道,虽身疲力竭,但仍感到非常的舒坦,非常的惬意。
前程无忧,路途无险,阳光正好,山景正美,有诗意充溢心胸。
啊,美呀,美死啦!
经一山坳,似有一墩,残芯犹存。









(6)
数公里山道,下至营盘东沟,村北路旁竖一文保碑,上书“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城 (营盘东沟烽火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13年3月5日公布 北京市文物局2016年5月立”,左上角镌刻中国文化遗产徽标。
文保碑南侧一孤石山,山上有墩,传递烽火之用。
营盘东沟,小村,人户无多,当地人自己都称营东沟村,所悬牌子也是营东沟村、营盘东沟村混用。
再行至营盘村,旁004县道的一个村子,北可通有名的十里画廊,南与刘斌堡乡相连。
据介绍,营盘村曾为外长城的一个关口,明代有驻军把守,称营盘口,后发展成村。清乾隆三年(1738年)增设外委把总于此,村内现存营盘城堡遗址和古城堡、烽火台等。营盘城堡与四海镇北口子城堡类似,因其处于宣府东路大边墙附近,属于关口,面积较小,所处位置为宣府东路中段“极衡”,明代称为“营盘口”,属周四沟堡管辖。周围烽火台分布密集,仅肉眼可见的就有五座。营盘城堡墙体残存长度仅有30余米,残高3至4米不等,厚约1米,面积3.5万平方米。受雨水冲刷及风化影响,保存现状不是十分理想。
村庄不大,但位置不错,有山有景,小民俗村。进村后就遇有一重庆老汉,驾车来此游玩,以小平衡板车代步,四处捉景。另有从城里来此长期租赁农民房舍,改造修建一新后休闲养老之用的。
营盘村北侧略偏东1.7公里处,山坳,一道残墙横过,东西搭接在两侧的高山上,向西跨沟跨004乡道似再无墙垣,而向东翻山似可与今日下撤之点所见墙体联通。最让我惊讶的是远远可见一处土墩耸立,应为被剥去外砖外石后的残芯,如同在山西所见大量的土墩土台一般。
暴雨顶还应在营盘村西南三公里之处,小川叶就是插上翅膀也难以到达了。
后队仅有四人跟上走完全程,但路线出现了偏差,最终寻得正途出山,天黑后才至车前。
七点二十,人齐,出发回程。走刘斌堡乡、永宁镇,从延庆城区经过,八达岭上高速回京,一路还算顺利,十点以前车抵健德门地铁口。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