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城游记】小水峪错长城记略•20180602

(2018-07-01 22:57:37)
标签:

长城

历史

旅游

图片

文化

分类: 长城穿越

【长城游记】小水峪错长城记略·20180602


1

本周六,艳阳高照,灸烤大地,气温跨35度望40度而去,虫虫长城队冒酷暑去了密云小水峪错长城一游。

天气太热,一天汗流不断,头晕脑胀,险山碧水绿树陡崖残墙敌楼白云蓝天热光树荫等都叠置在了一起,走马灯一般在脑海中转个不停,真正有记忆的东西反倒是有些模糊了。

印象中一天都在太阳底下暴晒,一天都在不停地机械般地爬山走路。

想写写长城活动的游记,似乎马上就再次感到了一种灼热,再次浑身汗涌。

简单写几笔吧,上山、汗出、下山、脚疼,感觉太少了点。

上山、汗冒、残墙、4楼、汗尽、油出、下山、长沟、脚疼、瘸。

唉,要是就这两个字,还不糟蹋了我整一天的感受。

今次活动,残墙一小段,也就三百来米,除了墙垣上一处敌楼外,沿山脊立陡崖绝壁间另有三处敌楼,虽然长城的内容相对较少,但这段长城有“错长城”或“半截子边”之称,在当地老百姓和现在网上有很多传说,也有很多版本。据称这段长城建于明代隆庆年间,戚继光任蓟镇总兵时期。当戚继光修完古北口、黑龙潭一带的长城正往前推进时,被朝廷急调去辽东御敌,临走前他将修长城的任务交给副将谭成。但谭成玩忽职守,把本该修在怀柔神塘峪的长城修在了密云的石塘峪。待戚继光回兵后赶到神塘峪时,却不见长城的半点影子,这才知道是谭成把长城错修在了石塘峪。戚继光大怒,上报朝廷后将参与此事的20名贪官就地正法,法场就设在石塘峪西面的一条山沟里,至今这条沟还叫“赃官沟”。600多年过去了,“错长城”仍在,“赃官沟”仍在,传说和故事仍在。

错长城,地处怀柔和密云两地的交界处,这里山高崖陡,长城本身就不形成连线,只是在必要的山口、隘处筑城设卡,险山峻岭本身自成天险,就没有必要再去修筑长城了。从青龙峡水库所在的大水峪关口往东北方向十余公里,山险相连、深沟相隔,基本上没有太多的墙垣,仅仅在小水峪、牛盆浴、白道峪等几处山口修筑有不长的墙垣、敌楼、烽燧、关城、小堡等,只有到了水堡子关(水峪口)后,才又形成了比较连续的墙体。所以,显见错长城的称谓仅仅是一种传说或者是臆念,不过这里的城垣和敌楼还是有一些奇怪的地方。

密云北部山前一带,民俗及农家乐开展的都不错,更有超前一步的,在这里建设了不少的仿古建筑聚落,成片成区的,不知道是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还是完完全全的商品住宅建设,前两年虫虫带队走熟了的一条进山道路也因建设住宅小区而被封堵起来,只得从旁侧绕行并跨过京通铁路。

行走路线为从西沙地进山,从小水峪出山,形成一个小小开口的倒“U”字形。

道旁,一石雕面具,似太阳神一般,预示着今日将是一个艳阳高悬之景。

跨铁道时,远处一列火车,虽鸣笛,但止步不前,好像被一群强穿铁路的人吓到了。

前方西侧,一道墙垣弯曲盘桓,那是大水峪西段长城,现在落在了青龙峡景区中,去年曾单人独行从河防口循墙而上,至山顶最高处时畏山石陡峻、栅栏凶险而未能进入到景区中,留下了这段长城和东侧的一段长城没有走过,而在关口处还有一段名为大水峪二道边的墙垣。

山口处,一小水库,石塘峪水库,虽小,但双坝形成阶梯状,一潭碧水绕山沟。

水库前,竖一文保碑,上书“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城(西沙地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1335日公布 北京市文物局20165月立”,左上角镌刻“中国文化遗产”徽标。旁还竖有一块北京市密云区文化委员会和北京市密云区西田各庄镇人民政府立的标牌,上书“保护长城 人人有责 未开发长城 禁止攀登”。

小水库旁,有山间小道,疑为古道。山道依旧,马铃不闻,唯有包上的两个小铃铛在山涧中叮当作响。

山虽陡峭、多石,但在有土的地方仍是林木茂盛,更有多株桑树位于道旁,满枝的桑葚虽个头不大,但多已熟透变紫,引来大伙一阵猛吃,真可谓虫吃叶,人吃果,各取所需。

行约一公里出头,即至错长城处。

错长城,横跨一处山涧,山涧处东略缓西陡峻,长城墙垣建筑也区别对待。东侧,三四百米长的一段墙垣,高大威猛、条石筑基、砖墙石芯,两侧宇墙高耸,局部有障墙御敌。而西侧则只有小段墙体,简陋石墙,凭崖设险,此就为传说中的错长城。

墙根处下距沟底还有一段距离,密林中观察不到下面还有什么东西,即或是曾有水关现在也是踪迹全无。

大伙皆从南侧上墙,而绕过墙根小陡崖,北侧似也有小道,为了一探错长城的全貌,本拟从墙外向上并上墙,可无奈钻进了荆棘密林中,手脚被扎了几个小洞后只得灰溜溜地返转。

【长城游记】小水峪错长城记略•20180602

【长城游记】小水峪错长城记略•20180602

【长城游记】小水峪错长城记略•20180602

【长城游记】小水峪错长城记略•20180602

【长城游记】小水峪错长城记略•20180602

【长城游记】小水峪错长城记略•20180602

【长城游记】小水峪错长城记略•20180602

【长城游记】小水峪错长城记略•20180602

【长城游记】小水峪错长城记略•20180602

【长城游记】小水峪错长城记略•20180602

2

上墙后不远,第1号敌楼,按约定俗成的叫法,此为错1楼。

1楼,3*3规制,门洞位于南侧正中,两端各1箭窗,西北两侧各3箭窗,东侧南北两端各1小方形射孔,西侧中部箭窗被扩成了可供进出的大洞。敌楼内南北向三纵券顶通廊结构,分别与南北两侧门洞和箭窗对应,通廊间东西各对开三券洞,分别与东西两侧箭窗对应。东部通廊间隔墙北端有磴道上顶,从顶可跨出敌楼继续前行。

地楼上嗡嗡声,蓝白视界又在那升起了小飞机。

前行百余米,一处墙体豁口,疑似曾是一处小关口,有石条台基和石条台阶。

错长城一段,三四百米,形单影只,但修造质量较高,石芯坚实,外侧大型条石为基,半米多厚的包砖为侧,坚固异常,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使得现今虽有局部拆毁,但绝大部分都得以完好保留。

墙抵山腰为止,再前则无一砖一石的墙体,沿山脊一线,由南向北,将会再有三个敌楼,好事者分别称其为错2楼、错3楼和错4楼。唉,我真盼着一个楼子也没有,直接下山就好啦,这么热的天,高山峻岭之上,孤零零的敌楼,有意思吗?

一处小陡崖,光光的石头上有道石缝,上行多少有点不便,好在最近减肥有点成效,挤了半天终于从缝中钻出。

12点左右,至一处小树林间,树荫下凉爽宜人,大伙各寻一地,消汗喘气,享受这难得的时刻。待心平气和之时,有人开始讨论是否可以寻道下撤的事宜,只是响应者寥寥。而此刻,跑在前面的队友已经离开最后一处敌楼,开始下山了。

【长城游记】小水峪错长城记略•20180602

【长城游记】小水峪错长城记略•20180602

【长城游记】小水峪错长城记略•20180602

【长城游记】小水峪错长城记略•20180602

【长城游记】小水峪错长城记略•20180602

【长城游记】小水峪错长城记略•20180602

【长城游记】小水峪错长城记略•20180602

【长城游记】小水峪错长城记略•20180602

【长城游记】小水峪错长城记略•20180602

【长城游记】小水峪错长城记略•20180602

3

继续前行再一小时,至错2楼前。其实,在至错2楼前至少有两处可下撤的地方,但绝大部分的爬升已经完成,打退堂鼓已不合时宜。

2楼,细瘦,高耸,1*2规制。门洞位于南侧正中,西侧2箭窗,东侧1箭窗,略偏南,北侧1箭窗,略偏西。敌楼门洞距离地面较高,有好事者在石缝中插入树棍以为支点,攀爬而上。蓝白徒手上去后顺下一根绳索,帮助拉上一帮娘子军,而老丁担心绳索不足以支撑其重量,放弃爬楼。而楼下,更有一位姐姐开宴, 不单有花样繁多的美食菜肴,更有小桌小凳、佐餐饮料等一应物品,这才是来登山休闲、享受户外生活的范呐。

向西远望,隔大沟的远山处可见有敌楼耸立,后从GE上观察,在大水峪关的东侧,沿山脊一条北向偏东的墙体,长不足一公里,串起四个敌楼,最后一处敌楼名叫香椿楼,不知是不是楼顶上长有香椿树。而再往北,还有一段两三百米的墙段和四处敌楼,正好和东侧的四处敌楼形成对望之势。而西侧的这四处敌楼似乎也称一道楼、二道楼、三道楼和四道楼,不知其称谓从何而来。

2和错3两楼之间相距约300米,几乎没有大的下降和爬升。几处石台,观景瞭望之所,虫虫在这里为大伙表演了抖音节目,提振了大伙的士气。

3楼,3*3规制,门洞位于南侧正中,两端各1箭窗,东西北三侧各3箭窗。敌楼内南北向三纵券顶通廊结构,分别与南北两侧门洞和箭窗对应,通廊间东西各对开三券洞,分别与东西两侧箭窗对应。东南角有磴道上顶。敌楼内地坪以上均有一层石条,通廊隔墙则有两层石条。

敌楼门洞石券、石柱缝隙间有生铁片垫衬。

【长城游记】小水峪错长城记略•20180602

【长城游记】小水峪错长城记略•20180602

【长城游记】小水峪错长城记略•20180602

【长城游记】小水峪错长城记略•20180602

【长城游记】小水峪错长城记略•20180602

【长城游记】小水峪错长城记略•20180602

【长城游记】小水峪错长城记略•20180602

【长城游记】小水峪错长城记略•20180602

【长城游记】小水峪错长城记略•20180602

【长城游记】小水峪错长城记略•20180602

4

3与错4之间相距近一公里,有点走不动的感觉出来了。

山脊两端,多陡崖竖岩,这回可是没有旁道可寻了。尤其是东侧,深沟望不见底,截面呈“V”字形,就好像这样的地形地势是被天神用巨斧劈出来的一样。

向东望,隔深涧,对面山梁上有敌楼显现,其为牛盆峪关口西侧山梁上的敌楼。当时心中叫苦连天,该不是下撤绕走对面山梁吧,如若这样还不如早点就做逃兵早点下撤了呢,这一圈走下来还不成废人了?

【长城游记】小水峪错长城记略•20180602

【长城游记】小水峪错长城记略•20180602

【长城游记】小水峪错长城记略•20180602

【长城游记】小水峪错长城记略•20180602

【长城游记】小水峪错长城记略•20180602

【长城游记】小水峪错长城记略•20180602

【长城游记】小水峪错长城记略•20180602

【长城游记】小水峪错长城记略•20180602

【长城游记】小水峪错长城记略•20180602

【长城游记】小水峪错长城记略•20180602

5

三点半,抵最后一处敌楼,还好这个楼子海拔仅600余米,若继续沿山脊而上,最高处山顶的海拔为1016米。

4楼,3*3规制,门洞位于东侧正中,两端各1箭窗,南西北三侧各3箭窗。敌楼内南北向三纵券顶通廊结构,分别与南北两侧箭窗对应,通廊间东西各对开三券洞,分别与东西两侧门洞和箭窗对应。门洞南侧有磴道上顶。与错3楼一样,敌楼内地坪以上均有一层石条,通廊隔墙则有两层石条。

下午四时,太阳斜射,气温降低,后队的近一半队友开始了下撤。

错长城段,虽墙楼不多,但因山石奇特,又位处密云山区水库周边区域,一直以来休闲登山活动都比较热闹,所以来这里的户外队比较多,路线比较成熟,道旁红绳路标也比较多,所以跟着走就行了。

下撤,从错4楼南侧绕到西侧,至一垭口处穿林而下。

林中凉爽,谷中清幽,加上心情很好,又因为坡陡刹不住脚,三下两下就冲出去很远,一口气就从山顶降到了山腰。喘了一口气后,再降而至山谷沟底。

【长城游记】小水峪错长城记略•20180602

【长城游记】小水峪错长城记略•20180602

【长城游记】小水峪错长城记略•20180602

【长城游记】小水峪错长城记略•20180602

【长城游记】小水峪错长城记略•20180602

【长城游记】小水峪错长城记略•20180602

【长城游记】小水峪错长城记略•20180602

【长城游记】小水峪错长城记略•20180602

【长城游记】小水峪错长城记略•20180602

【长城游记】小水峪错长城记略•20180602

 

6

前队不少人至沟底后沿沟而出,巨石陡瀑皆不在话下。当然,如若仔细辨识路标和道路,在下至沟底后,抬头向上,走坡间小道将更为便捷和稳妥。

山沟长余三四公里,长年的冲刷致使沟中怪石成林、水潭成珠。而山谷两侧的高山,也将外面的酷热完全地隔离开来。

山谷中有清溪,时而在山石上翻滚,叮咚欢歌,落入石潭,时而隐匿于地下,而使枯石无伴,山谷无声。

近山口处,有残墙和残楼基石,控扼山谷,阻敌越境,此为第5楼。

山口处,一小水库,石砌高坝,围出天珠一粒,此为小水峪水库。小水库库尾端,竖一文保碑,上书“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城(小水峪水关遗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1335日公布 北京市文物局20165月立”,左上角镌刻“中国文化遗产”徽标。旁还竖有一块北京市密云区文化委员会和北京市密云区西田各庄镇人民政府立的标牌,上书“保护长城 人人有责 未开发长城 禁止攀登”。

水关痕迹不存,立碑仅可凭吊。

水库库首北侧,似有旧道,后修路挖毁,致使成残迹微显。

水库旁,近年修筑一院落,似休闲场所。

一新筑小塔,造型新颖,艺术气息浓郁。旁,有对建塔、绕塔和供养塔功德的介绍。其中造塔的功德为:建一座吉祥塔延寿七年;是人将生于三善道;是人将得到长寿;是人将有尊贵的身体;是人将生而美丽且为众人瞩目;是人将耳聪目明、感官敏锐;是人将出生为伟大国王之子;是人将权集一身且享美誉;是人将成人中之王;是人身边侍从集结;是人将成众人之柱;是人将名闻十方;是人将出口成章、辩才无碍;是人将受人、天供养;是人将拥有无尽财富;是人将成为宇宙之主;是人将生而得如佛之相好庄严;是人之身将如金刚杵之总集;是人将速得佛果;是人将不生于边国;是人将不受贫困;是人将不得愚痴邪见之身;是人可得十六大国之王位;是人将可得金刚罗延力;是人将可得无比广大之福德;是人将德蒙诸佛菩萨之慈悲;是人将具足三明、六通、八解脱;是人将得往生十方净土。

有发愿建塔的可联系010-69091819

顺道而下,小水峪村北侧,几棵古树,栅栏围圈。有小堡西南角残迹,外竖一文保碑,上书“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城(小水峪城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1335日公布 北京市文物局20165月立”,左上角镌刻“中国文化遗产”徽标。

城堡北侧,几处院落,房院修造富丽堂皇、高端大气。

小水峪村和兴盛村已靠拢在了一起,两三百户人家,房院新簇,几乎未见到老房旧院。

至车前时,已三个小时过去,下山之途也不甚容易呀,早到的人已在村中寻吃寻喝呢。

【长城游记】小水峪错长城记略•20180602

【长城游记】小水峪错长城记略•20180602

【长城游记】小水峪错长城记略•20180602

【长城游记】小水峪错长城记略•20180602

【长城游记】小水峪错长城记略•20180602

【长城游记】小水峪错长城记略•20180602

【长城游记】小水峪错长城记略•20180602

【长城游记】小水峪错长城记略•20180602

【长城游记】小水峪错长城记略•20180602

【长城游记】小水峪错长城记略•20180602

此段虽因山险而未修筑连续墙体,但确实还是存在一些难以解释的地方。在其他地段,也存在高山峻岭、峡谷深沟的情况,但墙垣也并不见少,这里除了仅在山口修筑一些长短不一的墙体关口外,在南北的纵深方向,一般都修筑连续的多个敌楼,呈呼应、传递讯息之途。另外,其地理上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高山下来马上就接续的是平地,基本上没有浅丘作为过渡。

七点四十左右,全部队友聚集齐全,登车返程。一路非常顺利,早上那种堵车怠速几十里的情况没有出现。

 

 

(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