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和教师共读绘本的一年——水墨花农

(2014-04-02 23:30:25)
标签:

绘本

教育

幼儿园阅读环境

分类: 生活化幼儿园阅读课程建设
在绘本阅读中,图文关系一直是成人非常关注的话题,无论是做为创作者,还是解读者,无论是作为一般读者,还是企图利用绘本进行教学的成人。有些人试图找到图画单独的艺术价值,加以发挥,更多人总是在故事文字中寻求教育的“契机”。然而,绘本(图画书)区别于其他艺术作品的特质就在于它与众不同的图文关系。图和文可能有着互补、对应、互冲的关系,但无论如何,利用图画进行表达都是不可或缺的,一旦绘本中的图画没有了要表达的内容,仅仅沦为装饰性的插画作品,那么他也就不是绘本了。
绘本中的画,使它与以往的儿童文学有了区别,因为它不仅仅可以为儿童提供直观的意向,对文字内容进行补充,或者通过不同图文关系的处理,撞击出大于当前图文相加的绝妙体验;同时,它还因为创作者的艺术表现能力而呈现出视觉审美享受。那么,是否可以,或者说应该把绘本作品中美术元素单独拿出来,成为教学的内容呢?
如果说,绘本阅读是一项积极的统整的艺术体验,那么,无论是文还是图,他们共同营造出的艺术效果,以及儿童在阅读时感受到的来自于成人、同伴、环境和阅读对象所营造的阅读气氛,构成了这种统整的审美体验。假如我们认定教师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应该是基于对幼儿当前兴趣的观察和把握,基于对幼儿当前能力发展水平和可能性的了解和把握之后给予支架,那么,无论是将绘本阅读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处理,还是遴选出其中的元素来进行处理,都是可以的。反之,如果教师罔顾幼儿当前的兴趣和能力,一厢情愿地对绘本进行深挖或者拓展,都是不恰当的。
对幼儿的绘本阅读活动进行适宜的引导和引申,既要基于教师对幼儿阅读理解能力、阅读审美能力的观察和了解,也要基于教师对于绘本的文学性、艺术性的把握,二者缺一不可。本次活动,即是在绘本的文学性、艺术性上的一次尝试,帮助教师体会中国原创绘本在使用水墨这种艺术技法时的艺术表现与其内容的关系。
我不是艺术专业,实际上我并不懂得太多太深的美术技法,这是我研究绘本时最大的缺陷之一,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作为一个普通读者和教师去欣赏和理解绘本之美。除了不断学习,努力补差之外,我更希望自己朴素的审美经验能带动教师们一起去通过体验进行欣赏。
春天,是一个繁花似锦的季节,美是写在每个人的眼睛里的,从那些微信微博上晒出来的照片就可以看出大家对春天的喜爱和珍惜。表现春天的绘本很多,表现花的绘本也很多,但是,我们看到的中国原创绘本,用来表现那种对于春天的欣喜,对于花的热爱的题材却不多。更多的是“花好不要摘”的规训,而不是对欣欣向荣由衷的赞美和表达。但是,我们都知道,文学要表现的恰恰是这种对于美的向往和热爱,而不是让人心烦的规训和告诫。所以,这次,我们在纸上用水墨种花,用色彩表达我们对于春天,对于春花的热爱(此活动绝非创意,纯属剽窃)。同时,希望教师由此感受创作时,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启发教师思考引导幼儿赏析绘本时形式与内容的路径。意即,尽可能将形式与内容统整地呈现给小读者,假如要加以区分,也要尽可能展现形式与内容的内在联系,让幼儿完整地认识绘本的图文关系,而不仅仅是抽离出某一个要素进行赏析或模仿。同时要注意抓住表现形式的艺术特质,并且把这种艺术特质转换成幼儿可以积极体验,可以主动操作的活动,并能有机会反复尝试。这样才让绘本的形式和内容成为幼儿生活的一部分,让阅读与生活、学习、发展密切相关。
本次活动要用到的绘本包括:
《梅雨怪》《金刚师》《二十四节气》-熊亮作品
梁培龙水墨绘本
保东妮水墨低幼绘本
《人之初》安培
其他与春天、花有关的绘本
《春神跳舞的森林》《花婆婆》《我是小花匠》《小恩的秘密花园》等 

水墨花农活动进行完了。一直没时间写总结。今天下午要进行本单元的最后一次活动了,赶紧把上次的总结补上。
首先,我带老师们赏析了安培的新作《人之初》,老师们对子宫图并不陌生,但是无一不被作者独具匠心的表现形式所震撼。红色的水墨晕染,既有着一份独特的温暖,又有着血浓于水的感动,那种潮湿的温润的爱,从绘本中溢出,让每个读书的人都静了下来。
我跟老师们分享,以往,我们一想到中国绘本,就会想到用中国风格创作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当然,这也很好,很重要,这是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今天我们看到了用中国的手法表达了一个非常世界化的主题,生命的诞生。我想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作品,因为我们开始把中国的艺术手法当作一种更加普遍的艺术手法,而不仅仅是老大中国的一部分。而这种手法在这里的运用又是那么贴切、美好,感人,和所要表达的内容一致,并且给人以感动,不是单独的感动,是二者融合在一起的感动。这是非常难得的。
然后,我们又欣赏了保东妮的低幼作品《点》《染》等,体会中国水墨风格在认知题材的作品上的创造性运用。以及梁培龙、萧袤的《乡下动物园》,体会诗歌散文与这种写意水墨作品的结合。
对于大多数年轻的幼儿园老师来说和其他年轻人一样,水墨中国距离他们很遥远。他们每日忙碌于工作生活,水墨中国对他们来说是十分遥远的文化活动。或者是高雅的不可企及,或者是闲暇的老人生活。文化的断裂不仅仅在于外部文化的冲击,更在于当前生活的远离。几乎每个人都能用钢笔签字笔写出二十六个字母,但是几乎没有人能用毛笔端端正正地写出一个隶书。然而我们每一个人又都知道,想要成为一个世界公民,不是应该忘记自己的民族身份,而恰恰是应该有一个准确、自信、自得的民族身份。我们不应该让中国传统的文化活动在孩子的生活中消失。
中国的传统文化活动很多,比如我在碧桐书院幼儿园鼓励老师进行的传统游戏课题,传统手工艺课题等等,而水墨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活动。中国人用毛笔书写的历史久远,笔墨文化源远流长,我虽然知道的不多,但也深感丢失这种文化的可惜。对于年幼的孩子,并非要求他们掌握什么技能,知道多少知识,接触和体验,就是对文化最好的保留。只有孩子能够愉快地沉浸于一种文化氛围,他们才会了解、习惯、喜欢,然后才谈得上继承和发扬。
对于我们年轻的老师呢,让他们去补课,可能性不大,那么,至少让他们先来体验,然后提供材料,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体验一起成长吧。所以,鉴于对当前越来越多越来越好的原创绘本的喜爱和珍视,鉴于对原创作品提供的赏析水墨的机会,我们做了这个水墨花农的活动。
我请老师观察身边的春花,然后把自己知道的花名用毛笔写在宣纸上。体会毛笔、墨色、晕染的感觉。老师们果然对水墨极不熟悉,再加上我说的不清楚,准备了吸水性很差的熟宣,所以,基本看不到水墨的晕染,我赶紧让他们现在纸上喷一层水,然后再下笔。看着老师们战战兢兢犹犹豫豫不敢下笔的样子,我想,他们开始了一次有趣的探索体验。
和教师共读绘本的一年——水墨花农
果然,没过一会儿,就听到有老师惊呼:“哇,真好看啊!晕开了,晕开了!”

和教师共读绘本的一年——水墨花农和教师共读绘本的一年——水墨花农和教师共读绘本的一年——水墨花农和教师共读绘本的一年——水墨花农
从一开始的踌躇不前,不知所措,到后来的一发不可收拾,老师们发现了水的作用,发现了墨色的丰富,发现了纸的差异,发现了笔的不同。虽然很粗浅,但这正式我们期待的效果,发现了水墨这种传统的书写方式和我们日常使用的铅笔原子笔不一样,有完全不同的韵味。
虽然,我期待的花朵绽放并没有出现,但是我觉得这还是一次成功的活动。因为年轻的老师们意识到:这个很好玩,我也想拿给我班上的孩子玩玩;我懂得有点少,不知道能不能指导孩子玩这个;孩子们可能比我们胆子大,可能画的比我们好;我还想玩;我想在我的班级里设一个水墨书画角,让孩子能接触到这这种方式;我想给孩子读了水墨绘本之后,可以拿这个给他们试试……教师的感受是强烈的,获得的经验是鲜活的,他们由此而产生的想法也是丰富而适宜的。我想,带给教师丰富的文化体验,就是带给幼儿接触文化的机会。
当然,这只是一次简单的接触,或者可以叫做“水墨中国初体验”吧,接下来,如果园长有心,愿意在这个方面多给教师成长的机会,那么就可以邀请更加专家的画家来和老师、孩子交流,制定行动方案,让这种传统文化活动成为幼儿园课程的一部分,成为幼儿生活的一部分。而这些想法,来自于我们读过的绘本。绘本,是一种文化载体,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承载着成人世界希望传递给儿童世界的文化符号。教师需要敏感地感受到这种文化,捕捉到孩子的兴趣,再通过适宜的活动放大或者落实这些文化讯号,使之成为儿童学习和操作的内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