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前课程与童年幸福》一起读0321

(2012-03-22 13:03:50)
标签:

育儿

分类: 好书慢读随笔写
很多同学都拿到《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这本书了。大家都有阅读的意愿,但是忙于工作生活,总是觉得坚持不下去。是的,为了抗拒维生的压力,我们似乎更需要互动的力量,才能产生真正的创作。那么好吧,就让我们这群还有着对幸福童年强烈渴望和责任感的人一起读书吧。
本书当当已上架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2627975 
作为这本书的第一读者(嗯哼,我确实是,对吧,徐杰童鞋!)以及义务审读员(我最烦他们老说“义务”这俩字了,不给钱也就算了,还这么强调,干嘛啊!是为了强调感情吗?),我从今天开始,分章节和大家讨论,我阅读时的感受。欢迎大家跟帖讨论。
为了不让大家有太大的阅读压力,我们每天读的不用很多,但是可以展开讨论。
今天,我们先来看1-10页。
在阅读之前,我想大家可以先看看封面。体会一下这个温暖的橙色所体现出来的童年的味道,幸福的味道。
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的童年,能说出你童年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最幸福的一件事吗?或者有那么一瞬间幸福的感觉。
我印象中最深刻的,是一条闪亮的黄色的连衣裙。那条裙子好美,穿上它,我就像准备去参加舞会的灰姑娘一样。虽然后来我再找到那条裙子时,才发现她其实土不拉基的,而且颜色也远没有我记忆中那么鲜亮,但是,那种耀眼的感觉,我始终相信是真的。在我们的童年(70年代中后期,一句话暴露年龄哦),物质相对匮乏,环境相对宽松,没有什么升学压力。我的家庭又是那种普通之极的工人家庭,父母对我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期待,不一定非要读大学,在那种老师像妈妈,社区像家庭的环境中长大的我,可能最希望得到的就是来自于别人目光中的肯定,而相貌平平的我,可能因此会对一件让我看起来不那么普通的衣服情有独钟吧。
幸福的味道,在童年的我眼中,只是一个小小的满足,而对于幸福持续的追求,却并不是自觉的。就如同主体的需要有的被主体觉察,有的并不被主体主动觉察。那么,今天的孩子的幸福是什么?我们可以为孩子提供什么样的环境,让他们的幸福童年不被侵犯呢?先想一想你希望的幸福,然后再开始阅读吧。(ps,我在眉山看到这样一句广告:幸福就是有房有车,你怎么看这句广告呢?)

打开这本书,我们先来看前言。我想前言,大家可以关注一个关键词:基本立场。这本书确实是作者在和读者讨论一些基本立场,如何看待儿童、如何看待儿童的生活、如何理解课程、如何定位教师等等。阅读本书,会发现作者时刻都把这些基本立场放在心中,并在此基础之上深研精研课程的各个组成部分。因此,我们也要在阅读的时候把我们生活中的实践经验,无论是幼儿园的教学经验,还是一些读者的家庭教育经验拿来和书中的观点相比对。阅读不是一个简单的学习、吸收、肯定、记背甚至验证的过程。我认为好的阅读,应该是基于理解的挑战的过程。我在阅读此书以及其他任何书籍的时候,都会把作者相对抽象的观点,尽可能找到我的内部图式中能对映的事件,用以理解作者的意思。然后再根据自己的经验对作者的观点进行批判:假如是处在我的位置,我会如何总结和处理?假如换一个条件,作者的论断是否还具有合理性?尤其是这种理论性较强的文章,我更会去思考,作者是在一个脱离实践的真空中讨论一种不大可能的应然状态呢?还是作者为我们指明了一个可能的状态,而我们需要调整自己的实践方向,去追寻那个理想?虽然这样读书会很累,但我们会因为不断的关联、自省、审思、批判、修正来让自己的思维更加理性和自觉。
例如,第一篇,《发展权:儿童的核心权利》我提出的质疑是:
1、“什么是质量?”作者说:“没有质量的受教育机会是没有实际意义的,也不会促进学前儿童的发展。”我非常同意,那么到底什么是质量,如何定义质量?是否存在地域差异、文化差异?
2、政府在学前教育投入上应该扮演的角色和政府对学前教育价值的认知密切相关。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如何看待政府投入社会投入和家庭投入的关系。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1d629e0102dwp4.html?tj=1
第二篇 生活、生命与幼儿园课程
这一篇的内容在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一书中有更为详细的阐释,值得思考的一句话是:什么是“让幼儿成为他/她自己”,我们怎么看待人性,怎么看待人发展的根本需要。一个去政治化的人,一个应该不是为社会服务,不是要接谁的班的人,应该成为什么?人的生命在今天被忽视到什么程度,从启蒙运动时期就开始意识到的人的价值,在今天,我们意识到了多少?这个思考之后,再去看作者怎么讨论幼儿园课程的过程特性,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生命逻辑生活逻辑。

今天是读书的第一天。我还要去读完我的《学校在窗外》,就先读这10页吧,虽然很少,但是值得细想。推荐顺便把那本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也一起买来读吧。
那本书说的更细致更系统一些。不过,这本书讨论的范围更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