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工作坊家庭教育减压育儿焦虑 |
分类: 我讲的课 |
9月,在美丽的碧桐书院做了一个育儿减压工作坊。来参加的9个妈妈都非常好的背景,知识女性,一看就都是知书达理的。这样的妈妈,其实往往焦虑并不来自于真正的生活压力,而是来自于旁人焦虑所带来的困惑。鉴于人数和他们的情况,我使用了参与式自我降压的方式。步骤如下,供大家参考批评。
第一步:破冰游戏。
因为其中的几个妈妈是熟人,我和另外三个妈妈以及我的助手是生人,我们需要一个破冰游戏。目的在于彼此认识,并发现本次活动的指导重点。我设计的游戏是“设计名字”。我先来演示,让大家装饰自己的名字,尽可能多的在名字中包含自己的信息,例如孩子的年龄、性别、自己的兴趣爱好、外貌特征、自己和爱人的关系等。这样的引导是为了避免大家无话可说。而且可以快速切入主题。效果看来不错,每个人都说了自己的特点,而且很快把家庭关系、天赋等接下来要深入的主题呈现在每个人的脑海中,顺利成为了本次的话语中心。
第二步:引导游戏。
为了能快速深入主题,请每个人将自己的名字设计和另一个人做比较,进一步突出个性的差异和天赋的思考。
第三步:三人合影游戏。
请每个参与者画出自己孩子的七个特征,自己和自己爱人的七个特征,并把相关特征连线。启发大家发现孩子的特征即具有遗传性,又具有环境的影响效果,分析那些不知道哪里来的特点,找出育儿中的误区。这个游戏的重点是反思和发现自己的家庭关系,澄清自己在育儿中的焦虑的来源。大家写的主要都是孩子的优点和自己、爱人的优点。这很好,说明大家对孩子的认可度和对家庭关系的认可度很高,也说明知识女性比较含蓄,不太愿意快速表述自己的困惑。可是,我们仍然可以在表述中发现大家的期待,例如人际关系、个性特征是他们关注的主要问题,而学业问题并不是主要焦虑点,这可能与知识女性提供的认知资源比较丰富,孩子年龄较小等有关,且参与的妈妈家中女孩居多,也可能是原因之一。
三人合影游戏目的在于内省和倾诉,当参与者把对自己爱人的感受说出来时,他们会发现自己对孩子的期待有多大程度是对自己和爱人优点和缺点的弥补和发扬,从而理解压力来自于哪里。我最期待听到的就是:不知道这点随谁。这就是要分析的期待的合理性和外界环境的复杂性。
第四步:分享和讨论
主持人(我)分析教养和天性的关系
遗传:占据了儿童发展的主要方向,提供了发展的基础,方向和可能性;
教养: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思考发展的广度和深度问题。幼儿教育是在拓宽广度的前提下,发现深度的空间,而不是以剥夺广度为代价,拓展深度。
教育是与剥夺相对应的,教育不代表成功,只代表没有去剥夺孩子本来应有的机会。
第五步:深度思考
绘制儿童生长生态环境图(待整理后补上)
讨论环境的内涵和对儿童生长的意义
思考的越复杂,越深入,越能理解焦虑的来源。
第六步:游戏——成长的动力
主持人带领参与者做几个游戏(时间关系,最重要的角色扮演游戏体验环境被删掉了,由此可见,这个沙龙还是控制在6-8人合适)。有熟练度游戏、创意小游戏、角色扮演游戏、竞赛游戏等。
第七步:自我澄清(时间关系,作为家庭作业了)
绘制完人图,把自己对孩子的全部期待画出来,然后排序,删除掉冲突项和不合理期待。寻找自己心目中幸福的童年和完美的人生。
具体内容,等我有时间,把图片、图表添加进来,可能更容易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