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如何养育不哭闹的孩子,专业版

(2011-06-09 09:20:48)
标签:

转载

嗯,我们对付小家伙的原则是,1、保证没有器质性病变的前提下,让他去哭,锻练肺活量;2、哭累了基本就不哭了;3、哭累了,不哭了,开始下一项有趣的活动,逐渐积累因果关系推导能力,知道哭的时候,什么都停止,停止哭以后,才有新活动开始。

这是俺们育儿指导顾问张一帆写的。俺觉得写的非常好。很多家长关于孩子好带不好带啊,孩子怎么才能培养规则啊,孩子怎么不哭闹啊,之类的问题,其实都是这一套解决方案。我懒,很少整理,好在一帆整理了,转载在此。

 

作为一名儿童心理学专业人士,集合身边教育学专业人士及资深教师、诸位妈妈的经验,我写下这篇文章,保证内容绝对不会有错误的地方。或许会有需要补充的,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会有很多我想不到的情况。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幼儿园会设立我这个心理咨询顾问,为什么有那么多家长盼着我赶紧去上班的原因……(那个,一帆同学,咱含蓄点[转载]如何养育不哭闹的孩子,专业版

就像我们修整一台机器需要阅读说明书一样,教育孩子,首先也要懂得孩子的生理规律和心理规律。所谓规律是好像太阳东升西落一样的,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在这种规律上建立的教育方法才是科学的、有效的。

想要培养不哭闹的孩子,就要从小做起。养育孩子的很多事情都主要在三岁前。做好了,一上幼儿园,家长就轻松了。做不好,上了幼儿园,家长还要天天焦头烂额的和幼儿园老师沟通、想办法……

哭是人类特有的情感表达方式,也是强烈负面情绪的宣泄方式。尤其是孩子,大脑发育不完善导致他们的情感控制能力极低,“六月天,孩子脸,说变就变”,指的就是孩子的情绪变化快,幅度大。

该文的题目其实是吸引眼球用的。实际上不可能有不哭闹的孩子。哭闹就是孩子童真的一部分,不会哭闹的孩子没有童年(脑部发育直接步入成年……)。

下面就说怎么对付和减少孩子的哭闹。

如我上篇文章所说,半岁内的婴儿,哭是他们的主要沟通手段,哭就是他们的语言。半岁内的婴儿每天的事情不过如此:吃奶、喝水、排泄、玩耍、睡觉。所以他们的哭,都是需求的体现。三个月内的婴儿,如果生理需求都满足了宝宝仍然大哭不止,怎么抱着都哭(有时宝宝会因为抱着的人的身体条件哭,换个人就好)。那么有两种情况:一,由于脑部迅速生长带来的神经不平衡,就是莫名的不爽;二、身体某个地方不舒服,在小婴儿来说常见的是消化不良。

这时候怎么办?继续抱着,耐心的哄,体谅他,不要烦躁,等待他的哭声平息。(你可以试试在这时候把他放下,他会哭的更猛烈。)如果你觉得烦躁,换另一个有耐心的人来。

因为婴儿能感受到你的情绪。试想你身体不舒服时,你妈在边上不耐烦的陪着你?这种情绪不仅会传染给婴儿,使他哭的时间更长,而且也容易使婴儿今后成为一个较易烦躁的人。

三个月左右的婴儿,从情感智商上来说,学习的就是愤怒、烦躁等负面情绪。这个时期如果婴儿经常面对重要抚养人的负面情绪,孩子长大后就会较易怒。

耐心的哄宝宝也是个技术活。你需要变换各种方式来哄他:转移他的注意力,让他好受些;选择他更舒适的姿势;做他喜欢看到的事情等等。

做这种事情就是为以后的教育做准备了。有了这份耐心和经历,就能做到后面的步骤了。

三个月以上的婴儿,因为身体更加硬朗,他们急于探索这个世界,比之前的小婴儿多了些哭泣的理由:他们经常会因为你抱的姿势不符合他们的意愿而哭泣。比如想要坐在你怀里,或者趴在你肩膀,这样可以立着看世界。

总之小婴儿的哭泣就代表:“我想要……”。想要什么需要家长好好琢磨。满足了就不会哭泣了。

想要一个不哭闹的孩子,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去训练。。。这样做和我们的父辈又有什么区别?不知不觉大家就成长到了需要成家立业的年龄,育儿帖大热。到了这个年龄大家都知道孩子不好带,都想能继续保持自己自由自在的幸福生活,想要一个乖巧听话的省心孩子。童年时发誓自己不会成为和自己父母一样的人,一定不会@@XX的对待自己的孩子,那些誓言呢?

半岁以上的孩子,怎么叫懂得因果关系呢?经典例子:吃奶时咬妈妈——不给吃。咬,不给吃。咬,不给吃。从此不咬。这就是懂得了因果关系。

到了这个时候,针对哭的调教才能成功,才有意义。

怎么调教?特别简单!只要坚持两点:1,照顾情绪;2,坚持原则。

无论何时,无论何事,都要照顾孩子的情绪。前面说过了,他们的大脑发育不完善,情绪很难控制,情感反应也很强烈,所以孩子有任何负面情绪,做亲人的一定要好好安抚。(“我真的很想要那个玩具,真的很喜欢,呜呜呜。”当孩子有这种想法时,你却只是生硬的说:“不许买!”拉着哭泣的孩子一路走?)

其次,做家长的一定要统一口径,坚持原则,说一不二,言而有信。比如不能买就是不能买,不要到最后心软了买了,或者另一个人给买了。

以吃东西为例。孩子想要吃过量的甜食,家长不同意,孩子哭。家长这时要抱住孩子哄他。首先肯定孩子的情绪:“哦~宝宝想吃XX呀,吃不到,不开心啦。”然后转移注意力,逗他关注其他事情。孩子的哭可以哄,但是最终坚持原则,不能吃就是不能吃。

只要从孩子第一次哭就这样处理,孩子就不会养成哭闹的习惯。

反之,如果孩子发现只要他哭,最后终会得到想要的结果,那么他就会拿哭来当做达到目的的手段,从此成为爱哭闹的孩子。

有的孩子坚持性高。当家长观察到孩子对于你的哄、转移注意力根本不关注,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愤怒情绪中时,可以采取冷处理的方式。也就是置之不理,装作什么事情也没发生。把孩子放下,所有人该干什么干什么。当孩子哭够了,发泄够情绪了,情绪比较平和了,再去哄他。可以用转移注意力法或给台阶法,比如“呦,到了故事书时间了。”或“来,宝宝我们去外面看花花吧。”

冷处理法的关键在于中间坚持不关注(尤其是以前没教育好、懂得用哭做手段的孩子,他们会越有人关注哭的越起劲),最后要抚慰。最后给宝宝温暖和爱的感觉,以免他认为自己是个没人要没人疼的孩子。

除了照顾情绪、坚持原则以外,家长需要注意的是原则要提前说明好。

以买东西为例。出门前就要和孩子说好:今天不能给买玩具。然后当孩子因此哭闹时,首先家长蹲下来安抚孩子:“我知道你很喜欢那个玩具,不能买,你很难过。但是我们之前说好了对吧?”然后继续用温柔的话语表示理解和安慰,转移注意力等等……抱走孩子离开“现场”,一直哄,直到不哭为止。

只要坚持原则(没有买),孩子懂得了这件事:事先说好不买——肯定不给买。那么就不会再因此哭泣。

最后,再强调,一定要照顾孩子的情绪(在此基础上坚持原则)。

如此,孩子的童年回忆才是充满了爱和温柔的。

很多家长在哄孩子时容易搞混,哄孩子不代表要用好处去讨好孩子。

如果你为了哄他不哭给他吃糖、给他看动画片……总之,用平时不给他的东西去补偿他。那么孩子的哭闹肯定会变个味道——不是为了初始的理由而哭闹,而是为了获得你在安慰他时给他的东西。

同理,如果你平时就对孩子很温柔,经常给孩子拥抱、陪孩子玩耍。那么孩子也不会为了得到你的拥抱、关注去“无理哭闹”。其实这个已经不算是无理的哭闹了,是为了寻求你关注的哭闹。(已经见过很多因为家里关注太少,在幼儿园淘气惹事的孩子了)

孩子哭闹总有理由的。针对理由,不和规则的坚决执行就是了。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