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苦难成为心灵的蜜糖-《卖火柴的小女孩》亲子阅读计划建议

(2010-11-12 10:54:52)
标签:

卖火柴的小女孩

咕噜熊故事屋

苦难

格林文化

育儿

分类: 早期阅读专栏

让苦难成为心灵的蜜糖

 《卖火柴的小女孩》亲子阅读计划建议


让苦难成为心灵的蜜糖-《卖火柴的小女孩》亲子阅读计划建议


《卖火柴的小女孩》 安徒生  卡洛斯宁  译写 林良 台湾格林文化出版

 

故事介绍

在新年的早晨,人们看到了一个冻死在墙角的小女孩,她手中捧着一大把燃尽的火柴,光着脚,穿着单薄的衣服,脸上露出幸福满足的微笑。小女孩在临死前的一晚,看到了什么?在火柴那微微温暖的火焰中,她看到了温暖的铜炉、美味的食物、温馨的家庭,还有唯一爱她、疼她的已经去世的老祖母……她终于回到了祖母的怀抱,一个没有寒冷、没有苦难的地方。

 

故事分析

我们的孩子,有谁真的见识过苦难呢?他们生长在衣食无忧的环境中,不仅不懂得缺乏,甚至不懂得满足。因为没有过如饥似渴的等待,没有过饥寒交迫的经历,所以也不懂得苦尽甘来是什么意思。很多人生应该拥有的感受,被过分充裕的物质剥夺了。

有没有必要带孩子见识苦难呢?有人说,应该带孩子去看看那些贫困地区啊、打工子弟啊、留守儿童啊、残障儿童啊……只有见识过这些,他们才会惜福,才会知道自己生活得有多么幸福。这不失为一种方法,但比较的结果仅仅是优越感的提升和对命运的感恩吗?我们为什么要让孩子见识苦难?除了感恩惜福之外,我们可能还要让孩子了解在另外一种生活状态中,人是如何顽强的生存,人是如何保持自己的尊严和梦想。同情,不等于怜悯。同情首先应该是尊重和理解,然后才是持续的关注和善意的相助。

我们可以从什么地方让孩子了解苦难?除了到边远贫困地区,到社会福利院等等,我们还可以让孩子在文学中见识苦难,体味苦难,抒发对苦难的感受。因为文学中的苦难,经过艺术加工之后的情节更加具有冲击力,更能直击孩子的内心,但同时,又因为是比较遥远的和虚幻的故事,也能让孩子有一个文学和现实的缓冲区间。

我们如何与孩子讨论困难?苦难,是每个人成长的必需,以往的苦难可能是衣食不足,可能是亲子分离,可能是孤苦飘零;而今日的苦难,却可能是欲望的无限、孤独和“非爱”加身。让孩子表达出对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同情、担忧和惋惜,并有充分的机会表达出自己相似的感受,痛苦和难过,不用强求什么义正言辞的感恩和虚情假意的发愿,最真的,就是最好的,让苦难使孩子的内心变得更加柔软,让苦难成为孩子心灵成长的蜜糖。

 

亲子阅读计划建议

阅读前,我们可以和孩子聊聊他的新年愿望,说说他在幸福的时刻,会想起什么人。孩子往往想到自己、亲人,这是最正常不过的,我们不必强求他们想到不相干的人,但我们可以由此引发阅读这本绘本,看看还有人的新年是这样的度过的。

阅读这本书的重点有三个。第一,体会卖火柴的小女孩的饥寒交迫,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很难理解,因为他们既没有挨过饿,也没有受过冻。这个时候,图画和想象力会起到重要作用。第二,观察绘本图画,体会火光中的幻象和幻象的消失。绘本用超现实的手法体现了幻想中的铜炉、美食和礼物,那些美好事物的出现和消失,能够很好地反映文字的内涵。第三,想象小女孩的心情,为什么不是绝望,不是痛苦,而是充满希望,最后为什么带着微笑死去。悲剧的力量不在于惊天动地的嚎啕大哭,而在于微笑中的一滴眼泪,和孩子讨论小女孩的感受,可以让他们感受到悲剧的力量。

阅读后,假如有机会,我们可以带着孩子关注一下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不仅仅是捐助钱财,更是了解他们的愿望,和他们成为朋友,给予他们真正的关心和爱护。让关注苦难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阅读对话:

1、  卖火柴的小女孩让你想到了谁?

2、  如果我们有机会帮助那些生活境况不好的小朋友,你愿意为他们做什么?

3、  我们一起来看看别人是如何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的(了解各种基金会、慈善组织的工作),好吗?

4、  我们一起来发现我们身边需要我们帮助的人好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