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早期亲子阅读的误区及建议

(2010-05-31 10:54:09)
标签:

教育

育儿

误区

亲子

绘本

分类: 早期阅读专栏

【注】应《京华时报——读书版》之约,写一篇关于早期阅读中的误区与建议的文章。编辑要求写1500字,这让我很为难,协商后我写了2600字,后又删减到目前的2100字左右。实在是纸短情长,或者说,误区太多了,光列举差不多就够字数,何况分析和建议呢。只好选了其中几个被询问最多的,先写出来,以后慢慢再补充完整吧。

    随着整个社会对阅读问题的关注,0-6岁宝宝的早期阅读问题也成了家长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80后的年轻家长普遍认为早期阅读很重要,但在什么是早期阅读,为什么要进行早期阅读,以及如何进行等问题上,还存在着许多认识误区。现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

    误区一,早期阅读和成人阅读没什么不同。,

    分析:早期阅读包含语言学习、认知发展、文学赏析以及亲子交往多个层面,既包括孩子和父母共同阅读一本书,也包括听成人讲故事,指认图片、诵读儿歌以及相关的语言游戏,甚至有人笼地把孩子与印刷品的互动过程都纳入到早期阅读的范畴(如翻弄图书、拍打图书等)。这样宽泛的定义,正是为了让成人意识到,孩子的阅读,尤其是0-3岁低幼儿童的阅读不同于成人,他们必须依赖听觉、视觉、触觉和亲子互动来完成这个意义建构的过程。

    2岁前宝宝对花花绿绿的书比对书里讲的故事感兴趣,对自己翻书的动作比对书感兴趣,对单幅画比对连续的画面更有兴趣。因为他们的兴趣主要集中在物体的形态和自己的动作及其可能造成的后果上,而且还很难理解连贯的情节和画面,在维持注意和理解完整结构上存在一定困难。

    建议:1、重构早期阅读概念,接受宝宝特有的阅读行为;2、为宝宝选择图卡书、布书和可以玩的书,鼓励他指认单幅画面中的物体,培养宝宝和书的亲近感,让宝宝觉得“阅读是最好的游戏,绘本是最好的玩具”。

    误区二:成人控制孩子的阅读,不许孩子看着“图多字少”的图画书“乱讲”。

    分析:阅读是阅读者个体意义建构的过程,任何人都不能将自己的理解强加给阅读者。小读者同样有阅读的主权,成人不应用自己的理解替代孩子的理解。同时,孩子的所谓“乱讲”正是他内心感受的自然流露,从中不仅可以观察孩子的言语发展水平、思维水平,更可以看到孩子的内在需要和渴望。因此给孩子“乱讲”的机会正是给家长了解孩子的机会。

    建议:和孩子一起读图,摆脱对抽象文字的依赖,重新用眼睛认识世界。任凭孩子天马行空的同时,也放纵自己的想象力。

    误区三:因为早期阅读很重要,所以不进行早期阅读就很糟糕。

    分析:家长们经常有一个不恰当的推理:因为××很重要,所以就必须做××。实际上,各领域的专家从本领域出发给出的建议,都是想提醒家长不要偏废和忽视,而不是说其他不重要,更不是说因为这个重要,就要拼命的做这个,孩子如果不做这个,就会“万劫不复”。对于孩子的发展来说,其自身需要的满足最重要。在恰当的时候,提供恰当的环境和支持,孩子自然会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例如感官和动作发展是一岁半宝宝的首要需要,他开始独立行走,视野和行动范围都比原来扩大,此时他最需要的不是坐在那里看书,而是通过自己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接触这个真实的世界,所以他暂时不想看书是很正常的,家长不用担心。

    建议:根据孩子的发展需要选择教育内容,而不是用教育内容来规定孩子的需要。

    误区四:图画书画多字少,性价比低,还是字多的书比较值,有拼音就更值了。

    分析:对于低幼儿童来说,观看图画获取信息既是他们的本能也是他们在学龄前阶段需要发展的重要能力之一。好的图画书除了丰富认知经验和语言经验外,还可以健全孩子的心理机能,丰富孩子的审美体验,所以千万不要低估图画书的作用。至于值与不值,可不能用字数和拼音来衡量,否则,买字典就是最值的。

建议:上网看看关于绘本阅读的网站,有很多绘本妈妈在分享他们的亲子阅读经验,相信您读了一定会有很大的感触和收获。

http://www.gurubear.com.cn/    咕噜熊亲自共读网

http://www.dreamkidland.cn/    公益小书房

http://landaishu.zhongwenlink.com/home/bbs.asp?lei=7  蓝袋鼠红泥巴聊绘本)【注:提供一些网站共参考,请编辑酌情】

    误区五:为了让宝宝爱上阅读,我就强迫他看书。

    分析:宝宝不爱看书可能是因为家长没有选对书,被别的活动吸引,当前的情绪不佳,甚至是宝宝的个性使然。家长不仅不能强迫宝宝看书,其他任何教育,也不是靠强迫奏效的。

    建议: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有三个重要因素:家庭的阅读气氛,适宜的阅读材料和搭建兴趣桥梁的手段。孩子的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想让孩子阅读,家长要首先捧起书本;孩子感兴趣的材料才是适宜的材料,家长的兴趣不能取代孩子的兴趣;要从孩子目前感兴趣的东西入手,因势利导,而不是强人所难。

    误区六:孩子太小,他们什么都不懂,很多书不能给他们看。

    分析:给孩子看的书当然有适宜和不适宜之分,给两岁的宝宝读红楼梦显然是徒劳的,但这并不代表4岁以上的宝宝不能接触相对复杂的题材。例如当孩子对性、死亡、宗教、战争、公平等话题产生兴趣,回避和拒绝甚至粗暴的禁止都是不恰当的。优秀的绘本不再把小孩子当做什么都不懂的“傻瓜”,而是用充满童趣的方式对这些问题进行恰当的展现和探讨。反倒是有些家长会感到紧张和无所适从。

    建议:用谦卑和宽容的心态看待孩子的好奇和渴望,和孩子一起学习。

    误区七:读书识字,不识字就没法读书。

    分析:图画书为孩子们带来了不用识字也可以读书的乐趣,这也是为什么图画书是学龄前儿童首选阅读材料的原因。心理和教育界专家一直反对学龄前儿童集中大量识字。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有文字意识要比识字重要;对于阅读的兴趣,要比识字重要;享受亲子阅读的过程,要比识字重要。

    早期亲子阅读的话题还有很多,在此无法一一展开,最后总结几句:早期亲子阅读的话题永远离不开儿童发展的大主题,关于儿童发展,有几个基本观点:1、人的发展具有差异性,可能是方向不同,可能是速率不同,孩子年龄越小,其发展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越大,所以接纳孩子的发展速度和方向,就是接纳家长自己。2、人的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重点, “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都得不偿失,适宜当前发展需要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家长不宜急躁亦无需焦虑。3、人是生活在一定文化环境中的,儿童的心理发展不可能脱离文化环境而单独存在,我们为他们营造的文化氛围越多元越宽容,给予他们的心理发展空间也就越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