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是我写的:小姬印象
小姬其实并不是嘉宾中年龄最小的,但一定是看起来最小的。我第一次看见他,就觉得:这孩子(和他旁边的他的看起来更小的小媳妇)细腻嫩肉白白净净的,洗吧洗吧,直接炖了吃,一定味道鲜美。然后我狠狠吞了两口口水,吃素太久了,我都忘了我原来是靠吃人为生的,看见他,我又想起来了……觉得自己很像盘丝洞里的某某。我还记得我当时毫不掩饰我自己的贪婪和惊讶,问,你们几岁了?那感觉就像在问一对童男童女:“我可以吃掉你们俩吗?”哈哈哈,老妖婆啊!后来我才知道,他们原来不比我小!接下来我真的想咬他们了,不是吃,是一口一口地咬啊!
当然,小姬的画和他们小两口的绘本,还是真的很好啊!我把他们的《哦,错了!》拿给小朋友读、老师读,家长读,所有人都拍手叫好。还有他给《读库》画的藏书票(后来做成了明信片),我也买了一堆送人,而且我觉得他画的书生,都跟他自己差不多,就是比他本人胖些。
我跟我老公说,我又发现了一个细皮嫩肉的小男孩,跟你一样,让女人看见了,就咬牙切齿。我老公哈哈大笑,说:“恩,肯定也像我一样,被女妖精占了吧?”我说,不是,他比你幸运,旁边是个和他一样的小女孩。
姬炤华/徐萃介绍
姬炤华—— 画家、图画书作家、阅读推广人。图画书作品有《No !That’s Wrong!》;《Two
Geniuses》Kane/Miller Book
Publishers在美国、加拿大等地出版。先锋漫画多次在比利时、德国、日本、韩国、波黑、葡萄牙、土耳其等国展出,曾获比利时olne国际漫画节第二名、波黑《犀牛》国际漫画赛特别荣誉奖、日本读卖国际漫画大赛优秀奖、全国科学漫画、插图、连环画大展银奖。合作媒体包括《人民日报》、《紫光阁》在内的多家刊物。在台湾出版的插画作品有《童话庄子》、《野猫西餐厅》、《班固》及《奇奇镇的怪事》等,其中《童话庄子》曾获台湾读书人年度好书;行政院新闻局推荐中小学优良课外读物,并被台湾政府选为台湾出版的代表性书籍赴意大利博隆纳书展台湾厅展出。曾在摩托罗拉(中国)公司、诺基亚(中国)公司、奥多比(中国)公司举办普及图画书和美术作品欣赏的讲座。
下面这段才是老六写的
姬炤华 张立宪
十一年前,我在一家杂志社供职,有一个小男孩经常来我们的小院串门,如果有需要配插图的文章,他就顺手捡起一张纸,为我们当场绘制。
这个小男孩叫姬炤华。十年后,他与我联系上,已经成家立业,成了姬炤华先生。
十年后的重逢,是通过电子邮件联系的。数次邮件往来,感觉他沉静、迂直而有古意,确实不是当年的小男孩了。
他找我的本意,是为老师书稿的事情,我问起他的插图事业,他回复说,已经好几年不发表漫画了,在国内已对这个领域不抱乐观态度,现在只偶尔参加一些国际比赛,成绩尚可。
近年来,他和爱人一直在儿童文学领域探索,亦写亦画,为台湾的几家出版社画插图。2008年3月,他们的第一本图画书《No!That's
Wrong》在美国出版,首版已经售罄,现在已经开始第二本书的创作。
我接下来的心理活动,大家想必很熟悉了——“本着贼不走空的原则”——我请他为《读库》绘制藏书票。他发来一批现成的作品,风格各异,我挑选了一幅,用在《读库0803》中,就是那幅“事非经过不知难”。那期《读库》,也确实遭遇了诸多波折才迟迟得以出版,与这幅小画颇为相通。
2009年元旦刚过,我接到姬炤华的邮件,是他为我们新绘的藏书票。一位寒门书生,搬书时不小心将书散落。翻开的书页透明,映射出书生的衣袖,书中的衣袖崭新,并爬满了华美的纹饰。既古典,又魔幻。
绘画方法是传统的工笔技法,材料却是水彩,纸用英国的手工水彩纸。按照他的说法,“也算是中西结合吧,纸面凹凸不平,质感漂亮极了,画成后有一种壁画的味道”。
我喜欢得不得了,不得了,给他打电话,可否将其画成一个系列?今年的六期《读库》,全用它。
他答应下来。
上海有位朋友要引进张大春的小说,找人绘制插图,我向她隆重推荐了姬炤华,并把这幅画向她炫耀。她赞叹道,笔下有神,好神气。
我又打电话给姬炤华,问他可否有兴趣出马。他说,容再考虑考虑。
第二天,他回复说,还是不画了吧。怕接活太多,影响创作质量。
我把他的回复告诉朋友,朋友说,寄望他的将来能成大器。瞧他现在认真地不做一些事情,我很佩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