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还是不飞?——《看谁跑得快》亲子阅读计划建议

标签:
教育育儿鸵鸟看谁跑得快亲子 |
分类: 早期阅读专栏 |
故事介绍
《看谁跑得快》
故事分析
亲子阅读计划建议
|
亲子阅读设计 |
当时的反应记录 |
阅读前的讨论 |
和孩子聊聊他们知道的鸵鸟是什么样的,了解孩子对于鸵鸟的经验。有的孩子可能并不知道鸵鸟不会飞,我们可以带孩子看看鸵鸟的图片,先从经验上了解鸵鸟是不会飞的鸟,而且跑得非常快。然后用神秘的口吻向孩子介绍:你知道吗,很久很久以前啊,鸵鸟是会飞的,你知道鸵鸟是怎么变成现在的跑步健将,却失去了飞的本领吗? |
|
首次阅读 |
流畅的为孩子朗读故事,每一页都关注图画中角色的表情。可以在朗读文字后,引导孩子关注图画信息。在鸵鸟获得冠军那一页可以稍作停留,请孩子思考鸵鸟能飞回去吗?然后阅读下一页,揭示答案。在适当的位置稍作停留,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个思考的机会,尽管一开始孩子可能并不能立刻说出答案,或者说出正确的答案,但我们通过这样的提问培养孩子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并期待孩子慢慢的能自己提出与情节发展有关的问题。 |
|
再次阅读 |
再次阅读中,我们可以更加关注图画中的信息,和孩子通过观察图画分享鸵鸟的感受。例如它看到豹子得冠军时的羡慕,畅想自己夺冠时的激动,拼命练习却不成功时的沮丧,终于夺冠后的喜悦和自豪,最后无法回到家乡时复杂的表情和心情等等。其中值得注意的两个画面,一个是鸵鸟绑上翅膀后,一只小鸟落在它的翅膀上,仿佛在和它说话,他们可能在说什么?最后一页,鸵鸟无法回家时,看着茫茫大海,小鸟又和它说话,他们可能在说什么?启发孩子展开想象,为人物补充对话,使阅读变成一个创作的过程,一方面可以更好的理解故事,一方面也给孩子自我投射的机会。 |
|
阅读延伸活动之一 |
这个结局好还是不好? 在多次阅读之后,我们可以和较大的孩子展开讨论,鸵鸟获得了奔跑的技能,却丧失了飞行的本领,这样好还是不好。如果孩子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我们就鼓励他们尽可能的充分表达,如果孩子还不能清晰的表达,我们家长可以分为正方和反方,鼓励孩子作为评判。孩子在倾听我们陈述观点时,会有所体悟。 争论之后,可以请孩子为故事修改结局,他认为怎样的结局更好呢? |
|
阅读延伸活动之二 |
还有什么鸟不会飞? 除了鸵鸟,还有什么鸟不会飞呢?还有什么会飞,却不是鸟呢?我们可以带孩子参观动物园,或者查阅百科全书,检索互联网,通过多种途径帮孩子建构网状经验,由一点发射到多点。这是一种有意思的学习方式,在这种以问题为起点的探索中,孩子会体验到主动学习和探究的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