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的兔子——《我不知道我是谁》亲子阅读计划建议

标签:
育儿教育兔子黄鼠狼达利 |
分类: 早期阅读专栏 |
【本文绘本,由咕噜熊故事屋提供】
故事介绍
兔子达利B不知道自己是谁,它不知道自己应该住在哪里,吃什么,不知道自己的大脚是用来做什么的……直到有一天,所有的兔子都在警告它,黄鼠狼杰西 D来了,然后就都逃走了。这时,达利B在和杰西D的斗争中,终于经杰西D点化,知道自己是一只兔子,而它的大脚也终于发生了作用。于是,成功战胜黄鼠狼的 达利B被其他兔子奉为英雄,可是,达利B却再次陷入了困惑,原来自己并不是一只兔子,而是一个英雄。
故事分析
尽管我已经记不住这是我第几次阅读这本书了,但再次阅读的时候,我还是忍不住笑出了声。这本书的幽默不仅在于它主题的荒诞,还在于它的叙事手
法,更在于它的绘画和文字的绝妙配合。达利B显然是一只患有自我认知障碍的兔子,它无法通过对他人的认知正确的定位自己,尽管它知道那么多别的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名字,却无法从中判断出自己。怪诞的是,那么多可以作为自我判断标准的其他兔子,并没有出来帮助它,而是在遇到危险的时候才来通知它,难道他们很喜欢看到一只迷失自我的兔子?同时,达利B还患有语言繁琐症,也就是“话痨”。它的喋喋不休让劲敌杰西D心烦意乱,最后终于败在了达利B的大脚板下,而达利
B的话痨神功可不是平白出现的,那恐怕是它每日不停的询问自己到底是谁的过程中练就的吧。
阅读这样一个看似荒诞、幽默,让人不得不哈哈大笑的故事,我们首先想到的恐怕不是和孩子探讨“自我”这个概念。诚然,人终其一生,都在不断寻找自我,定位自我,树立一个明确的自我形象,但我们似乎总也找不到那个理想我和现实我之间的最佳契合点,于是我们会有短暂的人格分裂,会有偶尔的自我出走,会有内心极度渴望却又被自己深深厌恶的放纵愿望。所有这些成年人可能会想到的东西,都会在我们哈哈大笑之后涌上心头,让我们发现自己原本就是那个支着耳朵,瞪着眼睛,举着大脚的达利B。不过,此时,我们必须放下所有这些与自身经验相关联的想法,我们要想想我们眼前的孩子。他们读这本书时,可不会想到这么多,他们只会嘲笑这只傻兔子,只会为这只傻兔子担心,为它庆幸,最后,继续嘲笑它的迷惑。这就是孩子的阅读,当他们和故事中的人物一同经历了情节中的惊心动魄,文学的价值就体现了。多年后,当他们发现自己原来并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个人时,他们或许会想到这个叫作《我不知道我是谁》的故事,那么彼时,哲学的价值体现了。作为过来人的我们,不急于和孩子分享我们在书中获得的那么多的那么深的体验,实际上是给孩子的审美过程留白,让他们在快乐中记住了这个故事,留在将来 慢慢回味。
亲子阅读计划建议
亲子阅读不仅仅是一次朗读的过程,而是亲子思想情感交流的过程,家长可以参考左侧的亲子阅读过程建议,并在右侧的空栏里写下孩子的反应。长期坚持,
会发现孩子的巨大的进步,也会发现自己在教育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
亲子阅读设计 |
当时的反应记录 |
阅读前 的讨论 |
在正式开始阅读之前,可以和孩子讨论一下图书的封面。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画面的主体是一只瞪着眼睛一脸迷惑的兔子,大树背后有一只不怀好意的黄鼠狼,远处有随时准备逃走的,已经有一半身体钻进洞里的兔子。我们可以请孩子预测一下故事的内容。孩子很可能猜出这是一个简单的黄鼠狼要吃兔子,兔子怎么反抗、逃跑的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孩子对于兔子自保技能的已有知识。然后引出孩子对于兔子的一般认识。通过孩子对于兔子的描述,我们可以了解孩子是如何定义一类事物的。 |
|
首次阅 读 |
在第一部分中,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替达利b着急。我们读到达利b不知道自己是谁,应该住在哪里,应该吃什么,脚为什么这么大时,都可以请孩子表达自己的观点。阅读第二部分,达利b询问黄鼠狼时,我们也可以结合图画,请孩子说说达利b猜得对不对。请孩子对角色的语言作出判断,是一种引导孩子参与阅读的办法。 |
|
再次阅 读 |
再次阅读,我们可以用其他方式引导孩子对内容进行思考,例如达利b的大脚 到底有什么用?兔子们都躲到哪里去了?达利b为什么不逃跑,他为什么不怕黄鼠狼(因为他勇敢吗——这个问题可以问给较大的孩子)?后续的阅读中,我们仍然要强调这本书的幽默感,但可以把“狡兔三窟”“无知者无畏”等概念自然的渗透进去,作为和孩子探讨的话题。 |
|
阅读延 伸活动之一 |
为×× 画像 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定义某一类东西的方法,例如我们定义一种动物,往往要从它的名字、种系、生活习性(包括居住在哪里,吃什么,天敌是谁,如何逃生等)、主要居住地等来描述它。年幼的孩子可能不具有丰富的知识,但这样一种结构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将零散的经验系统化。我们可以首先试着定义我们身边最常见的动物,比如猫、狗、鸽子、麻雀、乌鸦,然后再将话题延伸到孩子喜欢的老虎、大象、恐龙等。我们甚至可以做一个表格,来帮孩子为动物建立一个档案(对于较大的孩子,且他对此非常感兴趣时,可以作为延伸活动的内容),而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我们可以玩一个猜谜的小游戏,例如:有一种动物,爱吃萝卜和青菜,耳朵长长的,它是……。一开始大人说,请孩子猜,慢慢的请孩子说,大人猜。这个出谜面的过程,就是帮助孩子整理经验的过程。 |
|
阅读延 伸活动之二 |
我到底是谁呢? 兔子达 利b不知道自己是谁,那么我们的小读者知道自己是谁吗?我们往往是通过对自己的描述和与别人的对比中了解自己是谁的——我不是他物,故我是自己——那么,我们在阅读这本书之后,是否可以和孩子讨论一下,他是谁呢?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来设计定义自己的思路,先从定义动物的方法入手,我的名字、我的种系,我住在哪里,我喜欢吃什么,甚至可以包括我的天敌是 谁,呵呵。然后再进入其他一些话题,比如我的长相,我的爱好兴趣,我的亲戚等等。家长可以把孩子说的内容记录下来,和孩子一起用他们能够理解的符号表达出来。之后,做一个有趣的活动,请一个人来描述另一个人,不说出他的名字,只说出他的特征,让其他人来猜他是谁。比如:他/她很能干,很会煮饭,很爱干净,但是他总是唠唠叨叨。看看全家人能否猜出她就是外婆。然后轮流猜下去。也可以猜大家都熟悉的非家庭成员,或者绘本角色,电视明星等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