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杂志要的命题作文哦,交稿之后就拿到这里晒一下啦。请勿转载。】
现在生活好了,大多数人都不需等到过年再穿新衣戴新帽,更不需要到某个特定的时间才能大快朵颐,人们似乎少了很多期待和盼望。但在我家,节日和纪念日是非常重要的。一来我们不希望孩子所有的愿望都即时得到满足,这会让他缺少一份梦寐以求的体验,也会让他不那么珍惜来之过易的幸福;二来我们期待他在盼望每一个特殊的日子到来的过程中,体会时间的流转,知道人生就是由一个又一个平凡而特殊的日子组成,每个特殊的节日和纪念日都代表着人们对于幸福的渴望和珍视。因此,我的孩子会非常重视“六一”儿童节,家人的生日,传统的中国节庆以及有代表性的西方节日。
其中,“六一”儿童节对于孩子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我们一般会把他特别想得到的,相对比较昂贵的玩具作为他六一儿童节的礼物。比如孩子一月份想要一个变形金刚,我们会告诉他:“可以,这可以作为你六一儿童节的备选礼物之一。”于是,孩子就盼望着在儿童节得到这个礼物。过了一段时间,孩子又想要一套铠甲勇士,我们仍然回答他:“可以,这个也可以作为你六一儿童节的备选礼物”。孩子会在一年中有很多欲望,当然,这都是跟各种媒体的五花八门的广告密切相关的,但我们不希望他养成冲动消费的恶习,更不希望他被广告熏陶成一个物欲十足的小小购物狂。因此,我们答应他会在六一儿童节买一件他最想要的玩具;而他,就不得不在众多心头好中做出权衡和选择。当你看到一个5岁的小男孩为哪件玩具能玩的比较久,性价比比较合算以及怎样和别人交换可以获得更多玩具资源等问题而权衡,自己说服自己,最终做出抉择时,你可能会觉得有点不舍,但你会看到,一个理智的,能够为自己做出决定的孩子在悄然成长。
应对节日,有时候摆在家长面前的难题就变成了应对消费陷阱,太多的节假日促销让我们真的有点招架不来。有时候,我们怕的甚至不是钱包的问题,而是孩子被不断激发的物欲。这个时候,与其被动的被商家洗劫,倒不如我们自己思考好节日消费的途径,自己选择一种更有益于孩子认识生活、了解生活、参与生活的节日攻略。
每到“六一”儿童节,我们除了给孩子购买一件他垂涎已久的玩具之外,还会有其他一些庆祝方式,或者说其他一些消费途径。
比如我们最大的可能是选择文化消费,例如去看一场儿童剧,这是我的孩子最喜欢的,除了公开的儿童剧演出之外,社区里的家庭小剧场也是不错的选择,孩子不仅可以看,还可以自己参演,这让他大过英雄瘾,因为他每次扮演的都是勇敢的士兵或者了不起的超人。
我们也可能选择公益消费,比如我们可能会去一个乡村小学或者打工子弟小学,或者养老院、孤残儿童中心等,为他们送去图画书、玩具和一些生活用品,有的是孩子用过的,有的是我们专门购买的。孩子在这种活动中,能认识更多的完全不同的生活,他的心会更开阔、更包容、更柔软,也更知道珍惜现在的幸福。
我们还可能选择约上几个好朋友,一起去郊游,这是一种社交消费,这往往比一家三口出去玩更有意思,孩子也需要自己的社交圈,在独生子女时代,童年的友谊显得格外珍贵。
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消费,我们称之为亲情消费,这个经验可能比较独特。我家有一个小小的妈妈银行,行长就是我,而我的顾客只有一个,就是我的孩子。他会把每年收到的压岁钱存在我这里,而我为他保管之余,还要给他提供高于一般银行的利率和投资消费建议。到了节假日,我会给他相当高的临时存款利率调整;而他呢,可以用这笔利息来宴请他的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太婆婆以及其他亲戚朋友。说白了,就是他做东,我请客。但是,在他看来,这是他在用他的钱来招待大家。虽说亲情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但合家欢聚还是需要经费支持,于是,我们就在儿童节这天,让我们的小主人尽情展示小主人的热情,让他有真的主人翁的感觉。
总之,大家都希望在孩子自己的节日里给予孩子特殊的待遇,在精神和物质上给予孩子满足。对于我家来说,平日里,孩子的精神自主已经得到了充分的满足,而在物质上,我们允许他在这个属于他的节日有所收获,体会什么叫如愿以偿。而更多的是,我们期待他能在这个节日,乃至更多的机会中,认识真正的生活,体会真正的生活,面对纷繁的物质消费世界,把握住消费主体的品味,不被商品挟持,不做物质的奴隶,享受精神生活的乐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