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幼儿园课程北师大理论硕士教育 |
分类: 我讲的课 |
我讲授的是《幼儿园课程》这门课,用了两天半的时间。向老师介绍了课程研究的历史,分析了当前国内课程研究的走向,分享了幼儿园课程三种倾向的定义,着重分析了经验倾向的定义。核心观点如下:
v课程研究的发展经历了四个时期,我们应了解课程研究的前沿问题,并思考课程研究发展的历史背景和学习借鉴的可能性;
这几个核心问题看起来很简单,但是要实践到幼儿园课程决策中,却有着重重阻力。首先的阻力就来自于园所管理者的决策观。更多的幼儿园管理者乐于接受现成的课程模式、教材,而不是根据本园所的历史文化传统经济地理环境等一系列切实的处境来自主的生发课程,他们不愿意走出泰勒的处方式课程的藩篱,期待有人给他们包治百病的药方。于是,我专门进行了课程审议的讲解和示范,带着大家尝试对自己幼儿园的课程内容的选择作出决策,让大家体会参与决策和管理决策过程的感受。
三天讲课的感受是:理论联系实际真的不容易,我力图把理论简要清晰的介绍,却得不到预料中的回馈;而实践工作者真的不需要理论的指导和引领吗?很多时候,一方面是我们的基础理论研究确实还存在很多缺陷,另一方面,理论研究的孤立性也让实践工作者感到失望,因此忽视了理论的作用。理论确实不能解决所有实践问题,但清晰理论的历史沿革,分析不同理论的时代背景,自觉的用理论带给我们的理性思维方式指导自己的实践,要比期待某一个理论给自己百分百的答案要实际的多。
我要学的还有很多,我要做的还有很多,期待我在不断的学习中,能够用理性激励更多的老师一起去思考,去尝试,去探索,尽管这个过程一定是漫长和痛苦的,但这是我的使命和责任。
v课程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价值判断问题,要求我们在进行各个层面的课程决策时,把儿童的多层次的需要作为决策的首要依据;
v课程决策是一个园所发展的核心问题,教师参与的决策层次越高,课程实施的效果越好。
v幼儿园课程是以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出发,有目的地选择、组织和提供的综合性的、有益的经验。
v课程设计(目标确立、内容选择、实施决策和课程评价)的核心目的在于为学习者提供有益的经验,而不在于提供的具体形式。
v课程的组织是以系统化的知识为经验基础,完整的生活为逻辑依据,真实的兴趣为内部动机,以满足学习者当前的和长远的发展需要。
三天讲课的感受是:理论联系实际真的不容易,我力图把理论简要清晰的介绍,却得不到预料中的回馈;而实践工作者真的不需要理论的指导和引领吗?很多时候,一方面是我们的基础理论研究确实还存在很多缺陷,另一方面,理论研究的孤立性也让实践工作者感到失望,因此忽视了理论的作用。理论确实不能解决所有实践问题,但清晰理论的历史沿革,分析不同理论的时代背景,自觉的用理论带给我们的理性思维方式指导自己的实践,要比期待某一个理论给自己百分百的答案要实际的多。
我要学的还有很多,我要做的还有很多,期待我在不断的学习中,能够用理性激励更多的老师一起去思考,去尝试,去探索,尽管这个过程一定是漫长和痛苦的,但这是我的使命和责任。
前一篇:梦想,需要支持
后一篇:(转贴)英国学前教育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