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孩子,也让孩子爱
(2010-01-21 21:59:15)
标签:
育儿家庭儿子爱弗洛姆 |
分类: 宝贝儿子趣事一箩筐 |
爱孩子,也让孩子爱
[本文已确认发表,请勿转载,谢谢!]
曾经读到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母亲每晚回家,孩子都会跑来为她开门,从孩子刚会走路时开始,直到今日,孩子已经比母亲高出一头,每次听到母亲回家上楼的声音,仍会跑去为母亲开门。这位母亲在文章中深情的写到:“孩子,谢谢你的爱!”
看到这个故事,有些人会羡慕的说:“这是你上辈子修来的福气吧,有这么好的孩子。你看看我,我为孩子付出了全部,可孩子是怎么对我的呢?”在他们的眼中,爱似乎是一种可以交换的东西——因为我爱你,所以你就该爱我,因为我给了你“无私”的爱,你就该给我同样的回报。其实,我们每个做过父母的人都知道,当我们在对孩子付出爱的时候,孩子的成长本身就是对我们最大的回报,在付出的那一瞬间,我们同时也得到了满足,爱不需要“秋后算账”,爱是“即时兑现”的。
前几天,我扭到了脖子,每天都要到医院去按摩理疗。五岁的儿子总是要陪着我去,他说医院外面的路太黑了,怕我摔到,怕我遇到坏人,怕我迷路找不到家……为了这种种臆想出来的理由,我只好带着他一起去医院。当医生给我治疗的时候,他又在旁边嘘寒问暖,一会儿问我疼不疼,一会儿问我有没有好一点,一会儿又对大夫说:“轻一点,轻一点,别把我妈妈按疼了”。惹得大夫笑个不停,说:“我从来没见过这么爱妈妈的孩子,你是虚情假意吧!”儿子虽然并不完全明白“虚情假意”这个词,但立刻听出了里面怀疑的味道,于是反驳说:“我才不是假虚呢,我就是爱我的妈妈。”我赶紧打圆场说:“是啊是啊,我儿子可心疼妈妈了,他就是因为担心我,才跟我一起来的。他还要和医生叔叔学两招,回去好帮我按摩呢!”儿子听了,更加来了劲头,说:“医生叔叔,我要好好跟你学,回去,我就可以帮妈妈按摩了,我是妈妈的贴身小医生。”
事后我想,其实,很多家长都和这位医生叔叔一样,他们并不习惯把爱直接的表达出来,当孩子纯粹出于自然的表达他们对成人的关心和爱的时候,我们会觉得他们这样很肉麻,而不给予他们正向的、及时的鼓励,反倒会善意的嘲笑或者讥讽一下,久而久之,我们的孩子也把那些发自内心的表达爱的言辞生生的吞进肚子,不再好意思说出来了。于是我们的爱变得沉默,沉默到成了心里的一种负担,直到有一天,这沉默慢慢变成了冷漠。为什么爱不能被大声的说出来呢?我们爱孩子的时候,并不吝惜我们的亲吻和拥抱,为什么当孩子给与我们一个拥抱和亲吻的时候,我们却要羞涩的躲开?给孩子向我们表达爱的机会,其实,是需要我们鼓起勇气的。
从医院出来,和儿子一起回家。天很黑,我想起了这两天和儿子一起在读的一本关于导盲犬的书。于是我说:“天真黑啊,我什么都看不见了,要是有一只导盲犬该有多好啊!”儿子立刻说:“汪汪,我就是导盲犬啊!妈妈,你用手扶着我的肩膀,我带你回家。”我微笑着将手搭在儿子的肩上。一向如小猴子般上蹿下跳的儿子这下安静的很,用全身的力气托着我这只手,一步步,慢慢往前走。一边走还一边说:“小心啊,前面有个台阶。我的眼睛可亮了,因为我爱吃胡萝卜,所以我能做导盲犬。妈妈,你可要扶好了。”我们就这么慢慢的走回了家,我一路上细细的品味着儿子的体贴和关爱,为自己拥有这样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儿子而欣慰。等我们回到家,儿子立刻向姥姥表功:“我说我得陪妈妈去吧,回来的时候,妈妈都看不见路了,幸亏我的眼睛亮,给她当导盲犬,才把她带回来的,要不然啊,她肯定会迷路的!”看着儿子得意的样子,我相信,正是我的弱,才塑造了他的强,正是我的“胆小”,才塑造了他的勇敢。在孩子面前,过于强大的爱有可能会让他窒息,也可能会让他变得无能,与其用炙热的爱来炙烤我们的孩子,不如用和煦的爱让我们的孩子在爱中变得强大。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说,“爱是需要学习的技能”,作为父母,我们真的需要学习如何爱,只有当我们学会了爱,我们的孩子才能学会爱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