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教育早期阅读兴趣目的 |
分类: 早期阅读专栏 |
我多年来一直从事早期阅读教学研究,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很多老师和家长都会不理解。一方面,有些人认为学习应该是一件严肃的事情,所以,早期阅读一旦成为教学,就应该很严肃的进行,搞不得丝毫马虎,要一板一眼的按部就班的进行,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另一些人认为,阅读就该是快乐的,个人化的,根本不应该搞阅读教学,这样就剥夺了孩子阅读的乐趣。这两种观点针锋相对,每次我都要费力气的给他们解释,这次,我又遇到了这番争论,一个是深爱阅读的妈妈,一个是刚刚开始阅读教学研究的研究生。
1、这里有个逻辑问题,三段论是这样的:学习是无趣的——阅读是学习——阅读无趣。反之亦然:阅读是快乐的——学习是不快乐的——阅读不能是学习。所以,应该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学习。在心理学上,什么是学习呢?假设a状态是起始状态,当一个人不知道不了解不能够时,他处于a状态,通过一个过程,他达到了b状态,在这个状态中他知道了解能够了。那么,从a到b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学习。(当然,这是一种很通俗的解释)。
2、学习是什么?刚才说的是“什么是学习”,我们定义了概念的内涵,再来看看外延。学习就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了学习者(学习的主体)、学习的内容(学习的客体),当主体作用于客体时,学习有可能自然发生了,也有可能并没有发生。我们用建构主义的观点来看这个问题,当主体的原有经验范式无法同化客体时,学习发生了;当主体的原有经验范式可以同化客体,并使客体完全顺应与主体的结构时,(假装)游戏发生了。也就是,当孩子第一次看见一根棍子,他不知道这是什么,妈妈让他看,让他摸,让他摆弄,给他讲孙悟空拿着金箍棒三打白骨精,甚至拿棍子揍他一顿,他就知道这个棍子是干什么的了。这时,他是在学习。等他对棍子了解了,那棍子可就不再只是棍子了。它可以是孙悟空的金箍棒,也可以是张飞的丈八蛇矛,更可以是哈利波特的扫把,还可以是小猫的钓鱼竿……只要在形态上、质地上有一丁点的关联,孩子都可以用这根棍子来实现他的假装过程,这个时候,我们看到了游戏。
3、学习和游戏的关系,从来都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一个相互关联的连续体,随着主体的认知结构和感受而变化,而主体的认知结构和感受也在随着游戏和学习的过程,再次发生调整,是一个永远处在动态中的过程。
4、阅读教学也好,个体阅读也好,或者说游戏和学习也好,都受到若干外部因素的影响。学习的目的、学习的内容、学习的环境、学习的参与者、学习的指导者等等都会影响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游戏也是一样。有些人可能会说,“游戏是没有外部目的的”,对,但是你不能否认游戏者本人的内部目的啊,也就是需要。
以下,是我和其中一位的聊天记录,放上来。另一位是口交的(口头交流),没有记录。
y是小姑娘,s是我。
y我讲的是安东尼布朗的:鸡蛋踢石头。小猩猩威力的故事。因为上一次她讲的是他的大手握小手。我觉得她讲的只是好玩,但是失去阅读的意义了。所以我在设计的时候就加了很多问题进去,有点**阅读的模式。但是过头了,趣味性降低了。所以我在反思,早期阅读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S你看过安东尼布朗的《朱家的故事》吗,很好看。
y这我还没看。他的故事是意义挺深的,而且通过小猩猩来影射孩子自己,我很喜欢。他们说我讲故事的时候很像老师……我那个汗啊。我才上班几天啊?就干什么都像老师了,我觉得这是个贬义词。
s哈哈,说你像老师,其实是说,你不像讲故事的人。讲故事的人,至少有三种,第一种娓娓道来的,第二种活灵活现的,第三种亲切体贴的。你肯定都不是吧。比较生硬,可能。确实有贬义。
y嗯,好。我学习一下。我还有个问题,就是我发现在亲子阅读的时候,有很多家长太功利化,只关注上面有几个动物(数数),或者这个动物的数词是什么(词语的学习),而忽视了文本背后的价值。我们是不是可以和家长分析一下文本,以及文本背后的价值?
s呵呵,这就是我讲的偏离式阅读模式。貌似互动,实则是干扰阅读理解的。其实并不难,就是首次阅读,把握主线,以理解和体会为第一要务,
y其实,我只是觉得家长那么读故事,实在是暴殄天物啊……好书,但是还需要好的引导。不过他们可能想的是,家长都会阅读了,还去他们那里做什么……
s你这样想就有点攻击性了。我上次跟他们谈了,实际上阅读的过程是一种交往过程,至少可以从参与者的数量和交往质量上划分为独立阅读、同伴阅读、亲子阅读、表演式阅读(故事屋阅读)、教学阅读(课堂阅读)几种形式。越往后,目的性越强,交往质量越低。
y我是课堂阅读了……目的性太强,质量就下来了。那我下次尽量情节性高一点。但是我觉得表演性太强了就失去阅读的意义了。成了纯粹的讲故事了……看来找到那个平衡点真的很不容易啊。
s这就是你被**阅读理论洗脑,没洗对的地方。xx阅读有一个很大的害处,就是把阅读简单化了。呵呵,你一定觉得奇怪,xx阅读明明是把阅读复杂化了才对啊,怎 么会简单化了呢?其实你看看发给你们的入职阅读内容,里面对早期阅读的定义,早期阅读可以是视觉的,也可以是听觉的,甚至可以是触觉的、嗅觉的。
y哈哈,是,但是在下面评课的时候,师姐对那种课堂气氛很活跃,但是有一点偏离故事情节的课批得很厉害。说这就不是阅读课了,是臆想课了。
s是的,我也会批的厉害。活跃不等于好,或者不好,关键是你后面说的那句,偏离故事情节。如果是紧跟主线的活跃,不好吗?你看我写的那个《年》。我不觉得那些讨论会偏离主线,我也不认为这种阅读和讨论,会不活跃。活跃是气氛,而是否偏离主线,是教学设计者对于教学的理解问题。永远记着一个问题,阅读的首要问题是理解,而所有策略都是有助于理解的,理解又包括意义上的理解,情绪上的体验和结构上的把握。只要不偏离这三条,活跃的课堂,还是温情脉脉的课堂,都是好的 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