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器的用途——和一台收录机的合影》

(2009-02-27 11:42:06)
标签:

收录机

外公

收音机

电磁辐射

表姐

育儿

分类: 学习进步创新分享

   在亲戚家的相册里翻到一张儿时的照片,柔和的黑白让我依稀间看到了过往的岁月。

   发型是当时最流行的“小叶子头”(日本动画片《一休》里的小叶子的发型,其实就是娃娃头加一个冲天鬏),衣服的颜色无法考证,大概就是红色和黑色的搭配吧,应该也是当时的流行款。画面中的我表情凝重,或许是因为紧张的心情导致了凝重的表情。旁边的女孩是我的表姐,虽然只大我一岁,但是个子比我高很多,而且笑容也灿烂的多。与其说这是我俩的合影,不如说是我俩和那台收录机的合影。

    那个时候,每个家庭都没有什么电器,谁家买了一台收音机都是十分值得骄傲和炫耀的事情。邻居家购置了这样一台收录机,于是院子里的孩子就争相与之合影,相片自然要妥为保管,以作为曾经和高科技并肩成长的证据。

    那台收录机后来怎样了?看到这张照片,我怀念的不是已经改了名字的表姐,也不是自己可爱的发傻的童年表情,而是那一台不知了下落的昔日高科技代言品。常去的“雕刻时光”里,旧式的收音机、缝纫机、打字机、铁皮暖壶、旧式门牌甚至自行车牌照组成了她的调调,那旧时的时光,就在这些物件中默默流转。那曾经与我合影的收音机呢?还能放出“小喇叭开始广播啦”的声响吗?或者,已经成为了某个怀旧餐吧里的摆设?

    在那个时代,照相机不是数码的,能用120的胶卷记录岁月的人绝对是有追求的人。在亲戚和我自家的相册中,我又陆续找到了我和大衣柜的合影,和五斗橱的合影,和家里第一台电视的合影……,那些大件物品的购置,记录了家庭财富积累的过程,也记录了人们对于时尚的理解。我们这些陪着物件的增加而长大的孩子呢?从慌慌张张的打开收音机的按钮,到战战兢兢的插上电视的电源。虽然只能是靠想象在记忆的背后支撑,我似乎还是能够体会到自己用手旋动收音机音量旋钮时的紧张和快感,那种掌控一台高科技玩意的得意久久弥散在我的人生中,至今仍有余香。

    也许由于父亲是电器工程师的缘故,我比别的孩子更早接触到很多电子产品,也更加肆无忌惮的摆弄他们,甚至拆毁他们。用父亲的话说,摆在外面的按钮都可以随便动,不能动的都藏起来了。这句话大大的助长了我探索和摧毁的行动,以至于当别的孩子还在为拆了一个小闹钟而沾沾自喜的时候,我的最大规模的拆毁行动已经直接作用于我们家的洗衣机了。

    今天,当我们的孩子出生的时候,我们身边绝对不缺少电器,大量的不停制造电磁辐射的电器就堆在我们小小的生存空间里。不少爷爷奶奶都会得意的说:看看我家孩子多聪明,还不到两岁,就能自己开dvd机,捣鼓电视比我都强。但是,生活的富足并没有让我们敢于放开孩子的手脚。会开固然可喜,会拆就变得可怕。每样电器都很贵,孩子碰坏了仍然让大人心疼。而生活在满是电器设备的空间中的孩子,并不懂得他们的贵重,就像我们儿时从未认识到新鲜空气和漫天繁星的宝贵一样。于是,一声声喝止,一句句埋怨就像无处不在的电磁辐射一样布满了孩子的周遭。所幸,我家的孩子不愁这个,他的外公仍然用那句话来鼓励他:摆在外面的按钮都能动,不能动的都藏起来了。虽然外公的知识更新已经赶不上当今的时代,他能处理所有集成电路,却不敢对电脑芯片下手,但是,外公懂得家用电器的基本概念——以人为本——机器是为人服务的,而不是让人不敢动的。因此,在外公的撑腰下,我相信,这个从来不屑于和任何电器合影的孩子,终会成为又一个电器杀手,像我小时候一样,什么都敢拆,什么都拆得开。但是,这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电器不是用来合影的,不是用来限制人的,它就是拿来用的,早晚都是要坏的,大多数时候坏了还是可以修好的。而孩子呢,不是用来限制的,也不是用来和电器合影的,他们生来就是要探索,要破坏,要披荆斩棘除旧迎新的。

    再看那张照片时,那童年淡淡的忧伤突然变了味道,不敢回忆我当时的心情,些许的写在脸上的紧张是不是因为我被压抑了的想要拆毁它的冲动呢?

注:此文已在《学前教育》家教版第2期发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