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梁实秋的馄饨情结

(2008-01-14 11:17:40)
标签:

杂谈

 梁实秋的馄饨情结
       中国药膳研究会 单守庆
    梁实秋,被公认为华语散文天地的一代宗师之一。他1903年出生于北京,在他84年漫长的人生中,给20世纪的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沉甸甸的著译。其中,包括《雅舍谈吃》在内的“雅舍小品”系列,先后印出300多版。各种名馔佳肴,在梁实秋的笔下,熠熠生辉。
    馄饨这个名称好古怪。梁实秋通过宋代程大昌的《演繁露》得知:“世言馄饨,是虏中浑沌氏为之。”可见,馄饨的历史相当悠久。在梁实秋的记忆里,馄饨也是他最早接触的食物之一。儿时,他常听见担贩的大声吆喝:“馄饨——开锅!”后来,他还常在馄饨挑子前观察:那馄饨的皮很薄,馅很少,勉强可以吃出馅里的一点点肉,可作料确实不少:葱花、虾皮、冬菜、酱油、醋、麻油,最后撒上竹节筒里装着的黑胡椒粉。馄饨下锅,还要加上几小块鸡血、几根豆苗。
    一碗馄饨,舀上一勺高汤,汤清味厚,味道十足。在梁实秋看来,那一锅汤是这碗馄饨里的“重中之重”,用骨头熬的汤,熬得久,所以浑浑的、浓浓的,被称为“高汤”——可理解为“高级的汤”。梁实秋感慨道:“这样的馄饨在别处吃不到的,谁有功夫去熬那么一大锅骨头汤?”
    后来,“味之素”大行其道,有的便不熬制高汤。对此,梁实秋断言:“善味的人,一尝便知道是不是正宗。”他还特意记下《同治都门纪略》中称道馄饨的打油诗:“包得馄饨味胜常,馅融春韭嚼来香。汤清润吻休嫌淡,咽来方知滋味长。”
    作为美食家的梁实秋,将馄饨研究到这个份上,已是足见功力。然而,他笔锋一转,向人们推荐更值得称道的馄饨:“可是我最激赏的是煎馄饨,每个馄饨都包得非常俏式,薄薄的皮子挺拔舒翘,像是天主教修女的白布帽子。入油锅慢火生炸,炸黄之后再上小型蒸屉猛蒸片刻,立即带屉上桌,馄饨皮软而微韧,有异趣。”
【食后一得】
    馄饨是我国一种古老的传统面食小吃,特别适合早晨食用,因为它温热、柔软,很易于消化。对于晚上要经常开夜车的人来说,尤其是处于中高考阶段的学生,有干有稀的馄饨更是夜宵的绝佳选择,补充了能量,又提供了营养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