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社会化媒体上让用户不爽的行为

(2016-09-03 10:53:44)
标签:

杂谈

​  现在,对于许多品牌而言,必须使用社会化媒体已经不用再动员。然而,品牌怎样合理地使用社会化媒体,却不是每个品牌都能理解到位。

  在使用社会化媒体时,有不少时候,品牌的不少行为让​用户颇为不爽,既令人生厌,其实那也是掉粉的部分原因,而品牌有时却浑然不知。

  这里正好有一份来自Sprout Social的最新研究报告,结果表明,​这是一个经常粗暴的世界。希望各类品牌好好看看这份研究报告,引以为戒。

数据来源:Sprout Social

​  这份研究基于1022名Facebook、Instagram及Twitter上的用户,调查的问题是:社会化品牌上哪些品牌行为是令人生厌的?调查结果按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

  • 发布太多的促销信息(占比58%);
  • 使用俚语或行话(占比38%);
  • 品牌账号没有任何个性(占比35%);
  • 不好笑的东西却硬要试图搞笑(占比32%);
  • 不回应我的消息(占比25%)。

  就我所接触的品牌而言,确实大量存在以上行为,有的是他们自己觉得好的内容,却不知道用户的体验;有的是他们忽略的方面,同样造成用户体验的不佳。

  首先,对于促销信息的数量,品牌商们往往把控不好。实际上,且不说多数品牌商的促销信息描述并没什么吸引力或创意,方式方法老套,就只论促销信息的数量,如果太多太滥,用户自然会出现“审促疲劳”,失去兴趣。

  其次,对于俚语或行话,品牌商也是经常犯的错误。有时,他们是不自觉地用了生涩的专业术语,结果用户很可能听不懂;有时他们觉得用一些行话会显得高大上,却忘了一个基本前提:只要用户听不懂,就很难有阅读或消费的兴趣。

  再次,对于品牌的个性,品牌商们通常千牌一面。这当然既与品牌商社会化媒体账号的小编的个性与水平有关,也与这些账号的定位有关,更与品牌商高层的思维及对社会化媒体管理机制的灵活度有关。适当的个性彰显,可以让用户更觉得有特色与魅力。

  第四,幽默固然需要,装出来的笑则往往弄巧成拙。社会化媒体账号主要体现的是真实与自然,装出来的东西自然不受待见,假惺惺的东西必然被人抛弃。另外,品牌小编幽默时可能需要注意:尽量拿自己开涮,别故意冒犯用户。 当有人冒犯了你或是惹你生气了,用幽默还击,不要报以敌意。

  最后,对于响应用户的问题,这个必须再次强调。 我在《赢在新媒体思维:内容、产品、市场及管理的革命》一书中提到“STORE”基本思维,即通过长期有价值的分享(Sharing),让用户拥有选择权(Optional),并通过长期积极有效的响应(Response),与用户建立信任(Trust),进而形成融入(Engagement)的关系。其中的“响应(Response)”是许多品牌欠缺的,最糟糕的情况是品牌从不响应用户的问题,其次是响应太慢或答非所问。

  总之,拥有社会化媒体账号并不难,但要用好则不易。希望以上国外统计对各位小编有所帮助,并希望小编们不断修炼,找准感觉,别再让用户不爽了。(作者:陈永东,新媒体跨界研究与实践者,电子邮件:cyd888@sina.com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