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团与大众点评合并:分开团购与O2O

(2015-10-08 13:23:06)
标签:

美团

大众点评

合并

团购

o2o

分类: 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
美团与大众点评合并:分开团购与O2O

  最近,关于美团与大众点评合并的消息到处被刷屏,对它们合并理由的观点也是五花八门,但让人特别信服的理由很少。这里,分享一些我对它们合并意图的想法。
  一,团购与O2O纠缠不清
  在中国电商领域,团购与O2O是相互交织,团购网站做O2O,O2O网站做团购,分类信息网站与点评网站也加入其中,电商平台网站也不甘示弱。
  结果,中国的一些概念把老外都搞糊涂了,中国的O2O概念老外就搞不清。其实,国外的团购模式在中国已经变出了许多新花样,有许多模式国外并没有。
  不过,你既可以说团购与O2O模式纠缠不清或大杂烩,也可以说是多元经营或混搭。关键是,在讨论它们之前先搞搞清楚国内目前常见的几种团购与O2O模式。
  第一种模式,线上平台吸引店家加盟,通过优惠券与口碑(点评或评级)吸引网民拼团预订,并进行线下付费,然后到线下的门店进行消费;
  第二种模式,线上平台吸引店家加盟,通过优惠活动或优惠券吸引网民订购,线上付费,由线上平台负责将商品或服务快递给到网民家里(部分与支持线下付费);
  第三种模式,线下平台吸引店家加盟,通过优惠券与口碑吸引网民预订,然后到线下的门店进行消费,消费完成后,再完成到店支付。
  笼统地讲,这三种模式都可以叫团购或O2O,并在一线本地化消费领域(如用餐,买花,美甲等)率先铺开,都需要本地化的地推。只不过,有的是将人流引到店,有的是将商品或服务送到家;有的是线上先付费,有的是到店消费完毕后再付费。
  二,合并或为各主攻一块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美团与大众点评合并,它们是怎么想的?合并后对双方业务会有什么影响或变化?合并的理由是什么?
  目前听到一些理由:合并可以抱团取暧,合并可以降低双方竞争成本,合并可以垄断市场并出现超级赢家,合并可以对抗百度糯米……虽然这些观点许多出自名家,但我仍然不能完全苟同。
  我想,美团与大众点评合并主要还是出于资本方意愿,当然需要一些合并的理由,但绝不只是上面一些名家的提到的理由,至少还需要一些调料,否则就太老生常谈了。
  我理解,美团与大众点评合并主要出于三点理由:
  第一,让美团主攻团购并且先上市。美团已经在中国团购领域一马当先,不如将团购第二名大众点评的团购业务也加入美团,以使美团在团购领域更加强大,也就是前面的第一种模式。当然,反过来,美团将其部分O2O业务交给大众点评及其投资的相关公司。其中原因还有:大众点评对团购业务前途不看好。另外,由于美国投资人不看好O2O,美团不如突出团购,不提O2O也罢,这样在美国上市也许容易些。
  第二,让大众点评主攻O2O。既然大众点评对团购前途不看好,那么它的想法是什么?就是准备主攻O2O。大众点评不仅投资了“饿了吗”,它就是上面说的第二种模式,大众点评还大力推广其应用“闪惠”,基本属于上述的第三种模式,且大众点评曾声称要让闪惠的收入迅速超过团购业务的收入。所以,大众点评就主攻并深耕O2O,至于上市,不如先把“饿了吗”或“闪惠”中至少一个做到家,然后再考虑上市。
  第三,让各方共同获益。这其实是任何合并的先决条件,这也应该是各方谈判的一个基本点,即合并要让创业团队、员工、投资方等都利益。其中既包括合并过程中资本交易的细节方案,也包括交易后外界对其发展的亮点与市场潜力的看法或期望,前面第一、二点主要也是为突出其业务合并时的亮点及发展潜力。
  三,商务部能否批准合并?
  其实,在本文撰写之际,还不能完全肯定美团与大众点评的合并一定会获得商务部的批准。
  上面提到,如果美团与大众点评各主攻一方,那么反而有利于商务部的同意,因为那就不算是同业合并,不能算在某一领域构成垄断。这样看,二者合并时将团购与O2O纠缠不清的关系理清并分开就有了其更充分的理由。
  将团购与O2O分开,不仅有利于双方分别的上市,而且有利于双方聚集业务重点,同时有利于规避反垄断法。那种说它们合并就是为了垄断的人简直是在给它们的合并拆台。
  不过,商务部反垄断审核部门也许有时会比较糊涂,因为在中国曾经出现过多起第一二名合并的情况,如优酷土豆的合并,如滴滴快的的合并,如58同城赶集网的合并,谁又能保证商务部不会再次轻易批准美团与大众点评在团购领域第一二名的合并?
  也许商务部有更深远的目光:我们就是要通过合并中国(或准中国)的互联网公司,搞出些在世界互联网领域能有足够竞争力的公司?如果不是,算我瞎想。但是,为何之前那么多领域的第一二名公司合并了呢?(作者:陈永东,新媒体研究者,电子邮件:cyd888@sina.com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