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灵通用户心甘情愿转3G
(2009-03-24 08:23:09)
标签:
小灵通退网用户利益电信3g陈永东it |
分类: IT、互联网与手机 |
让小灵通用户心甘情愿转3G
文/陈永东
(《互联网天地》2009年第3期,原标题《小灵通退市仍应用户至上》,小标题及部分内容略有改动)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发文要求小灵通在2011年底前退网,并停止扩容和发展新用户,不得扩大覆盖范围,以确保不对频段TD-SCDMA(以下简称“TD”)的工作频段产生有害干扰。
至此,目前拥有近7000万用户的小灵通将宣告终结,小灵通退出中国历史舞台看来已经是大势所趋。小灵通退网,一方面是为了支持TD的发展,另一方面小灵通也存在技术落后的问题。但是,在讨论这些问题时,不能忘记目前仍然在继续使用小灵通的近7000多万用户,他们的利益保护理应受到保障。
能否处理好原有小灵通用户问题,是考验各大运营服务意识的时候。多给用户一些选择,多为用户着想一些,应该是各大运营商处理这一问题的基本原则。
退市已成定局
2009年2月3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陆续收到工信部《关于1900-1920MHz频率无线接入系统相关事宜的通知》,文件要求相关电信运营企业在2011年底前完成该频段清频退网。之前,政府主管部门已在批复同意中国移动使用1880-1900MHz和2010-2025MHz频段共35MHz频率进行TD网络建设。
工信部明确要求,为了确保TD频率的正常使用,避免对TD-SCDMA使用产生有害干扰,1900-1920MHz频段无线接入系统应在2011年底前完成清频退网工作,其所用频率无条件收回。运营企业应对在用的1900-1920MHz频段无线接入系统停止扩容和发展新用户,并不得扩大覆盖范围。
至此,目前拥有近7000万用户的小灵通将宣告终结,小灵通退出中国历史舞台看来已经是大势所趋。当然,小灵通必将在中国通信发展历史上留下难以磨灭的痕迹。
让路于新技术
小灵通2011年退网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个原因是小灵通无线通信频段与TD发生冲突。可能有人感叹小灵通“生不逢时”,或者感叹“既生瑜,何生亮?”。的确,小灵通2011年退网的主要原因就是其频段占据了TD的频段,而TD是我国政府大力扶持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G技术,目前的运营商是中国移动。1900-1920MHz是我国当初划给小灵通使用的频段,共20MHz,当初小灵通在使用该频段资源还引起过一些争议。这次,就是这20MHz频段被国家规划给了TD。TD在中国的发展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为了中国TD技术的大发展,小灵通不得不拱手让出所冲突的20MHz频段。
另一个原因是小灵通在新型的3G技术面前已经显得落后。如果只因为频段冲突而要小灵通做出牺牲,那是不尽合理的。其实,小灵通这所以要在2011年前退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其技术的落后。表面上看,小灵通资费低、辐射小,但作为移动补充技术,小灵通的传输性能、覆盖性能都远不如现在的3G移动通信技术,在调制方式、频率使用效率方面也较为落后。据了解,小灵通基站覆盖面积只有移动基站的百分之一到万分之一。如果要达到移动基站同样的覆盖,就需要上多出上百倍以上的小灵通基站。同时,小灵通已难以满足人们日益高涨、花样繁多的通信需求。即使投入巨资对小灵通技术进行升级换代,也难以达到3G的技术水准。因此,虽然还有不少人对小灵通恋恋不舍,但从技术上看,小灵通已经完成了其使命,必须被更先进的技术所取代。
补偿理所当然
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都有“用户至上”之类的服务口号,那么在小灵通即将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正是考验几家电信运营商能否履行“用户至上”服务理念的时候了。
有关电信运营商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提出了些保护用户利益的对策。中国电信表示,将会继续秉承“用户至上、用心服务”的理念,为在网小灵通用户做好服务,切实维护广大用户的利益。中国联通表示,将按照国家规定,在2011年前完成相关清频退网工作,但是在过渡期内,中国联通承诺将继续为小灵通用户提供服务,并将认真研究小灵通用户的转网方案,并妥善解决可能遇到的困难。
但是,除了原小灵通运营商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应该给予用户一定补偿外,小灵通退网的受益者中国移动更应该给原小灵通用户一定的补偿。因为,正如前面提到的那样,小灵通做出牺牲为中国移动运营的TD让出了相应的频段,从经济学理论上讲,受益方给用户一定的补偿是合情合理的。
具体补偿方法可以有多种,既可以根据手机的折旧程度进行不同程度的手机更换补贴,也可以对用户原有小灵通号码统一加上前3位数字,后8位保持不变。无论如何,多给用户一些选择,多为用户着想一些,应该是各大运营商处理小灵通退网过程中用户利益问题的基本原则。
最好心甘情愿
在我们讨论小灵通退网问题时,除了关注技术上为TD让路、服务上为原有小灵通用户提供补偿的同时,还应该放眼未来,用更新、更先进、更实惠的服务来吸引包括小灵通在内的广大用户,让他们逐渐心甘情愿地去放弃原有的小灵通,去使用技术水平更高、服务水平更好的3G甚至更高层次的服务。
任何技术都有生命周期,旧技术被新技术是必然的。然而,用户是否愿意主动放弃旧技术的关键,就在于新技术是否能提供更有吸引力的服务。在通信行业里,寻呼机被手机取代的进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在正式获得相应的3G牌照后,都正在加快3G网络建设,进行3G业务创新,准备逐步推出各类更廉价、功能更全面的服务,基本目的也是为了吸引更多的用户。
如果3G甚至将来更高层次的手机越来越便宜、话费也越来越低廉、服务功能越来越实用,以致于原小灵通用户自己感觉到新的服务比原来的小灵通更合算,那么原小灵通用户就会自然而然地转到新的服务里来。
当然,由于原小灵通用户最怀念的是小灵通的资费低与辐射小,那么相关的企业就有必要在资费与手机辐射方面下功夫。对于资费问题,各大电信运营商应该采取“薄利多销”的策略,用更廉价的资费去吸引包括近7000万小灵通用户在内的更多用户;对于手机辐射方面,各主要手机制造商应该花力气去尽量降低新型手机辐射,并给出对人体安全的有力证明。这当然对电信运营商与手机制造商提出了挑战,但是,任何市场中,谁能更关注用户的需求,谁就能赢得更多的客户。
总之,小灵通退网是大势所趋,既为是了给TD让路,也因为技术进步的需要。但是,在完成小灵通退网的过程中,给予小灵通用户适当的补偿应该是理所当然的,这正是体现“用户至上”服务理念的时候。当然,也希望各大运营商能用更好的、更实惠的3G服务来吸引原来用小灵通的用户,使原小灵通用户今后能平稳、自愿地过渡为3G的用户。这是摆在各大运营商面前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