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搜索引擎与维基百科正相互渗透

(2007-12-16 08:23:20)
标签:

我记录

生活变迁

it/科技

搜索引擎

维基百科

渗透

维客

威客

谷歌

google

陈永东

建议

分类: IT、互联网与手机
搜索引擎与维基百科正相互渗透
陈永东
 
  今天,看到一则新闻《谷歌将推百科全书服务争夺维基百科用户》,联想起今年3月份一则新闻《维基百科创始人拟推搜索引擎挑战Google》,真是无巧不成书,看来搜索引擎与维基百科正相互渗透。
 
  一、新闻背景:搜索引擎与维基百科正相互渗透
  1、《谷歌将推百科全书服务 争夺维基百科用户》
  12月15日消息,据外电报道,社区结构的在线百科全书“维基百科”是全球访问量最大的网站之一。谷歌要建立一个自己版本的“维基百科”网站。

谷歌负责工程的副总裁Udi Manber星期五在谷歌网站发表的文章称,谷歌正在要求一些经过挑选的人员测试一个名为“knol”的免费服务。他说,我们的目标是鼓励知道特定主题的人们编写有关主题的权威性文章。有数百万人拥有有用的知识。他们喜欢与人们共享这些知识。有数十亿人能够从这些知识中受益。

虽然维基百科允许访问者修改其在线内容,相信有准确知识的人将修改错误,但是,谷歌将邀请人们修改自己的文章。

2、《维基百科创始人拟推搜索引擎挑战Google》

3月1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维基百科(Wikipedia )创始人吉米·威尔士(Jimmy Wales)日前表示,将推出基于协同技术的新型搜索引擎,旨在挑战Google和雅虎。

据eweek网站报道,威尔士日前在东京一个新闻发布会上称,那些认为Google的优势在于拥有一批优秀科学家的想法已经过时。他希望该款搜索引擎能够拿下5%的市场份额。

威尔士还把Google和雅虎不公开搜索排名方法称为“暗箱操作”,认为协同搜索技术能改变互联网上的势力结构。基于协同搜索技术,用户可以协同工作,不断完善该搜索引擎

 

 二、谁向谁渗透更容易?

1、维基百科向搜索引擎渗透的难度有多大?

答案:难度相对较大。

理由:搜索引擎的门槛儿相对较高,且竞争相当激烈。看搜索引擎国际市场,想当年,YAHOO曾经叱诧风云,然而还是被GOOGLE抢去了头名交椅的位置。再搜索引擎国内市场,百度、谷歌中国与雅虎中国争得不相上下,搜狐名字上就有个“搜”字自然也说明其对搜索的重视。最近,网易也不甘寂寞,推出“有道”搜索,并放言:三年内打败目前排名第一的百度(参见本博客中的博文:《IT界巨头最近的三大豪言壮语》)。可见,本来在搜索引擎市场主要竞争者之间已经争得面红耳赤,哪容得下其他人再来抢地盘。

建议:维基百科应错位经营,避开与原有搜索引擎的大而全的搜索市场竞争,而主要应放在知识分类与各类名词解释方面。

2、搜索引擎向维基百科渗透的难度有多大?

答案:难度相对较小。

理由:维基百科的门槛儿相对较低,而目前大多的搜索引擎的技术力量较强。而且,一般的搜索引擎大都开设一个“疑似维基百科”,有的地方也将称为一种“问答式的威客”,即一种以积分悬赏或义务回答问题的方式,典型的有“百度知道”、“雅虎知识堂”、“新浪爱问”等。而这种“问答式的威客”(或“疑似维基百科”)已经为网民搜索各类问题的答案带来许多方便,如果加以利用并改头换面,就可以做成与维基百科类似的东西。

建议:搜索引擎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将主要的知识与名词解释类的搜索结果链接到自己建立的维基百科上。

 

三、大胆假设:GOOGLE与维基百科合并

搜索引擎与维基百科在相互渗透中各有优势与劣势,如果要最大程度地提高效率、节省成本,就应该强强联合,让主要的搜索引擎与主要的维基百科合作或并购。所以我非常大胆地假设或提出建议:GOOGLE与维基百科合并。

相信,依靠GOOGLE的超强实力与在搜索引擎市场的霸主地位,维基百科定会如虎添翼,建立得更加完善,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信,整合维基百科的功能,定会使GOOGLE功能更加全面、更加丰富,让目前GOOGLE在已经提供了众多功能的基础上锦上添花,并将GOOGLE本身打造成世界上最大、最全的“百科全书”

并非儿戏,请GOOGLE公司与维基百科的决策层好好考虑一下我的建议。(如果GOOGLE总部的人看不大懂中文,就请GOOGLE中国的总裁李开复先生代为转达本人的建议)。

 

作者:陈永东
回到本博客首页:http://blog.sina.com.cn/chenyongdong
作者电子邮箱:cyd888@sina.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