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的手工艺品,富有浓厚的民俗色彩,品质又较为优良。
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那广袤地域以及多样性的民族宗教,都决定了印度拥有令世人眼花缭乱的传统手工艺品。
在焦特普尔,在那的旧村落,我们有幸走进了几户手工作坊人家。
陶罐制品
多少万年前,原始窑烧制时,由于陶坯与大量空气接触烧成的陶器为红色,成为红陶。
陶器作为一种器具首先用于生活之中,所以一开始陶器多制成罐、碗、盆、钵等用于烧煮、储藏、饮食方面的用具。在许多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各类炊煮器、食用器、盛贮器,这些都是满足先民们生活需要的用品。
而在印度,在各个角落,你可以常常看到这一用途一直保留至今。
印花布料
在那里我买了两套床上用品,手工的印染,特色的图案,都超有原始艺术风格。
首先,先准备好棉布或者丝绸漂洗成为浅色,然后在布料上印下花式的轮廓线,然后再填充色彩。
然后,把布料上涂上黏土和树脂的混合物质,之后用染料酱染,染料透过布面表层物质的缝隙渗入布料形成特殊纹理,洗晒之后再用模子压花进行创作。
最后,把有色布料晒干,用一些特殊的物质把布料的颜色退去,这会产生许多不同寻常的样式和色彩。
手工织毯
印度的手工织毯很漂亮,主要原料有羊毛、也有用人造纤维或真丝来编织。
我们这次看到的是最基本的人造纤维、棉线编织的。
每一条织毯的大小根据英尺寸来度量,以每英寸有多少个结来表示地毯的密度。根据织毯大小,编织周期为半个月到一个月到三个月不等。
这种手工作坊家中织的毯子,花色不固定,所以每一条都是不重样的。织毯可用于披盖,也可铺在地上。
2#
不大的院子里,有个小小的陶器摊位。
一个简易搅拌泥料的车床放在那里。
制陶罐的师傅正在院中一角敲打着半成品。
3#

失败的作品。
4#

搅拌好的泥土,也在是手工摇动的转盘上完成最初的成形制作。
晾至半干的陶罐,再外部轻轻敲打到浑圆。
然后,在一手在里一手在外转动着,将表面的粗糙磨平整。
5#

成形的陶罐,再去窑洞烧制。
6#

这是一串陶制的风铃。
7#

8#

这位帅哥,正在一块粗布上,用模子压花进行创作。
9#

模子由木料手工雕刻完成,刚刚完成的模子通常不能直接使用,它的印刻面需要放置在燃料中浸润一段时间。而染料,都是矿物或植物的,所以色彩不是很艳丽,但是经过加工后的染料,却相当有附着力,不易掉色。
10#

将不同图案的模子占上不同的染料,压印在布料上。完成后布料会放置在太阳下曝晒。之后会用一些类似报纸的纸张将布料分裹放入蒸汽炉蒸煮以固着颜色。
11#

最后将布料晾晒之后,手工熨烫平整。就是我们看到的特色印花布料啦。
这种花色一个床单,加两个枕套好象是700-1200卢比不等。我买了两套,讨价还价好象共1500卢比。
12#
这些手工作坊人家的家什都很简单,可以说根本没有什么家具,相当的落后。
13#
一张简易的床,几床旧褥单,就是一个简单的家。
14#

这位妇女在手工碾制陶或糊墙或糊炉灶的土。
15#

院里的娃娃好奇的看着我们。
16#

老阿妈就是用自己手来活稀泥的。片头的图就是这位老阿妈把自己的手灰铲来抹地,看着很心酸。
17#
印度的这种红泥土很神奇,糊平了地,晒干后,扫去浮土,光着脚踩在上面很干净的,一般农村人家多是如此。
18#
帅哥脚下的花色地毯,要一个人手工织上一个月到四十一天。
19#

盆中的线,都是纯植物或矿石加工而成的染料染成的。
20#

很多手工艺品都是印度男人来做的噢。
21#

一间屋子里堆放着不少完成的织毯。
22#

另一间屋子出是同样的简易,就是我们所说的睡房吧。
23#

走道间的墙体上扣出来的橱柜,最上面放了一台很老旧的收录音机。
24#

这一天的中午,我们就是在织毯子的人家的这顶屋子里吃的当地人们吃的道地印度午餐。
25#

他们是兄妹俩,但这是在哥哥的家中。
炉灶很简易吧,烧的是碳,烙的是青稞饼。
午餐半块饼+咖喱汤+青菜炒土豆,还有红辣椒酱。
青稞饼又干又硬,咖喱汤没敢喝,青菜炒土豆咸死。
26#

美女姐姐却吃得不亦乐乎,反正我是下不了手,像她们这样子抓手扮过的菜饭来吃。
27#

全家福:父亲儿子女儿。
老爷子七十岁了,身体很硬朗。但眼睛不好,所以强光时,要带上墨镜保护。
美女姐姐因为是来哥哥家坐客,所以是不可以与哥哥和爸爸同坐在上面,只能坐在地上。这在印度是个什么规矩,语言不通,没能细细问来。
28#

小妮子到此一游。
=================================================================================================
关注我的新浪微博.关注我的最新动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