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专栏文摘 |
朋友让推荐几首歌儿。我猜自己喜欢的,别人不一定喜欢。果然不对他的口味。不禁抱怨:“那还要我推荐”!他说:“是我估计错误”。原来我们并不真的需要推荐,只要另人读出自己思绪,代自己一语道破心头所好------人人关注爱恋的,多半只是自己。
哪怕爱上别人,爱幕对像的身上,往往同时集中了自己所拥有与所匮乏的因素,二者以微妙的比例达到某种平衡,使人得到一份令人迷醉的完美之感。因此为别人倾而尽出的爱,到头来很大一部分总是要回归自己身上的。
很爱很爱一个人到那样的地步,可以让他“往更多幸福的地方飞去”,纯属疗伤大魔咒。在自己能够控制的范围之内,当然希望与爱人接通心与心之间一点灵犀:但是爱人自第三者怀中索取到的快乐,我们又该如何分享体会呢?说安心还不是自欺欺人。为情奉献而生出“自己是骄傲的伟大的”这一层假象,大概就是其间唯一的安慰吧。
多么动听,或许真有几分灵验,可惜只能权充短暂的催眠。伤痕累累的当局者永远诚心诚意相信这副灵丹妙药;等爱欲龙卷风平息下去,我们用它不着的时候,它的真实与否顿时又无关痛痒了,所以敢于正面质疑这一金科玉津的少之又少。偶然的不同的声音,也并不单刀直入想要破咒,只用“你快乐所以我快乐”的反语,隐晦地表达自我受尽压抑的不满和反弹。
再往下便是故事里屡见不鲜的“因爱生恨”,确切的解释似乎是“因为爱自己,所以恨别人”。叫一个恨自己简直不可能。虽则常有人说“我真是恨死我自己了”。内里只包含了小部分的自责,却牵牵绊绊着太多的怜惜后悔与无奈------就是狠不下心来真恨。
郭芙对杨过倒是“未爱先恨”。潜意识里爱念苦苦挣扎,一旦涌出地面,竟化身为莫名的厌恶------都是恐惧作祟。方式刁钻古怪,直觉倒还敏锐,虽则总要到了后来才能作明澈的反思。
与爱相生的恨,就算针对他人,也并不彻底,爱恨纠缠中大获全胜的一方永远总是痛苦。有本事消泯爱恨是了解。张爱玲说“真正的了解,一定是从而来的,但是恨也有它的一种奇异的彻底的了解”。从爱而来的了解,她叫它“懂得”,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超越了爱的局限。来自恨的了解,让人心生一丝优越之感,与怜悯轻蔑并行,反而再不屑于恨。
自私自恋的现代人,以为世界专为自己定做,目光入了出去,对他人他物也总是视而不见。“懂事之前,情动以后”的了悟,虽然长不过一天,但其间必须跋涉的距离不啻天路历程,够我们琢磨一世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