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蚯蚓
蚯蚓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459
  • 关注人气:5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安师大附小“为国教子好家长”事迹简介(一)

(2013-01-27 10:06:15)
标签:

教育

校园

分类: 交流互动

安师大附小“为国教子好家长”事迹简介

              ——106班 卢旭尧家长  徐茗

    我的孩子卢旭尧今年九月进入安师大附小一年级106班,开始了他的学习生涯。在上小学之前他没有太多的知识储备:没有学过拼音,不会写汉字,识字量很少,10以内的加减法不熟练;没有时间概念,不太遵守课堂纪律……和很多早慧懂事的孩子在一起,显得很有差距。开学没多久,就因为犯纪律而被班主任留下来。这个时候,我的内心非常焦急。幸好,卢旭尧和我遇到了一位好班主任,一群负责任的任课教师,在她们的指导和教育下,我渐渐找到了适合的教育方法,卢旭尧也渐渐适应了小学的学习,并开始有了进步。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我的做法:

一 做学习型家长,吸收先进育儿理念,改变自己的错误做法

    我买了不少育儿书籍,订阅了《为了孩子》等杂志,坚持看家教专家的博客,多和善于教育孩子的家长交流,吸收他们的好的做法,每天看班级博客,上师大附小的家长学校。

对我的家教方法产生巨大影响是班主任尹娟娟老师。尹老师非常尊重孩子,总是看到孩子积极向上的一面,充分保护他们的自尊心,非常善于用鼓励的方式来调动孩子上进心。尹老师的教育方法让我真正看到了尊重孩子、鼓励孩子的巨大作用。我学习尹老师给小朋友盖奖章换奖品的做法,在家里给孩子盖奖章,并写上得奖章事宜。每30个奖章可以换取一个奖品(金额由家长控制)。事实证明,有方向的鼓励比指责、打骂有效的多。

我不断提醒自己在家长学校上吴校长重点指出的两点:第一:孩子是人,不是物;第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不要把自己的孩子和其他的孩子比较。正是因为认识到孩子的独特点,才缓解了我因为孩子不如别人的焦虑。正是因为真正认识到孩子也是人,而努力学着去尊重孩子。

二 多渠道与老师沟通,了解、传递孩子的情况,家校配合

    106班的班级博客更新得非常快,节假日也不例外,而且内容极其丰富。我经常通过博客了解孩子们的学习、行规、集体活动等方面的情况,及时发现自己孩子的问题并想办法解决,同时还学到了不少教育孩子的方法。认真对待每次老师反映的问题,如上课做小动作、听课不专心等,并真诚向老师请教如何帮助孩子改正。同时,也利用接送孩子、电话、作业签字等机会将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家长做的努力告诉老师,使老师更了解孩子,教育时更有针对性。我非常感谢尹老师、王田田老师,给她们打电话必接,有疑问必解答,正是她们对教育的热忱和负责,让我作为家长更有信心、更有责任把孩子教育好。

三 多管齐下,以身作则,为孩子创造和谐健康的成长环境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环境对人的成长影响巨大。从孩子出生后,我从青山街搬到师大凤凰山宿舍,附小搬迁后,又搬到文津花园。虽然搬家后我上班的距离远了,但孩子在这里能够和更多同龄的孩子交往,学会与人相处。我也有更多机会和育儿理念相同的家长交流。

在11月的家长会上,106班的家长代表分享了很多育儿经验,我体会到爸爸参与育儿工作的重要性。现在,卢旭尧的爸爸也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日益重视,并尽力抽时间和孩子玩耍、讲故事、辅导作业。孩子是条船,爸爸妈妈是两支桨,合力才能使船不跑偏,驶得更快、更远。为了让孩子从入学初就养成回家就写作业的习惯,搬家后,我们没有买电视机,让孩子少看电视,我们从自身做起。

四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全面发展

    我觉得孩子成人比成才更重要,善于自我管理、关爱他人、身心健康的孩子一定能有出息。为了让孩子在学校能更守纪律,在家我们注意让他按时作息,周末也尽量不例外。在入学前听了郁校长的讲座,我们开始注意孩子的自理能力的培养:让孩子自己洗漱、洗澡、睡觉、理书包,睡前自己定闹钟,放学回家先写作业,具体怎么写自己安排,爸爸妈妈不陪写作业。除了课业学习,也重视身体素质的锻炼和眼界的开阔,经常步行上学,外出旅行,每天读故事、练琴……

    回首作为小学新生家长的四个月的点点滴滴,我衷心感到,卢旭尧能够成为附小这个大家庭的一员,能够成为106班的一员,能够遇到尹老师、王老师等各位优秀的老师,是多么的幸运与幸福。我希望自己能像不断成长的孩子一样,把家长这个角色扮演得更好,为国家培养一个合格的公民,为社会培养一个有用的人,为家庭延续一个美好的未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