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座号称中国最温馨的城市,让人来了就不愿意走,且每次来都有一种清新的感觉。几年前,初识易中天先生时,先生曾经告诉我,当年之所以出走武大而投奔厦大,正是因为喜欢这里宜人的气候和环境。
几十年前的厦门,因曾经金门炮战的硝烟,让这个城市几乎看不到什么高层建筑,惟有鼓浪屿之波、集美建筑群之美,成为厦门的地标,一直传承至今。这里的一年四季,成群的白鹭喜欢在岛的上空翩翩起舞,故名鹭岛;入夜时分,鼓浪屿的优美的琴声枕着波涛飞向海天深处,又名琴岛。
厦门,中国最早的特区之一,30年的沧海桑田,彻底颠覆了她置身台海前线戎装一身的仪态,岛内的高楼连片成群拔地而起,绿树红花铺缀在街道每个干净的角落,蛇行蜿蜒的滨海大道从海中走来,向远方伸展,随着阵阵舒爽的秋风,带我进清幽温婉的厦大校园,去到那银色的沙滩上,以及漫步于精巧的集美村落。
曾经游历过许多海滨城市,感觉厦门的美取自天成,海天的景色,山海的呼应,人文的风景,让生活在这座名为“经济特区”城市的人们,鲜有“时间就是金钱”的喧嚣和快节奏,他们始终循着自己温柔的慢板舒缓而惬意地行进着。
琴岛如一座天然的舞台,这里钢琴师演奏的曲目中少有跌宕起伏的英雄交响,而更多似舒伯特的小夜曲,让人在静夜的星空中遥望海峡对岸的点点灯火,感受海风轻柔的摩挲,潮汐无尽的余韵,如同心灵与潮水在对话,让你自然而然地多一份生活的淡定和从容。
喜欢黄昏去听南普陀随风飘送的晚钟,白天因游人和香火的鼎盛的缘故,让你少了一分菩提般的清静,而当夜幕来临,微风徐徐的时候,你才会发现原来身居闹市的南普陀有种超然物外的神秘气质,紧临的厦大校园,略带清涩且书生气十足的莘莘学子们频频出没其间,又为这座千年古刹平添了一分厚重的文化内蕴。
最温馨的城市孕育了中国最美丽的高等学府,厦大的美丽不仅仅因为她的名人和学术,而吸引我的还有她临海而居、凭栏远眺的绝佳景致,喜欢她曲径通幽、古色古香的缱绻气息。凭心而论,我更喜欢十几年前厦大校园的整体之美,规划错落有致,建筑风格一体,一幢幢老房子仿佛诉说着如烟往事,一片片绿荫下支撑起明天的希望,让人心动不已。
希望似鹭岛岸边细软的海滩在无尽延展,人生就像潮起潮落的海水变幻无常,因为海的引力,但凡来厦门的旅人多会到滨海大道边的海滩上走走,每个人来到这里都会留下你的足迹,而一旦潮水袭来,转瞬之间,便会把它冲刷殆尽,虽然没留下什么,毕竟我们走过。
或许,每个人的心底留存有关于海的不同影像,而大海却从来不留你的只痕片迹。如岁月山川周而复始的演进,你会投入感悟到,在苍茫大地间,生命个体的印迹原本如此渺小,凡人碎步即便在看似柔弱的海水面前,也会变得如此不堪一击。
是夜,一个人在海边散步,感觉到一种简单而空灵的放松,沿着海边那条长长的木栈道,寻一块礁石静静地坐着,海的涛声伴着风的清凉,让此刻的我,放弃了一切无聊的念想,仿佛生命此刻已经停滞,而生命和灵魂正融入于这片茫茫的大海之中。
海边、沙滩、礁石、潮水,这是个极易让人生发联想、诞生故事的浪漫场景,置身其中,梦随心动,你会不由自主地冒出许多“海枯石烂”、“天荒地老”之类的辞藻,但许多生活中的一幕幕活剧似乎又颇为让人无奈,于是,很多人宁愿活在梦境中不愿醒来。
黝黑的海面,在周边大小岛屿和远泊的巨轮璀璨灯火的辉映下,泛出道道粼光,对面灯光绚烂的地方,那就是金门外岛了,不远处的海滩上,时有三三两两的红男绿女们在海边相拥散步,夜空中不时飘来女孩银铃般清脆的笑声,岸边的棕榈树下,散落着几家临海而建、风格迥异的海景酒店和咖啡厅,一排排通透开放的玻璃房子,更吸引了众多的年轻人在此欢聚畅饮。
一个人的散步,是一种放松的方式;而一群人的散步,在厦门则成为一种特殊的表达。厦门人异常珍视这一片蓝天碧海的“温馨”与“浪漫”,而不愿苛求“GDP”代价高昂的改变,故而,当厦门市准备引进某一实体项目时,人们发明了“集体散步”这样一种温柔的渲泄方式,用心良苦却又匠心独运。在这个和缓的岛城,人们似乎连生气都是那么的温柔,这便是厦门岛内文化特有的品质。
一个人走在海边,孤独并快乐着,眼前的良辰美景,说不思考那是假的,除非我的肉体和灵魂彻底消亡!
琴岛归来,精心挑选了一个拧紧发条便会机械弹奏的水晶钢琴做礼物,《鼓浪屿之波》,这是那个水晶钢琴唯一能够奏出的旋律,尤其在深夜的时候,合上眼睛静静地聆听,仿佛似风铃“叮当”作响,点点随风,渗入你心灵的最深处,那般的柔美而悠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