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江南浪子写三江
江南浪子写三江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859
  • 关注人气:2,88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献给真正的志愿者——高耀洁老人!

(2008-12-09 00:00:34)
标签:

艾滋病患者

志愿者

艾滋病防治

高耀洁

电视

中原

农民

农村

生命

杂谈

分类: 时评天下
献给真正的志愿者——高耀洁老人!天天可以在电视里看到高露洁的广告,但很少看到高耀洁的新闻,因为前者是商品,后者是人物,一个非比寻常的人物。
中原郑州,河南医学院的一套住宅里,住着一对年愈古稀的老夫妇,奶奶级的高耀洁教授不仅仅这个房子的主妇,更是整个新闻事件的主角。老人的样子很慈祥,精神很好,思维也非常清晰,看到她的样子,不禁让我想起已逝去多年的老外婆。老人房子的装修十分简陋,只有满屋子的书籍和宣传资料,唯一显眼的值钱物,是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和打印机。
在天津卫视深夜的一期专题节目中,我第一次看到了“民间防艾第一人”高耀洁教授的“庐山真面目”,在老人十多年近乎“一个人的抗艾战斗中”,一直伴随着各种坎坷和非议,但她始终以一个医学工作者干净的良心,在某些人怀疑、拒绝甚至阻扰中,老人用她那蹒跚而坚定的步履,常年行走在中原大地的乡村角落,给那些不幸感染艾滋病的村民,带去微薄而又巨大的关心和关爱。
“我并不喜欢和你们媒体打交道,艾滋日到了,你们就来拍一拍,一年还有360多天,你们平时干吗去了?”高耀洁老人面对镜头,直率地表达着自己的不满,说完,又径直上网去下载资料。因为,今天,她又要去走几个村庄,给那些患者送去艾滋病宣传资料、药品和快速面等,这已经成为老人每每下乡的一个固定套路。老人自己去批发市场批购买方便面,一次买上二三十箱,亲自砍价装车,挨家挨户走访,因为,她太知道那些近乎绝望中的艾滋患者最需要的是什么,愚昧和无知,绝望和无助,是这个社会赋予艾滋病患者这个特殊人群最典型的生存状态。
因为贫穷,那些偏远乡村的农民被迫走上买血之路,又因为愚昧,他们在频频不洁的抽血过程中感染上艾滋病毒。电视节目中闪过的一组组令人惊魂的照片,艰困、惶恐、绝望、哀鸣、死亡……一派“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的景象。那些村庄,变成了一个个被人遗忘的角落,村里的房子日渐破败不堪,而村头一座座长满青草的新坟,仿佛在向人们悲切地诉说着这可怕的一切。
高耀洁老人原本并非是研究艾滋病的专家,但作为一名妇科专家,在得知了河南一些农村的农民因买血受到感染的真实情况后,已届退休的她开始把目光投向那片贫瘠的土地和这个特殊群体,尽管从一开始到现在仍有许多人不理解、不支持,甚至遭受到一些人为的限制,但高耀洁老人却能以巨大的勇气始终坚持下来,包括她相濡以沫的丈夫现在也只能笑着说“拧不过她就随她去吧!”而高耀洁不认为这仅仅是做一件“好事”或“善事”,她就是要用一个人的声音,去唤醒整个社会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视与支持。
电视记者跟随高耀洁老人进入了那些艾滋病患者较多的村子,看到了他们真实的生活状态,老人的到来,给他们带来的不只是药品和食品,而更多的是亲人般的关心和问候,我看到电视里那些年轻妇女和孩子喊她“高奶奶”时,眼眶里满是感动的泪花。因为,在这块冰凉的土地上,他们太希望有人来看望他们,更需要有人真心地帮助他们。
有这么一个有趣的场景,老人来到一个村子后,村民们纷纷围上去跟她拉家常,老人丝毫没有一点专家名人的架子,因为经常来,对村里人患病的情况十分清楚,她忙着给患者分送她新写的艾滋病防治新书和一些药品,突然,想起了车上还有方便面,便嚷嚷起来“你们自个去车上拿面,难道还要我老太婆帮你们搬家里去啊!”老人没有半点做作,就像自己的奶奶一样亲切和自然。
回到家中的高耀洁老人,一刻没有闲着,她继续在写她的艾滋病防治方面的新书,戴着老花镜,做调查,找资料,问情况,她着眼艾滋病知识的普及宣传,已经出版了好几本这方面的专业书籍,由于她熟悉具体情况,书稿内容的针对性、科普性较强,因而很受相关专业部门和广大群众欢迎,但她没有要出版社一分钱稿费,而是全部作价要了书,因为,她知道,那些患病者以及受艾滋病威胁的人群,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些生活帮助,他们更需要对这种疾病预防和治疗知识的普及和了解。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十几年来,高耀洁老人节衣缩食,一个已经退了休的人,自己却花费了近百万元用于救助那些急需帮助的农村艾滋病患者,近的地方打的去,远的就坐长途车去,每次都带上满满当当的东西,一路颠簸,一路风尘,她乐此不疲,但不要忘了她可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了!在这些艾滋病“重灾区”田间、村落和农家里,经常可以看见老人执著而又有些孤独的身影,可以看见她握着病床前那一双双枯槁的手在嘘寒问暖,虽然,她无力挽回那一个个无情逝去的生命,但这份床前的问候、临终的关怀无不闪烁着人性应有的光芒。
高耀洁教授所做一切,不图什么,在整个专题节目中,没有一句高亢的语言和说教,甚至还不时表现出对当今一些人和事的不满,她的点滴行动,远胜于那些只在艾滋宣传日喊喊口号作作秀的人,她用一己苍凉之力,像唐吉坷德似的不断冲进艾滋病魔的阴影中,希望帮助和解救更多的值得同情和关心的人。
一直看完这期节目,我的内心确实有很多感动,也有些沉重,心中萦绕着很多不明白和为什么。从整个采访看,我丝毫没有感觉出高耀洁老人有多么的高大不凡,她似乎就是我们生活中能够时常见到的一个正直而热心老人,喜欢管一些别人不敢管也不愿管的事,也不要用高尚一词来形容她,她所做的一切,完全是凭一种良知和道义,一个不是志愿者的真正志愿者,一个七十多岁的退休老太太,一旦让她披上那些崇高、伟大的虚假外衣,老人肯定不乐意,而我们中的绝大多数在她面前将显得更加低俗和委琐!但老人的行为又确实如她的名字一样高洁而耀眼。
我不得不把目光回放于我们这个有些冷酷的现实世界,很多事情我们本应该重视关心但我们却表现得异常冷漠,很多事情本来是举手之劳却没有人愿意去做,很多事情本应该常态去做但我们只是象征性的做,诚然,对于这个二元结构的社会,我们该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但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而生命的价值又高于一切,因此,不管是谁,关乎生命的事情理应成为最大的事情!
 
谨以此文向高耀洁老人致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妈祖的湄州湾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