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精神家园

(2006-06-16 22:40:26)
分类: 心灵呓语
    现代人与精神似乎渐行渐远,而对于这个熟悉 而又陌生的名词,今天,驻足精神的领地,我们却无法找到合乎逻辑的诠释。
    我们曾经有过太多的精神,宗教给人以精神的慰籍,理想给人以精神的向往,文化给人以精神的满足,体育给人以精神的维系……
    “浪漫骑士”王小波的英年早逝,仿佛告诉人们“精神家园”的不复存在,虽然他一生笃信“井底之蛙也拥有一片天空,十三岁的孩子也可以有一片精神家园”。但是,囿于城堡中的精神家园纵然安逸,毕竟只有碗大的天地;童真无瑕的精神烂漫,是因为他还未曾跋涉精神的险境。
    迎面而来的都市浮华、物流澎湃,现代人忙忙碌碌于一张漫无边际的“天网”中,生活在一座座的“钢筋水泥的森林”里,硬金属器的高分贝以及跌宕起伏的股市风浪,荡涤着日渐萎缩的精神家园。曾经的理想,曾经的岁月烟消云散之后,身心皆累的现代人是否该随刘欢而歌:我已经变得不再是我!
    不知是真诚的呼唤,抑或是刻意的炒作,几个不甘寂寞的精神“卫道士”开始聚焦于现代人的这种无奈与尴尬,一种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的世纪末怀旧情结已悄然闯入我们日益虚空的精神家园。
    从早已作古的清末名士辜鸿铭论著的风行,到一组《老照片》的意外走俏;由几年前“廊桥热”发端到怀旧文学的重新崛起,文人笔端诸多“陈年老酒”经过一番艺术的调制和包装,一如林海音《城南旧事》般的醇香自然,凝重悠长。“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无尽遐想,以及麦迪逊桥弗郎西丝卡田园牧歌式的美梦,令现代人如痴如醉于昨日的闪回和追忆中。难怪作家冯骥才如此直言不讳:我是个怀旧中人。
    我无从参透怀旧于人的精神是负重还是一种挣脱!也不堪沉湎于对过去简单的复制。相信现代人同样无法忍受辜鸿铭式的“迂儒”风范,纵然满腹经纶、学贯中西,却食古不化的捍卫着大清的金科玉律,执著而可笑地为“男人辫子”而辩,为“三妻四妾”而歌,以如此《中国人的精神》,实在无以直面世纪之潮,而终归于历史长河的“沉舟病树”,而成为昨天败落的记忆。
    然而,浓郁的怀旧情绪无疑代表了现代人的一种真实心态,在这股充溢文化时尚的季候风中,究竟是以为着承认历史的厚重和未来的责任,还是真的抒发了现代人渴求某种精神力量的回归?这使我一再陷入思想的迷惘之中。
    现代人的精神是矛盾的,渴望精神家园的构造,却束手无策于新世纪的设计;现代人的精神是困顿的,多元化选择所带来的频频困惑常常于前卫和传统中徘徊。如萨特所言:选择可能是在屈从或不安中进行的,它可以是一种逃避,也可以在自欺中得以实现。而面对明天,我们当作何选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乐器三件套
后一篇:婺源茶话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