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拆解一下刘震云关于朋友的定义!

标签:
杂感生活记录真朋友骚扰电话作家刘震云精神生活杂谈 |
分类: 心情@伶仃碎语 |
是关于朋友的话题。
严守一问刘震云:你认为的真朋友,是什么样的关系?
刘震云回答:一种是,你可以借钱的朋友。当你遇到困难,你第一时间能够想起,并能借钱给你的,是真朋友。
另外一种是,你可以在半夜或凌晨三点,打电话骚扰的人。也是真朋友。
除此,都算不上是真正的朋友。
相信听了此言的观众和我,都会立即在自己的朋友圈里检索这类的朋友。
其实,这话的内涵和外延,还是有漏洞的。
比如,借钱?借多少是多?如果是三百五百的,即便是暗中较劲的敌人,也都能鼎力相助。
要是借三万五万呢?三十万五十万呢?三百万五百万呢?
那就即便是真朋友,也会为难被你吓跑。
还有半夜骚扰电话。如果是病危呢?如果赶上个天灾人祸呢?
接到这样骚扰电话的人,如果临危不救或冷脸相对,那恐怕就没了人性。
而我们生活中的大多数人,还都基本没有丧失或泯灭人性。
他接了你的电话,未必就真的割心挖肉设身处地的与你站在一处。
也许,那夜他恰好失眠。或者喝多了几杯烧酒正好起床小便。
所以,以上所指,也未必就是那种真正的朋友。
我有些抬杠了吧?
人生的过程里,真的朋友其实并不多。
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真的朋友会越来越少。
年轻时吆五喝六猜拳行令的繁华,会随着你的日渐老去而变成泡沫。
大多的人,能在老了的时候,有那么一、两个朋友,还在心里惦记着,
隔三差五还挣吧着想见上一面,哪怕不说什么话儿,就静静地坐一会儿,
就算是好的了。
尤其是女人间,一辈子争个高低贵贱,一辈子争个儿女情长,
争到老时,才会发现,那些过往里的风光和云烟,与彼此老去时相视时的默契相比,
都是个屁。可惜,到了这般境地,已是无力再回首当年的斑斓。
好多的叹息,好多的眼泪,好多的记忆,
已随风沉默了。
朋友,其实在我看来,更多的,是一种精神生活。
有点像年轻时的暗恋。爱与不爱,都是你自己的事儿。
与借钱无关。当然最好永远别借钱。
与夜半的骚扰电话无关。没事别乱遭地打电话。
精神生活,那始终就是一种形而上的范围。想俗了,就是无聊的考验。
那是幼儿和学童做的事。
就像蒙田所描述的:朋友,必须是两个人的心灵完全交融在一处,融合得天衣无缝。
犹如两个躯体共有一个灵魂。
如果真的做一个检索,那么请你现在搜索你朋友的范围,
我不想知道或说出答案来,因为我知道那样做,是真的残酷。
如果你检索不出那个能令你欣喜和欣慰的某个人,注意,不是某几个。
也别灰心哦。那就请你此刻,静静地享受一下只属于你自己的那份,寂寞。
与灵魂的高度共融相比,
我们大多的人,都是孤儿。
你信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