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之行1------东京!东京!

标签:
旅行漫笔日本文化图像记录人文thisstyle莹鲁迅日本 |
从名古屋机场起飞,不到两小时四十分,飞机就稳稳地停在了长春龙嘉机场。
还在空中飞行的时候,越接近长春这片土地的上空,天空和雾霭似乎越浑浊。机翼下那漫天满地的黄沙和泥土,遮住了已经变淡的云层。慢慢的,我是看不到地面上任何的景致了-----要知道此时距离地面的高度是越来越近了的。离三个小时前在日本名古屋起飞时的机翼下的清爽透明而言,眼下这浊,虽是我不接受的,却是我所熟悉的。我知道我的家就在这振翅的机翼下,我记忆的某些部位,那些此刻已经变得辽远和模糊的记忆,却紧随身后被甩下的祥云朵朵,留在了7天前美丽的东京、大阪、横滨、名古屋。
玩日本,圆满了。耸起鼻子轻轻一吸,似乎依然能嗅到残留在鼻腔里的樱花的香气。
我稳稳地落在地上。却不得不闭紧了嘴巴,似乎这昏蒙的空气,已经呼吸不得。
对这个极具神秘感的国家和民族,我承认我的“爱恨交织”。
行前,我的国家的电视台里大多的影视频道,只要依次点开,就会有不少当年日军那张狂或落魄的千疮百孔的膏药旗。如今,历史的沉渣已经被现代文明漏尽,我们也可以以泱泱大国的文明姿态谦逊地看待这个当年以侵略和扩张为大和使命的“小日本”了。但
它的强大和彪悍,它的细腻和唯美。它苍凉的历史和绚烂的文明,它高速发展的经济和日益多元的文化,已经成为我们无法不想去走近无法不想去探究的一种事实。
无知者,永远回避或拒绝走近比自己更强大更文明的民族。
无畏者,固步自封画地为牢,不敢睁开眼睛看向外面的世界。
当通向世界的所有的窗户都打开,再闭着眼睛,哪里会泛起别样的春光和黎明?
当年的高中课本里,鲁迅先生最经典的关于樱花的描述,至今仍回旋在脑际。
那是最美的文字和文字构成的画面-----“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象绯红的轻云”。
还有鲁迅先生对藤野先生的惟妙惟肖的描述亦同样出现在这篇脍炙人口的《朝花夕拾》里------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迭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那樱花,那绚烂到可以用极致来形容的只属于日本的樱花。
那藤野,那古板清癯而又极具师德温情的鲁迅的先生。
成为我遥远的已经模糊了的青春记忆。以及日本四规七则的茶道。伊豆的舞女。清水烧的瓷器。华美的和服和新鲜的寿司。还有,有关富士山的壮美。银座的现代辉煌。比美国迪斯尼还要大两倍的东京迪斯尼乐园。
如今,我要循着这记忆,去看日本。
去看看川端康成笔下的《伊豆的舞女》。
去读读三岛由纪夫细笔描摹下的《金阁寺》。
去感悟一下大江健三郎通过萨特的存在主义获得的哲学要素———
人生的悖谬、无可逃脱的责任、以及,人的尊严———
去听听刚刚荣获奥斯卡金奖的日本电影里幽灵般回荡的久石让的音乐。
去看看黑泽明现实版的“蛤蟆的油”------因为在他之前,西方世界想到日本时,是富士山,艺妓和樱花。从他开始,西方世界想到日本时,是索尼,本田和黑泽明。
去找找丰臣秀吉统一日本修筑大阪城的当年的遗址和残骸。
-----------
-----------
我对日本的了解,在此以前,全然来自于我积淀轻薄的书本。
我会让我的笔和我的镜头,循着我蜻蜓点水的脚印,来记录下我旅途中记忆中的日本------
请随我一起,来玩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