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古城西安味儿古都笔会苏杭文化 |
去西安三次,都是开会组稿,没时间旅游性质地勘察和赏阅当地的文化。这次去,反倒有了闲情逸致,借着与作者和编辑们的笔会,四处走了走,逛了逛。有朋友说,看样子你很喜欢西安,索性把家搬来就是。这里是全国闻名的期刊发祥地,随便找一家做做,工作生活两不误了呢。我听了嘻嘻笑。我喜欢西安么?喜欢么?若是当年,还真就不但想,更敢做。现在不行了,人老了,就恋家恋故故乡恋黑土,断断不敢举家迁徙。
但仍是不免对西安的喜欢。不但这里有好多期刊界的朋友,更喜欢这里的文化,风景,名胜,小吃,和一直就叨念着却一直没机会听的“吼”出来的秦腔!
西安和长春,哪座城市更有文化呢?对于我这样的容易装腔作势的所谓“文化女人”,每到一地,更喜欢探究和赏玩的兴致,便是当地的文化。虽然文化的涵义大而广阔,并非一山一水,一餐一饮所能涵盖。
西安的文化味儿,那是透彻骨髓的。随便一踩,你便不晓得是踩到了哪块秦砖汉瓦,大街上溜溜儿,你便不知道会遇见哪路的“神仙儿”。在中国,没有哪座城市,能像西安古城这样古老与现代交织并存,中味儿与西味儿混杂交替的了。一路向西,可以有华清池与兵马俑的晨钟暮鼓,有西岳华山的料峭高耸,向南,则有帝王陵萧飒诡秘。即便是身在闹市,也有大雁塔的伟岸肃穆以及大唐芙蓉园的富丽唐华。在前面的博文中我曾笔误说西安是六朝古都,立即便有博友在回帖中更正,就是在此次的笔会上,当我再一次说起西安是六朝古都人杰地灵时,也便立即引起众人非议。其实,翻阅西安的历史,西安之名的由来,那是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的呢。西汉初年,刘邦定都关中,取当地长安乡之含意,立名“长安”,意即“长治久安”。
而丝绸之路开通后,长安就成为了东方文明的中心。史称“西有罗马,东有长安”。可见,西安的闻名,远古有之呢。现在,有人说西安是17朝古都了,而且言之凿凿,据理可析。
西安的文化味儿,除却历史,也有数不清的风景名胜。比如长安八景中的华岳仙掌、骊山晚照、 灞柳风雪、曲江流饮、 雁塔晨钟、咸阳古渡、 草堂烟雾、太白积雪。直教外省人敬仰。古人说,仁者恋山,智者爱水,而古城西安,是山水相连,这里,便是仁者和智者的天堂了。
西安的俊山秀水,西安的民风民俗,及至西安随处可见的小吃小店儿,不走近些,是断断不能够品味其中的文化的。我的走马观花似的旅游和做客,哪里说得尽其中的妙处呢?
就这,还没提西安的历代文人骚客留下的诗词歌赋呢。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韩愈、柳宗元、司马相如、杜牧,数不胜数,这还不包括翻译家、旅行家玄奘;外交家张骞出使西域呢。
写不完,写不完呵。
而我所在的北方名城长春,与古城西安古往今来的厚重文化相比,就显得有几分落寞和寡淡了。每每有外地的客人来此,我们可以热情引荐的,除了萧瑟的伪满洲国遗址伪皇宫,便无他处可去。后来,有了投资几亿的据说是亚洲第几第几的电影城,才稍显热闹和喧哗。在西安,我热情第与好友引荐我的城市,那女友翻了翻白眼说,哦,长春,那是古来发配之地,荒蛮得紧。我听了,心下不爽,可急速在脑子里寻找一些可以引以为荣的标签似的文化符号或人文景观,竟一时找寻不到。闹得我一时面红耳赤,惶急中,搬出了净月潭旅游风景区来救急,可自己都觉得有些理亏。
看来,一座城市的文化,是需要历史来作为支撑和积淀的。
好在,我所在的城市,有后天的积累。比如,中国电影的摇篮----长影。中国汽车的摇篮-----一汽。几十所闻名遐迩的高校。还有抗联时的英雄,那个咽下棉絮也不肯投降的杨靖宇。
那座摇摇欲倾的伪满洲国遗址伪皇宫,显然成为了这座东北名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标志性建筑。和人民广场边上的八大处----那座日本人建下的据说超级强悍和刚硬的小楼,形成了这座城市里的古遗址和文化标签。而这儿,却多多少少带着点儿耻辱。不提也罢,提了,反而心里犯赌,怎么着都显得别扭。
我知道我的一家之言和畅快表述,会招来具有爱心的长春博友的愤怒。人啊,怎么可以如此妄自菲薄?怎么可以如此鄙薄自己所赖以生存的城市和环境?
请大家谅解,我要说的是,我尊重历史,尊重人文。在这里,实无轻视哪座城市的意图。
我们并不能因为西安有文化,就迁徙西安,因为苏杭美丽曼妙,就迁徙苏杭。因为厦门鼓浪屿的涛声动人,就举家或独步厦门。那么,美国开放法国高贵德国傲慢英格兰浪漫,我们也能迁徙至此吗?不能。
还是那句话,我们不能有一双流浪的脚步,但至少,我们该有一颗流浪的心。
心有多大,地域就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大。
否则,心小了,世界再大,再有文化,你的心却盛载不下,那文化与你何干?那繁华又有何用?
西安之美,美在人文历史,美在厚重包容,美在现代与古老合二为一的辽阔和苍远。
长春之美,美在紧俏和浓缩,美在其地貌和景观,以及四季分明的自然轮廓。
这就如人和人不能相比一样。北方人的豁达和开朗,南方人的机智和精巧,比不得。却各有优长。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座城市,自有一座城市的风格和性格,所谓文化,也就在于此。
城市与城市,有时,也比不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