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莫沉溺!

(2008-05-26 21:56:25)
标签:

杂谈

生活记录

其实,这世界上的任何一种情绪,都存在着一个或长或短的周期。

激烈的,终将平淡,滚烫的,终归转凉。悲劫的哭,会渐变为坚强的笑,及至的疼,会渐次减缓至痊愈。

哪怕彼时我们可以用命来交换什么的我们的激情和冲动。都会随着时间的蔓延而消减。

没什么会永恒的。逝者如斯。最深的爱,最烈的情。生离以及死别。

我们也终将混入泥土,并无再生的可能。

 

这几天,我一直在找一本书。前天去沈阳,我找到了沈阳最大的图书发行商李伟,叫他帮我寻找那本书。他很热情,替我寻遍了沈阳的图书市场。可是仍没找到。他答应我,继续找。

长春的发行商李柏树同学也在热情地在帮我找。

那本书就是钱刚的纪实文学《唐山大地震》。我注意到《新文化报》在连载这部当年风靡一时的作品。我只看到了其中的一期。结果竟难以罢手。我想我和新文化报的副刊编辑的想法不谋而合。我们想借当年的唐山大地震的纪实全面的回顾,来重新看我们眼下的汶川地震。从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几个不同的侧面和角度,来对比或反观。

那场惨烈的人间悲剧距离今日,已过数十年。

沧海桑田,人间巨变。星转斗移,伤痕渐淡。

我们已经淡忘了许多。犹如结痂并已脱落的伤口,愈合后我们不愿意再揭开。尽管我们心的褶皱里,始终有一抹印痕记载着当年的惨烈和伤痛。不揭开,它就潜藏在最深处。

我们就这样兴高采烈地活到了现在,那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和新兴的蓬勃的唐山城,是最好的证明。

莫沉溺。是此时,我最想说的话。

总要往前看,总要往前走。总有新的生活和未来,在向我们招手。

今天,央视在新闻联播里,终于在邢质斌的播音中传导出了党和中央的声音,那就是,做好本岗位工作,就是对抗震救灾工作最大的支持。而这,我早在前面的博文里说起过了。

 

莫沉溺。

任何的一种情感。任何的一种情绪。任何的一场灾难以及灾难后的伤痛。这是人类共有的一种疗伤的办法。最为科学的疏导和排解是,低下头,做好当下每个人最该做的事。清醒并理性地安妥好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莫沉溺。

包括不必要的唇枪舌战。包括我们流下的眼泪。包括无休止的议论和争执。也包括无聊的揣度和猜测。

聪明的人永远站在生活之外,又永远身处生活之中。一只眼睛看外,一只眼睛观内。

还是那句话,生活在继续。

让我们把目光越过这场灾难,把祝福和祈愿藏在心底,抬头,向更高更远的地方望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