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都会混为泥土!

(2006-05-08 15:25:54)
昨日与报界几个朋友聚会,惊悉***报的一位同行于医院的7楼跳下,当场死亡。时年28岁。一位报界老大姐唏嘘感叹,说五一期间她竟然去了三次朝阳沟(火化场)。每次在殡仪馆里面对死者的亲友,都不堪生命之轻。而在回来的路上,甚至半路上,大家就又能回到常规的生活状态之中了。但这次面对这样一个年轻生命的如此激烈的突发性死亡,人们却大多悲哀到了及至。本是轻松的一个节日聚会,因了这样的事件,而变得沉重起来。
我亦有过此等体验。

好象唏嘘感叹的是彼时的命若琴弦,而返身回到此时,却依然能平凡地笑对每天的朝朝暮暮。人,就是这样的多面体,此一时彼一时,没法抗拒。
据说,那位跳楼的报社同仁,是时政部主任。四川人。毕业与财税专科学院。很阳光很爽朗的一个大男孩。得了尿路结石,在女友为他办理住院手续时,趁人不备,从7楼跳下。一句话没说,一个字没留。没人知道他的死因。他远在四川赶来奔丧的父母说,他是不会因为疼痛而死的,因为他从小是吃了很多的苦长大的。人们纷纷猜测,他,大抵是受到了什么样的刺激吧?报社为他交付了20年的墓地管理费。他的父母没把他的骨灰带走。这个生命,就这样以这种决绝的姿态扑到了泥土里,永远地留在了这里。
 
遂联想起最近南方某报社的女记者跳楼自杀事件。
据说南方某报的女记者的领导曾说过,工作没有激情缺乏创造力了,那就只能选择离开!那个年轻的女记者,真的就彻底地选择了离开。从她老总的办公室的窗户纵身一跃,了断了一生。
都说新闻界的压力巨大,其实在我看来,没有哪个行业哪种职业是没有竞争压力存在的。说这话时,我就站在编辑部的大厅里,看着同事们面无表情严谨地打开各自面前的电脑,我企图开个玩笑。但话到嘴边,却终于没能开得出这个玩笑来。
如果仅仅是因为生存压力或工作压力就选择跳楼,我想我们都会跳50次到100次。
 
一直敬佩那种敢于了断自己生命的人。与死相比,生,显得那么地冗长而琐碎。如果能人为地缩短那种冗长而琐碎,选择灿然若花地死,除了勇气,就该是大彻大悟后的超脱了。谁都知道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的道理。我无法分析和揣度死者最后的思维脉络和他受到的是怎样的刺激,但我至少知道,他那最后的红尘中的一瞥,已无任何的眷顾了。
而没有了眷顾的人生,真的还不如,死了的好。
 
我们没死,是因为我们顾及太多,爱,情,冬虫夏草。朝暮斜阳。亲朋挚友。床上地下。因了这种眷顾,我们才能抗住琐碎和平庸。等到什么时候我们连一点点眷顾都没有了,也就离死差不多了。
生,无法选择,死,却可以选择。
只是惨烈还是平和的问题,是纵身一跃,还是祥和静卧。
 
都一样。都会在最后亲吻土地。
都会与花草树木一样混为泥土。
早晚的事儿。
 
先去的人儿,有福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