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财务管理》试题及答案
(2011-02-20 14:46:54)
标签:
2005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财务管理试题及答案杂谈 |
2005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财务管理》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某种股票的期望收益率为10%,其标准离差为0.04,风险价值系数为30%,则该股票的风险收益率为()。
A.
B.
C.
D.
[答案]:
[解析]:
风险收益率=风险价值系数×标准离差率=0.4×30%=12%。(教材P53)
2.
A.
B.
C.
D.
[答案]:
[解析]:
3.
A.
B.
C.
D.
[答案]:
[解析]:
4.
A.
B.
C.
D.
[答案]:
[解析]:
5.
A.
B.
C.
D.
[答案]:
[解析]:
6.
A.
B.
C.
D.
[答案]:
[解析]:
7.
A.
B.
C.
D.
[答案]:
[解析]:
8.
A.
B.
C.
D.
[答案]:
[解析]:
9.
A.
B.
C.
D.
[答案]:
[解析]:
10.
A.
B.
C.
D.
[答案]:
[解析]:
11.
A.
B.
C.
D.
[答案]:
[解析]:
12.
A.
B.
C.
D.
[答案]:
[解析]:
13.
A.
B.
C.
D.
[答案]:
[解析]:
14.
A.
B.
C.
D.
[答案]:
[解析]:
15.
A.
B.
C.
D.
[答案]:
[解析]:
16.
A.
B.
C.
D.
[答案]:
[解析]:
17.
A.
B.
C.
D.
[答案]:
[解析]:
18.
A.
B.
C.
D.
[答案]:
[解析]:
19.
A.
B.
C.
D.
[答案]:
[解析]:
20.
A.
B.
C.
D.
[答案]:
[解析]:
21.
A.
B.
C.
D.
[答案]:
[解析]:
22.
A.
B.
C.
D.
[答案]:
[解析]:
=总资产收益率×权益乘数×平均每股净资产
=主营业务收入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平均每股净资产
(教材P521-522)
23.
A.
B.
C.
D.
[答案]:
[解析]:
24.
A.
B.
C.
D.
[答案]:
[解析]:
25.
A.
B.
C.
D.
[答案]:
[解析]:
二、多项选择题
26.
A.
B.
C.
D.
[答案]:
[解析]:
27.
A.
B.
C.
D.
[答案]:
[解析]:
28.
A.
B.
C.
D.
[答案]:
[解析]:
29.
A.
B.
C.
D.
[答案]:
[解析]:
30.
A.
B.
C.
D.
[答案]:
[解析]:
31.
A.
B.
C.
D.
[答案]:
[解析]:
32.
A.
B.
C.
D.
[答案]:
[解析]:
33.
A.
B.
C.
D.
[答案]:
[解析]:
34.
A.
B.
C.
D.
[答案]:
[解析]:
35.
A.
B.
C.
D.
[答案]:
[解析]:
三、判断题
81.
[答案]:
[解析]:
82.
[答案]:
[解析]:
83.
[答案]:
[解析]:
84.
[答案]:
[解析]:
85.
[答案]:
[解析]:
86.
[答案]:
[解析]:
87.
[答案]:
[解析]:
88.
[答案]:
[解析]:
89.
[答案]:
[解析]:
90.
[答案]:
[解析]:
四、计算题
1.
部分资金时间价值系数如下:
要求:
(1) 计算后付等额租金方式下的每年等额租金额。
(2) 计算后付等额租金方式下的5年租金终值。
(3) 计算先付等额租金方式下的每年等额租金额。
(4) 计算先付等额租金方式下的5年租金终值。
(5) 比较上述两种租金支付方式下的终值大小,说明哪种租金支付方式对企业更为有利。
(以上计算结果均保留整数)
[答案]:
(1)后付等额租金方式下的每年等额租金额=50000/(P/A,16%,5)=15270(元)
(2)后付等额租金方式下的5年租金终值=15270×(F/A,10%,5)=93225(元)
(3)先付等额租金方式下的每年等额租金额=50000/[(P/A,14%,4)+1]=12776(元)
(4)先付等额租金方式下的5年租金终值=12776×(F/A,10%,5)=85799(元)
(5)因为先付等额租金方式下的5年租金终值小于后付等额租金方式下的5年租金终值,所以应当选择先付等额租金支付方式。
2.
要求:
(1)根据A、B、C股票的β系数,分别评价这三种股票相对于市场投资组合而言的投资风险大小。
(2)按照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计算A股票的必要收益率。
(3)计算甲种投资组合的β系数和风险收益率。
(4)计算乙种投资组合的β系数和必要收益率。
(5)比较甲乙两种投资组合的β系数,评价它们的投资风险大小。
[答案]:
(1)A股票的β系数为1.5,B股票的β系数为1.0,C股票的β系数为0.5,所以A股票相对于市场投资组合的投资风险大于B股票,B股票相对于市场投资组合的投资风险大于C股票。
(2)A股票的必要收益率=8%+1.5×(12%-8%)=14%
(3)甲种投资组合的β系数=1.5×50%+1.0×30%+0.5×20%=1.15
甲种投资组合的风险收益率=1.15×(12%-8%)=4.6%
(4)乙种投资组合的β系数=3.4%/(12%-8%)=0.85
乙种投资组合的必要收益率=8%+3.4%=11.4%
(5)甲种投资组合的β系数大于乙种投资组合的β系数,说明甲的投资风险大于乙的投资风险。
3.
要求:
(1)计算2005年度赊销额。
(2)计算2005年度应收账款的平均余额。
(3)计算2005年度维持赊销业务所需要的资金额。
(4)计算2005年度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额。
(5)若2005年应收账款需要控制在400万元,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应收账款平均收账天数应调整为多少天?
(1)现销与赊销比例为1:4,所以现销额=赊销额/4,即赊销额+赊销额/4=4500,所以赊销额=3600(万元)
(2)应收账款的平均余额=日赊销额×平均收账天数=3600/360×60=600(万元)
(3)维持赊销业务所需要的资金额=应收账款的平均余额×变动成本率=600×50%=300(万元)
(4)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维持赊销业务所需要的资金×资金成本率=300×10%=30(万元)
(5)应收账款的平均余额=日赊销额×平均收账天数=3600/360×平均收账天数=400,
所以平均收账天数=40(天)。
4.
要求:
(1)在保持目标资本结构的前提下,计算2005年投资方案所需的自有资金额和需要从外部借入的资金额。
(2)在保持目标资本结构的前提下,如果公司执行剩余股利政策。计算2004年度应分配的现金股利。
( 3)在不考虑目标资本结构的前提下,如果公司执行固定股利政策,计算2004年度应分配的现金股利、可用于2005年投资的留存收益和需要额外筹集的资金额。
(4)不考虑目标资本结构的前提下,如果公司执行固定股利支付政策,计算该公司的股利支付率和2004年度应分配的现金股利。
(5)假定公司2005年面临着从外部筹资的困难,只能从内部筹资,不考虑目标资本结构,计算在此情况下2004年度应分配的现金股利。
[答案]:
(1)2005年投资方案所需的自有资金额=700×60%=420(万元)
2005年投资方案所需从外部借入的资金额=700×40%=280(万元)
(2)2004年度应分配的现金股利
=净利润-2005年投资方案所需的自有资金额
=900-420=480(万元)
(3)2004年度应分配的现金股利=上年分配的现金股利=550(万元)
可用于2005年投资的留存收益=900-550=350(万元)
2005年投资需要额外筹集的资金额=700-350=350(万元)
(4)该公司的股利支付率=550/1000×100%=55%
2004年度应分配的现金股利=55%×900=495(万元)
(5)因为公司只能从内部筹资,所以05年的投资需要从04年的净利润中留存700万元,所以2004年度应分配的现金股利=900-700=200(万元)
五、综合题
1.
资产负债表(简表)
2004年12月31日单位:万元
该企业2004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为6000万元,主营业务净利率为10%,净利润的50%分配给投资者。预计2005年主营业务收入净额比上年增长25%,为此需要增加固定资产200万元,增加无形资
产100万元,根据有关情况分析,企业流动资产项目和流动负债项目将随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例增减。
假定该企业2005年的主营业务净利率和利润分配政策与上年保持一致,该年度长期借款不发生变化;2005年年末固定资产净值和无形资产合计为2700万
元。2005年企业需要增加对外筹集的资金由投资者增加投入解决。
要求:
(1)计算2005年需要增加的营运资金额。
(2)预测2005年需要增加对外筹集的资金额(不考虑计提法定盈余公积的因素;以前年度的留存收益均已有指定用途)。
(3)预测2005年末的流动资产额、流动负债额、资产总额、负债总额和所有者权益总额。
(4)预测2005年的速动比率和产权比率。
(5)预测2005年的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和总资产周转次数。
(6)预测2005年的净资产收益率。
(7)预测2005年的资本积累率和总资产增长率。
[答案]:
(1)变动资产销售百分比=(300+900+1800)/6000=50%
变动负债销售百分比=(300+600)/6000=15%
2005年需要增加的营运资金额=6000×25%×(50%-15%)=525(万元)
(2)2005年需要增加对外筹集的资金额=525+200+100-6000×(1+25%)×10%×(1-50%)=450(万元)
(3)2005年末的流动资产=(300+900+1800)×(1+25%)=3750(万元)
2005年末的流动资负债=(300+600)×(1+25%)=1125(万元)
2005年末的资产总额=5400+200+100+(300+900+1800)×25%=6450(万元)
(上式中“200+100”是指长期资产的增加额;“(300+900+1800)×25%”是指流动资产的增加额)
因为题目中说明企业需要增加对外筹集的资金由投资者增加投入解决,所以长期负债不变,即2005年末的负债总额=2700+1125=3825(万元)
2005年末的所有者权益总额=资产总额-负债总额=6450-3825=2625(万元)
(4)05年的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100%=(300+900)×(1+25%)/[(300+600)×(1+25%)]×100%=133.33%
05年的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3825/2625×100%=145.71%
(5)05年初的流动资产=300+900+1800=3000(万元)
05年的流动资产周转次数=6000×(1+25%)/[(3000+3750)/2]=2.22(次)
05年的总资产周转次数=6000×(1+25%)/[(5400+6450)/2]=1.27(次)
(6)2005年的净资产收益率=6000×(1+25%)×10%/[(1200+600+2625)/2]×100%=33.90%
(7)2005年的资本积累率=(2625-1800)/1800×100%=45.83%
2005年的总资产增长率=(6450-5400)/5400×100%=19.44%
2.
(1)A方案的有关资料如下:
金额单位:元
已知A方案的投资于建设期起点一次投入,建设期为1年,该方案年等额净回收额为6967元。
(2)B方案的项目计算期为8年,包括建设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为3.5年,净现值为50000元,年等额净回收额为9370元。
(3)C方案的项目计算期为12年,包括建设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为7年,净现值为70000元。
要求:
(1)计算或指出A方案的下列指标:①包括建设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②净现值。
(2)评价A、B、C三个方案的财务可行性。
(3)计算C方案的年等额净回收额。
(4)按计算期统一法的最短计算期法计算B方案调整后的净现值(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5)分别用年等额净回收额法和最短计算期法作出投资决策(已知最短计算期为6年,A、C方案调整后净现值分别为30344元和44755元)。
部分时间价值系数如下:
[答案]:
(1)
①因为A方案第三年的累计净现金流量=30000+30000+0-60000=0,所以该方案包括建设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3
②净现值=折现的净现金流量之和=30344(元)
(2)
对于A方案由于净现值大于0,包括建设期的投资回收期=3年=6/2,所以该方案完全具备财务可行性;
对于B方案由于净现值大于0,包括建设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为3.5年小于8/2,所以该方案完全具备财务可行性;
对于C方案由于净现值大于0,包括建设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为7年大于12/2,所以该方案基本具备财务可行性
(3)
C方案的年等额净回收额=净现值×(A/P,10%,12)=70000×0.1468=10276(元)
(4)
三个方案的最短计算期为6年,所以B方案调整后的净现值=年等额回收额×(P/A,10%,6)=9370×4.3553=40809(元)
(5)
年等额净回收额法:
A方案的年等额回收额=6967(元)
B方案的年等额回收额=9370(元)
C方案的年等额回收额=10276(元)
因为C方案的年等额回收额最大,所以应当选择C方案;
最短计算期法:
A方案调整后的净现值=30344(元)
B方案调整后的净现值=40809(元)
C方案调整后的净现值=44755(元)
因为C方案调整后的净现值最大,所以应当选择C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