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每个孩子都是从外星来的

(2008-06-01 00:30:50)
标签:

娱乐

分类: 影视评论

 

每个孩子都是从外星来的

每个孩子都是从外星来的


一年一度的六一国际儿童节到了,今年的儿童节与往年不一样,半个多月前,在那场惊天大地震中,许多正在上学的孩子被埋在了垮塌的学校废墟下,他们的父母、亲人再也听不到他们朗朗的读书声和快乐的笑声了,还有很多的孩子则永远失去了父母,身体和心灵遭到了严重创伤。在这个全世界孩子们的节日里,我们非常想念他们,愿遇难的孩子们一路走好,在天堂里也能感受到人间对他们的思念;我们更祝福幸免于难的孩子们能早日有学上,有书读,生活有保障。
   

记得有个电影里有个这样的说法,“每个孩子都是从外星来的,得慢慢学会适应地球上的生活”。我想,说这句话的人真是太了解孩子了。想到这次地震中遇难的孩子,但愿他们只是回到了他们自己的星球,与自己的亲人朋友团聚了。
   

我想起,那部电影叫《火星的孩子》,在此片里,我们不仅可以倾听孩子的心声,也可以感受到浓浓的父爱。
   

同样是试图改变一个特殊孩子,韩国影片《马拉松》是一位母亲以鼓励参加长跑的方法治愈了儿子的自闭症;而美国影片《火星的孩子》则是一位丧偶的鳏夫以浓浓的父爱赢得了一个患孤独症孤儿的亲情。《马拉松》中的母亲照顾的毕竟是自己的亲生儿子,《火星的孩子》中的大卫和丹尼斯却是毫无血缘关系,这使得其中的父爱尤显难能可贵。
   

丹尼斯很可怜,也很幸运。可怜的是从小便被父母抛弃,也因此而自认为是火星人,孤独一人不愿与他人交往;幸运的是他遇上了一位爱写科幻小说的作家,一位同他一样渴望拥有家庭温暖的单身男人大卫。强烈的父爱牵引着大卫领养了“火星的孩子”丹尼斯,两人在磕磕绊绊的生活中学会了互相理解,互相安慰,建立起超乎血缘的谁也离不开谁的亲密的父子关系。片中,丹尼斯躲在纸箱里以及喜欢倒挂着的形象给人很深印象,不过,对中国观众来说,大卫对丧妻真挚的爱,对写作事业的执着,对孩子错误的宽容,更能激发出感慨之情。虽然大卫的形象似乎颇为完美,但对于丹尼斯提出的“父母亲是否都会离开”这样的问题,编导也没有安排他说大话,而是让他无奈地摇头,这使得本片显得十分朴实而令人信服。甚至,看完影片,对“每个孩子都是从外星来的,得慢慢学会适应地球上的生活”这句话你或许也会深信不疑。

 

祝所有的孩子们节日快乐,身体健康,生活幸福。

 

每个孩子都是从外星来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