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央视即将端出“年夜饭”--春节联欢晚会,其中最令人期待的“佳肴”恐怕非赵本山、宋丹丹、崔永元的《说事儿》莫属。很荣幸,这三位大腕我都曾有接触过,赵本山、宋丹丹在11年前接受过我的采访,崔永元则更是与我因一篇文章而结缘。欲知详情,请听我慢慢道来。
结识崔永元
我能与崔永元结识缘于我的一篇评论文章。
自《实话实说》栏目一开播,我便成为了它的忠实观众。1998年11月15日,在《实话实说--小事不小》节目里,崔永元就前一期节目中把“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作者说成孟子而向全国观众作了真诚而机趣的认错,我颇为感慨,当晚便以《崔永元给孟子打了个电话》为题写了一篇评论,发表在11月18日的《厦门广播电视报》上,评论中写道:“崔永元的认错……非但不会损害他作为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形象,反而更提升了他的品质,说明他做人与做节目同样地认真。”“我想,崔永元的这一举动不仅仅是一次单纯的认错,它也在提醒人们,谁都不比谁聪明多少,人无完人,你也有说错话的时候。”
文章见报后,我当即便寄给了崔永元一份,没想到三年后,这篇评论竟全文收录进了崔永元的新书《不过如此》中。
2001年7月,当我毫不知情地阅读该书,翻到118页,看到自己的文章赫然出现在面前时,极为惊讶,不敢相信这是事实。为此,我又写了一篇调侃性的
文章《崔永元“偷”了俺一回》(参见本博客http://blog.sina.com.cn/u/5411b493010000mt),发表在《厦门广播电视报》上,并又给崔永元寄了去。
过了几天,8月8日中午,我正在午休中,突然接到崔永元打来的电话,他说他刚刚读到我的文章,对未能及时跟我打招呼及书中由于出版社疏忽未能注明原文出处表示道歉,说他曾来过厦门两次,对厦门印象很好,有机会还会来厦门……随后,崔永元两次给我寄来10多本有他签名的《不过如此》,让我分赠同事朋友,出版社也给我汇来了稿费。
更想不到的是,时隔两月,金秋时节,我与崔永元在美丽的鹭岛相见了。他是来厦主持央视2002年黄金时段广告招标说明会的,顺便在厦、漳、泉为闽南读者签名售书。短短几天的接触,我发现,同龄的我们有着太多的相似点:都先后干过广播、电视、报纸;酷爱电影;喜欢连环画;父亲都曾是军人,母亲操持一家子;都有一个女儿……谈起对电影的感受,对女儿的教育,以及生活中的随意,我们常常不约而同;谈及广播电视,那话题就更多了。那几天,我们一块儿去海边吃饭,夜游环岛路;一块儿在思明影院看电影,吃夜宵……崔永元那次在厦期间,我几乎成了“全陪”。
我以为,屏幕上的崔永元与生活中的崔永元完全是统一的,确实是我心目中优秀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正如我在《崔永元给孟子打了个电话》一文中所写到的:“其貌不扬的崔永元谈吐不俗,平民化、智慧型的主持,为荧屏吹来一股清新宜人的风,也为一些‘俊男靓女’型、自以为是、不懂装懂、废话连篇的所谓主持人树立了一根参照的标杆……”
今晚,让我们期待着崔永元有比上次更出色的表现。
另外,也敬请各位博友留意我的下一篇回忆文章《陪崔永元看电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