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高等教育正处于急剧全球化的进程中。留学从过去少数人的特权,开始变得日益大众化。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留学生输出国,美国是最大的留学生接纳国。所谓留学,主要就是留美。根据现在的发展趋势,未来几年中美高等教育将变得越来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这本书,就是为了迎接这个挑战而写的对美国教育的分析。
这是一本给想出去的学生和他们的家长看的书:美国的大学是世界最好的,但是,不了解人家的制度、文化和教育哲学,不知道如何把自己的理想、事业规划和人家的教育相衔接,盲目出去乱撞,很可能大败而归。这也是给那些没有机会出去的人写的书:教育的本质在于精神。即使人出不去,理解人家的教育哲学,有针对性地弥补国内教育的不足,比那些没头没脑出去乱撞的人可能更有成功的机会。这当然也是给中国的大学教授、教育的管理者、领导阶层看的书:高等教育全球化已经是个无法回避的事实。一个国家,一个政府,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闭关自守地维持自己落后的教育制度。“
薛涌的《精英的阶梯》——美国教育考查,就以上面的一段简介吸引了我,因为我也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本科毕业后去留学,最好去美国留学。
此书共分为六个部分:变迁中的美国大学;近观哈佛;在美国养孩子;体育与精英教育;美国的教育与社会;从美国看中国教育。
书中的很多情节都值得我们去深思。
首先,他对美国的大学作了一些定量与定性的分析:
几个简单的事实:美国吸引着最多的外国留学生;外国留学生给美国的GDP每年增添130亿美元;2002—2003学年,在美国的外国留学生接近60万。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留学生出口国,中国留学生占世界留学生总数的10%,远远高出排在第二的印度(4%);据说北大的有些系,有1/3的教授有美国的博士学位。(P3)
毫无疑问,未来几十年,美国的大学会主宰全球化的世界高等教育。这种主宰建立在两个互相联系的因素的基础之上;美国大学的优异和其高等教育体制的灵活性。(P4)
在全球化的高等教育中,落后的教育体制得到的国界保护将会越来越少。一个国家很难强迫自己的老百姓接受其指定的教育制度。(P11)
在2004年上海交大排出的世界前20所大学中,美国的大学占了17所。
在世界的诺贝尔奖得主中,有70%是在美国的大学工作。(P13)
接着告诉我们美国大学为什么优异?
所谓“美国大学的优异”,并非指几个顶尖的大学的水平,而是指美国大学体系比其他任何国家的体系都要先进。这个体系的优势,用《经济学人》的话来说,就是没有体系。
首先,所谓“没有体系”是因为联邦政府对高等教育不做通盘规划。联邦政府不直接管理大学,没有高等教育的中央计划,联邦政府介入的方式,一般是把公共资源交给这些基层的教育机构经营。更重要的是,联邦政府要把支持大学的钱直接送到学生和学者手中。联邦政府退出大学的直接管理,就创造了激烈的竞争环境。教授为了争夺科研基金彼此激烈竞争,学生为了获得奖学金也要竞争,大学为了获得捐款同样要竞争,全方位的竞争,创造了全方位的优异。(P17)
他也对大学的培养方式与目标作了解剖:
大学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学,更在于“学的精神”。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而言,重要的是一个“完整的大学生活”(the
totality of college
life),而非仅仅是课堂教学。学生和老师课外的交流,和正式的教学一样重要。教师除了要对学术作出贡献外,还要和学生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大学应该是一个使学生能够安居的“心灵的花园”。(P44)
大学的目标是培养“全面的人格”,使学生在身体、灵魂和思想上都达到完美的境地。大学培养的精英必须在知识和社会层面都有强烈的凝聚力。
精英大学,培养的是未来的领袖。当领袖,要把握大方向,其关怀和训练当然必须宏观,不能一天到晚坐在那里数钱算账。从这些精英学校的学生背景看,大部分学生出身于中高产阶层,父母受的教育很高,对大学有充分的理解,鼓励孩子追求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上大学的最基本目标,是发现自己,认识世界,反省人类最基本的价值。大学主要是一种精神经历。度过了这样4年的人生,再想实际问题也不迟。(P74)
普通大学的大学生,则是另一番光景。他们许多人来自劳动阶层家庭,常常是家里的第一个或者第一代大学生。他们的父母没有受很好的教育,许多人反智主义情绪甚重,觉得大学总是教一些读书人才喜欢的没有用的东西。可惜,如今的大潮流是蓝领工作越来越少,连招警察也开始要大学毕业生,不上大学,没有出路。所以他们的子弟勉为其难,进大学就是为了找饭碗。大学不过就是个职业培训班。如果你让他们一年花几万元送自己的孩子读什么柏拉图,他们肯定觉得你有病。(P75)
那些务虚的学生几乎肯定会成功,成为自己这一代人的领袖;那些务实的学生,还和父辈差不多,卖力气为生,等着人家给工作。精英大学的学生智商高,社会关系也多,学什么都会成功。(P75)
作者进一步指出大学重视人文学科的价值:
人文教育,对人实际的成功还是有关键作用。
人文教育教你如何思考、如何分析、如何如何阅读、如何进行有说服力的论述。(P75)
大学的人文学科,则给你提供了一生中几乎是绝无仅有的机会,去专心致志地读伟大的历史和文学著作。这样,你就学会了专注于大的理念,不被一些琐碎的细节所支配。(P76)
人文学科培养的分析深度、创造力,比商学院教的东西更可靠。(P76)
迪斯尼的总裁迈克尔·埃斯内(Michael
Eisner)大学的专业是英语和戏剧,没有上过一堂商学方面的课。他督促自己的三个儿子在大学里都学人文。用他的话来说:“文学对人的帮助是难以置信的。你做生意时总要处理人际关系。文学帮助你理解什么才能打动人。”(P76)
人文教育是向你展示人类最重要、最伟大的理念的交锋,并让你也被卷入这样的交锋。伟大的理念培养伟大的人,不管你是在哪个领域。(P78)
查尔斯·埃利斯一针见血地指出:“怀疑的自由是创造的第一步。没有人文教育,你很难进行建设性的怀疑。”(P78)
作者还告诉我们美国大学有着“扶贫斗富”的竞争:
美国精英教育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让每一个才能卓著的孩子有机会接受一流的教育,绝不能让经济条件挡住他们的路。(P178)
人家的一流的私立学校,是向学生身上投资!一个一流大学,就是一个超级的人才投资组织,能够通过这种投资,把一个一文不名的人造就成百万富翁。(P179)
美国是个祟拜白手起家的社会,最大的英雄是那些从穷困中成功的人。(P191)
美国将体育教育作为精英教育的核心,作者将此与中国的教育进行了对比与剖析:
美国人让孩子打球,就是教育孩子怎么融入群体,并通过自己对这个群体的贡献和牺牲来赢得大学的承认。这里培养的,是领袖才能,和同伴的纽带、对集体的忠诚、对对手的尊重,乃至公平的竞争、无论胜败都要维护自己的荣誉的基本道德品性。相反,亚裔关在屋子里,脱离群体为了自己的前途苦读书,给人一种不关心别人、只顾自己的印象,难以获得别人的认同。亚裔在美国教育、科技、商业等领域都甚有表现,但在政治上表现不佳,难以胜任公共领袖之责任,也和这种狭隘的教育有关。(P191)
在美国的精英教育中,通过体育培养的人格,是统治者的人格。亚裔的教育,培养的还是高级的被统治者——技术人员。(P191)
儒家讲“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社会被分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老百姓不操心官府的事情。久而久之,就培养了中国人特有的政治冷漠和公共责任的淡薄。孩子一旦没有成为班干部,就尝到了当小民百姓的滋味,从此万事与已无关。(P203)
人家的教育是一个“开放的圆圈”:让孩子从自己的经验中学到东西,“发现自己”,并把这些“发现”带进学校和班里,既教育了自己,也启发了别人,从小就成为一个创造者。这样培养的孩子,长大在一个开放的社会中,就会不断增长才智。(P204)
西方传统上是个尚武的社会,当今的美国也继承了这一传统。体育由此成为教育的一个核心。盎格鲁—撒克逊民族人数虽然很少,但统治世界已经两百多年。这样的成就至今还没有人能比。其从古希腊传承下来的以体育为核心的教育,自然功不可没。中国则很早就没有了军事传统。“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当兵不是特权,而是服劳役,能躲就躲。而且专制王朝,对体现个人主义的勇武一直惧怕,担心更多的不是军队不能打仗,而是军队要造反。所以尚文轻武,军人缺乏训练,甚至到了扛不动自己的口粮的地步。教育精英们也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无用文人,遇到危机只会坐而论道,毫无行动能力。最后,中国作为世界最富有、人口最多的国家,常常被人口只有我们百分之几的小民族所征服。(P216)
最后作者也指出了中国大学的问题:
中国大学生的问题在哪里?我看核心的问题,就是既不懂怎么样从自己的经验中学习,缺乏基本的认知能力,适应不了变幻不定的现实。从小背书,脑子里也许有一堆大道理,但这些大道理和生活如何联系起来?当大道理和现实对不上号时如何发展出自己的理念?我们的教育没有提供答案。(P204)
中国的教育,注重的是知识的训练。美国的教育,则注重学生的人格发展;而体育由于是培养人格的重要手段,常常被抬得比知识训练还高。(P219)
人家的大学,实际上是一种文化。这种文化,不在乎你知道什么,但剌激你一刻不停地进取、创造、不论拣起什么都能闹出一番动静来。这是现代社会的精神,也是现代大学的精神。这种精神,和我们从小背书的传统是相反的,对当今中国大学中的整个既得利益集团都是一个挑战。找不到这种精神,中国就不会有一流大学,也很难成为一个世界大国。(P351)
在美国读书,总担心自己没有思想,没有激发人的能力。
美国对世界大学最大的贡献,是其对社会的服务。(P361)
最后,作者对人生的意义,如何成功提出了看法:
衡量社会阶层的四大王牌:教育、收入、职业和财产。(P330)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掌握了财富和金钱,而在于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把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P208)
如今要进入上流社会,首先要拼进好大学,要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去竞争,最后出头的,是人中之人,地道的精英。(P287)
以后美国最大的问题表面上是贫富差距,本质上是教育差距。(P288)虽然贫富差距加大,但是顶小的精英阶层是开放的,必须经过竞争才进得去。而最重要的进身之阶,就是教育。(P330)
一个人能不能成功,就决定于他对社会的贡献。那些小小年纪就已经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当然更知道以后如何为社会作贡献,成功的可能性也更大。(P362)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