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这是一个成王败寇的时代

标签:
卒子社交网络影评娱乐 |
分类: 浮光掠影 |
任何人都不可否认,21世纪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时代,信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膨胀和爆炸,信息技术正在日新月异改变着人类社会,Internet进入现代人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已成为不可缺少辅助工具。社交网络即社交网络服务,源自英文SNS(Social
Network
Service)的翻译。社交网络源自网络社交,随着网络社交的悄悄演进,一个人在网络上的形象更加趋于完整,这时候社交网络出现了。社交网络,也就是网络+社交的意思。通过网络这一载体把人们连接起来,从而形成具有某一特点的团体。本片就是根据全球最大社交网站脸谱网(Facebook)的创始人兼CEO,号称“盖茨第二”的全球最年轻的自行创业亿万富豪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创业经历而改编的传记电影。
在强大无比的长城防火墙屏蔽下,中国大陆早已经无法正常访问的Facebook(我更喜欢把这个的社交网络服务网站称为“非死不可”),作为全球排名第二、访问量仅次于Google的网站,拥有超过5亿的用户和上百亿美元的品牌价值。Facebook的成功,关键是着眼于人与人的交流。它起到的作用就是搭建一个平台让网友从以前的人与网络/机器的互动,发展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大卫·芬奇(David Leo
Fincher)是我很喜欢的一位导演,尽管作品并不算太多,却几乎个个为精品。无论早年的《七宗罪》(Seven)《心理游戏》(The
Game)《搏击俱乐部》(Fight Club),还是近年来的《十二宫杀手》(Zodiac)《本杰明·巴顿奇事》(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无不成为影迷耳熟能详的绝对经典。因为深刻反映了当代社会道德沦丧等现实问题,这让他赢得“一位不落俗套与常规电影语言分道扬镳的导演”称誉。所以,当得知蛰伏两年的大卫·芬奇重出江湖推出这部《社交网络》的时候,心中的期待确实是无以言表的。
虽然两个小时撑下来,这部几乎在全世界都受到广泛好评的传记影片并没能带给我预期中的惊喜。并且这部没有什么跌宕起伏情节,平淡就如一杯白开水的电影,竟然出自一向以冷酷、黑暗和暴力的影像风格著称的大卫·芬奇之手。但大卫·芬奇蛰伏两年之后的新作却并没让我感到太过乏味。至少,这部电影没有失去大卫·芬奇的一贯水准。
在本片中,大卫·芬奇一改以往强烈的个人风格,在剧情上并没有做什么宏大叙事,而始终以一种克制、简洁、平实的电影语言向观众讲述青春、成功、金钱、欲望和背叛,以不同的角度来展示了一个新时代的寓言。
主人公扎克伯格虽然创立了世界著名的社交网站,但其本人却是一个有着严重社会交往缺陷的人。聪明却又冷漠、口无遮拦却又精打细算、不按常理出牌却又总能绝境逢生。和女朋友分手后会在博客里用“婊子”一词辱骂女友,来进行宣泄;又会让1小时内编程出来的网站在两小时内因为流量过大而致哈佛的网络系统瘫痪;对合伙人可以窃取其创意后再一脚踢开;对一起创业的好友也可以背信弃义。正如片中其女友对他说的:“女孩子不喜欢你的原因不是因为你是个书呆子,而因为你是个浑蛋!”而本片的台湾版海报中也明晃晃的写着——要成就5亿人社群王国,得先背叛几个朋友!
毕竟,这是一个成王败寇的时代。你成功了,你就牛B!至于你用何种手段取得成功,其实都是浮云。就如同这个网络,随着它承载的东西越来越多,我们也已经分不清虚拟和现实之间究竟哪个更接近,哪个更疏离……
片名:社交网络(The Social Network)
编剧:阿伦·索尔金(Aaron Sorkin)
本·麦兹里奇(Ben Mezrich)
导演:大卫·芬奇(David Fincher)
主演:杰西·艾森伯格(Jesse Eisenberg)
安德鲁·加菲尔德(Andrew Garfield)
贾斯汀·丁伯莱克(Justin Timberlake)
类型:剧情/传记
片长:120分钟
分级:PG-13
产地:美国
公映日期:2010年10月1日
发行公司:哥伦比亚影片公司(Columbia Pictures)
推荐指数:★★★★
注:本文已在2011年1月4日出版的《北京青年报》“天天副刊·读家酷评”中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