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世界杯]命硬如斯

(2010-07-07 14:23:59)
标签:

南非世界杯

足球

体育

荷兰

乌拉圭

范马尔维克

分类: 评头论卒

[世界杯]命硬如斯

 

相对于另外一场火星撞地球般的半决赛,荷兰和乌拉圭的这场倒没有出乎大多数人的预料之外。尽管是3比2险胜,但这支堪称史上第一伪的荷兰队仍旧顺利的打入了决赛。

 

曾经高举全攻全守性感足球大旗的荷兰人,在世界杯历史上大多数时间都扮演着倒霉蛋的角色。可以说是运最差、命最软,受伤害的永远是他们。而且这么多年来,就没有出现过哪怕一点点触底反弹的迹象,一直在底部钝化。但在南非,荷兰人却正在慢慢地改变着自己的命运。

 

1/4决赛和巴西的上半场,橙衣军团的表现甚至还不如朝鲜队,基本就是最无奈最无助的情况之下濒临放弃的行为,又不能投降,又不能缴枪。即使攻到对方禁区,也大多是抡上一脚是一脚。所以,上半场结束后,我曾经认为荷兰人基本上已经挂定了。直到打进扳平的那个球之前,荷兰人甚至连脚真正的射门都没有。但偏偏在下半场,巴西人的表现突然和上半场判若两队,不仅把比赛主动权交给荷兰,甚至用乌龙加红牌的方式帮助荷兰击败了自己。以致这场诡异的比赛过后,坊间流传出这样一个段子:上半场,大家都认为是巴西队在打河南队;下半场,大家又认为是荷兰队在打八一队。橙衣军团命硬如斯,在以往世界杯上极为少见。

 

回到本场半决赛。上半场,两队1比1的平局看似波澜不惊。可乌拉圭人在41分钟扳平比分的入球,无疑让他们是带着起死回生的心态回到更衣室的,这足以让他们在下半场的心气儿更高。但荷兰人在下半场却首先变阵了,范马尔维克果断撤掉了防守型中场德泽乌,换上了攻击性前腰范德法特,这可谓是本场比赛转折的点睛之笔。这让荷兰队的攻势在下半场变得更为犀利。荷兰队攻入的第二球正是由范德法特策动,由斯内德抽射得手的。

 

老范把队长袖标交给范布隆克霍斯特,而不是戴在自己的姑爷范博梅尔的手臂上,看来是事出有因的。此役,正是荷兰队的队长用一脚精彩的远射轰开了橙衣军团的胜利之门,而范博梅尔在本场的表现却明显不在状态。对球的判断和出脚时机的把握总是慢半拍,这使他在这场半决赛中交出了不及格的答卷。

 

可能是由于连场的征战,让这名已经33岁的老将体能状况出现了问题,中场和后场的衔接不利,也导致乌拉圭人频频利用他的这个防守区域给荷兰队的前门制造险情。如果范马尔维克不能在决赛之前想出解决这个隐患的办法的话,那么在决赛里无论是遭遇到德国还是西班牙,两队犀利的前场组合绝不会再给荷兰人留下任何机会。

 

尽管输掉了进入最后决战的门票,但乌拉圭人仍可以骄傲的去参加三、四名决赛。当荷兰队3比1领先的时候,乌拉圭人没有放弃,并在伤停补时阶段顽强的将比分扳正2比3,这让本场比赛的垃圾时间突然变得诡异并充满悬念。乌拉圭人是昂着头走下赛场的,印加战士在半决赛里战斗到最后一刻,他们的表现足以赢得全世界的尊重。

 

你可以说如今的荷兰队赢的丑陋,也可以说他们踢的功利。并且,荷兰人所打入的第二球毕竟因为有越位嫌疑,而显得不是那么体面。的确,在荷兰人的晋级路上已经没有风花雪月的浪漫、没有慑人心魄的气势,但这样的足球显然不能简单的一言概之。因为,这是一种人生态度,只有经历过坎坷磨砺才能有所体会的一种人生态度。

 

多年来在世界杯赛场上的壮志未酬,使这支号称“无冕之王”的队伍似乎更加务实起来。打得好看与否已经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要以一种平静的心态一步一步地按着既定目标走下去,而取得每一场比赛的胜利才是主要目的。1974年,荷兰人拥有克鲁伊夫和内斯肯斯;1978年,荷兰人拥有伦森布林克和阿里汉。而从那之后,永远流淌着进攻血液的荷兰人,却仿佛就像等待那永远不会出现的“戈多”一样等待着另一个救世主。直到32年后,一个性格木讷却很有主见,名叫范马尔维克的教练,用人人都鄙视的丑陋打法和六战全胜的辉煌战绩,再一次将橙衣军团带入了最后的决赛。

 

小组赛中,南美的强势及欧洲的颓势,曾经让我们认为这将会是一届在非洲大陆举办的美洲杯赛,但随着巴西和阿根廷两强的饮恨出局,以及美洲独苗乌拉圭的最终折戟,我们惊讶的看到,打入最后决赛的却是两支欧洲球队。既然世界杯已经成了欧洲杯,那么干脆就让欧洲两强在南非带给我们最后的荡气回肠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