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我难忘的十首剧集金曲(七)


标签:
音乐娱乐 |
分类: 音乐心情 |
应该说《射雕英雄传》是金庸作品中最被普遍接受的一部,作者把历史人物和虚构的人物相互融合,完全不着痕迹。“射雕英雄传”最成功之处是在人物的塑造:人物虽然众多,但却各有其独特的个性。由人物的个性带出故事,也由故事情节的发展将人物个性烘托得更为栩栩如生。如郭靖的诚朴厚重、黄蓉机智狡狯、杨康的见利忘义;东邪、西毒、南帝、北丐等人物也都亦正亦邪、各擅胜场,这使这部作品在人物塑造上相当成功。
而由香港无线电视台1983年拍摄的《射雕英雄传》之所以到今天还被众多拥趸奉为经典,实在是因为它在角色塑造、演技表现、剧情改编以及拍摄手法、特点、风格等多个层面上,比以往的武侠电视剧有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变化,并从此开创了武侠电视剧的黄金时代。
无线将“射雕英雄传”搬上荧幕,大致保留了原著的精髓,因原著颇长,故分成三个部分拍摄,共拍摄了59集。尽管用现在的眼光来看,由于当年的条件所限,本剧在制作上略显粗糙,但在当时人们可能并不会意识到——这部武侠电视剧的影响居然会绵延二十多年、甚至现在依旧在继续!
内地引进《射雕英雄传》的时候大概是在1984至1985年期间,在经历过一阵由《少林寺》和《霍元甲》引发的功夫片热潮之后,这部犹如童话般写意,并且以戏剧张力取胜的武侠剧无疑让已经被硬桥硬马的功夫片折腾得有些腻烦的观众看到港剧的另外一种清新风格,这大概也是这部剧集至今仍让人难忘的原因之一吧。
记忆中83版“射雕”的影像是黑白的,因为当年家里还没有彩电。但黄日华饰演的郭靖、翁美玲饰演的黄蓉、苗侨伟饰演的杨康、杨昐昐饰演的穆念慈……他们的影像却仿佛浮雕一样深深的印刻在脑海之中,让我至今都难以忘怀。记得小时候自己就曾经把零花钱攒下来买过翁美玲、杨盼盼、黄日华等本剧演员剧照的不干胶帖画,然后帖在自己的文具盒里。当年,在和我一样大的孩子眼里,这便是一种时尚,这也代表了一种对美的懵懂追求。可以说,83版《射雕》造就了内地的第一批追星族。同时,也是因为这部剧集才得以让以金庸为代表的港台新派武侠小说在内地拥有了广大的读者群体。
83版《射雕英雄传》还有一个特别的噱头,那就是全剧潜伏着许多日后的巨星级人物。周星驰作为宋兵乙出场了四次,一共有四句台词。最后一次,他一回头就被梅超风的“九阴白骨爪”给挂了,连句台词都没有。刘嘉玲饰演华筝的侍女,在剧中也仅有一句台词。而欧阳震华和吴镇宇也都有在片中露过脸,吴镇宇甚至在片中一人扮演三个小角色。这些巨星龙套的加盟,也从另一个层面印证了本剧的经典地位。
所以,当大陆重拍《射雕》之后,喝倒彩的声音甚嚣尘上、不绝于耳,观众根本就不买帐。这说明83版《射雕英雄传》在这代人的心目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因为在内地观众心中,83版“射雕”已成为一个符号和情结。
本剧的配乐由香港老牌音乐人顾嘉辉作曲,他采用了蒙古民间音乐的旋律特色创作出这首带有浓郁塞外风情的作品,在挥洒豪迈英雄情怀的同时,又不乏细腻温柔的情感表白,可谓韧性十足。罗文和甄妮发自肺腑的歌声,更增添了这首歌强烈的家国豪情,远远超越了一般武侠作品那种简单的个人情调,将整个作品的气节上升到了一个以往同类作品少有的高度。
邓伟雄的词和顾嘉辉的曲,在此可谓相得益彰,前者古意盎然的笔法,委实增加了不少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古朴之美,正好配上后者古典味强烈的旋律。以时而长抒胸怀,叹诉内心的伤感和无奈;时而揭竿而起,迸发心底的勇气和激情这样一种情绪对比明显、起伏强烈的笔触,呈现出荡气回肠之美。
无论是甄妮,还是罗文,在为这部83年版的《射雕英雄传》配唱歌曲的时候,都或多或少地运用了一些戏曲的后鼻音腔技巧来进行演绎,因此,也为顾嘉辉原本就富于中式古典色彩的创作增添了一种浓郁的民族化烙印。
时至今日,83版《射雕英雄传》依旧在观众、在武侠迷心目中拥有极其崇高的地位。当每次听到罗文和甄妮琴瑟合鸣般演绎该剧主题歌《铁血丹心》的时候,我都会像“白云大妈”家隔壁的“吴老二”一样浑身发抖。我想,作为7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来说,很多的朋友也一定都有过这种感觉,因为这是童年一份最难忘的记忆……
铁血丹心
作词:邓伟雄
作曲:顾嘉辉
演唱:罗文 甄妮
女:依稀往梦似曾见 心内波澜现
男:抛开世事断仇怨
合:相伴到天边
(男)逐草四方沙漠苍茫 (女)冷风吹天苍苍
(男)那惧雪霜扑面 (女)藤树相连
(男)射雕引弓塞外奔驰 (女)猛风沙野茫茫
(男)笑傲此生无厌倦 (女)藤树两缠绵
(男)天苍苍野茫茫 (女)应知爱意似流水
(男)万般变幻 (女)斩不断理还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