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

标签:
山海关旅游休闲 |
分类: 亦真亦幻 |
山海关是明长城的东北起点,境内长城26公里,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公里。山海关古称榆关,也作渝关,又名临闾关,明朝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中山王徐达奉命修永平、界岭等关,在此地创建山海关,因其北倚燕山,南连渤海,故得名山海关。据史料记载,山海关自公元1381年建关设卫,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自古即为我国的军事重镇。明末女将军秦良玉、武举吴三桂等镇守过山海关。
威武雄壮的“天下第一关”箭楼
“天下第一关”匾额,长5米多,高1.5米,为明代著名书法家萧显所书,字为楷书,笔力苍劲浑厚,与城楼风格浑然一体,堪称古今巨作。相传,最后的“一”字,不是一起写上去的,而是书者将蘸满墨汁的笔抛向空中点上去的。
临闾楼
据《山海关志》记载:“临闾楼在东城上接东罗城北角处,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建。因建东罗城连接关城,虑有不测,特置楼设军”。临闾楼与东罗城同期建成,是拱卫山海关城的防御性建筑。清以后逐渐废弃。
老龙头位于山海关城南5公里处的渤海之滨,由宁海城、入海石城、澄海楼、南海口关、龙武营、海神庙等组成,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海陆军事要塞。入海石城伸入渤海中约20多米,大部分用石块垒砌而成,一半位于海平面上,一半在海平面以下。万里长城像一条巨龙,横亘在华夏大地上,东端在山海关城南5公里处直插入海,犹如龙头高昂,成为明长城东部起点,因此称为老龙头。老龙头长城是明代万里长城唯一的一段海中长城,它建于明万历年间,由戚继光修筑,它选址科学、建筑独特,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的千古奇观”。
澄海楼在万里长城东部起点,为明代建筑,清代重建。它矗立在地势险峻的老龙头上,登楼远眺,海涛光涌,云水茫茫,极为壮观。楼上悬有乾隆御笔亲书的“澄海楼”和明大学士孙承宗题写的“雄襟万里”匾额。
澄海楼的一侧,从城墙往下,修有一座亭子,中间竖立了一块石碑,这便是“天开海岳碑”,明清时,澄海楼附近城台上是有不少碑的,后经八国联军的洗劫,只剩下了这块碑。“天开海岳”四个字把老龙头美景作了高度概括。
沿老龙头西行三百米处,可见另一海上胜景--海神庙。这里亭台楼阁,高低错落,三面环水,碧海洽波。每当云雾缭绕,便时隐时现,好似瀛洲仙境。
俯瞰海神庙
龙武营,也是我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明代军营。内有碾房、粥房、水井、牢房、粮仓、云牌、关帝庙等建筑以及巢车、云梯、战船、营房等军事设施。
明代战船
龙武营云梯,古代攻城器械,大木制作,下部为车,四面以牛皮围护,车内士兵推动,车上立云梯,作为攀登敌方城墙之用。
龙武营马厩里,如今停的已经是现代化的“屁驴子”了。
武官府邸——守备署
宁海城
“维藩首善”牌坊
通关文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