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民何堪以食为天

(2008-09-22 15:42:16)
标签:

杂谈

分类: 针锋相对

虽然我们从小受教育时都知道病从口入的基本常识,不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却常常有“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思维。那些没牌没照的路边摊我们早已习惯了,当饿了的时候谁还在乎餐厅里是否苍蝇飞舞,蟑螂遍地、堆满了垃圾的餐馆厨房又有谁会去参观呢?

 

在这样的状况下,我们并没有增长对于食品安全的敏感性,虽然类似的灾难发生过太多。上世纪80年代末上海人吃毛蚶导致了甲肝流行;五年前让人谈虎色变的“非典”;紧接着是“福寿螺事件”让人吃出“管圆线虫病”;劣质奶粉导致“大头娃娃”;直到最近毒奶粉事件。由此可见,我国现在食品加工方面基本上处于无章可循的现状。

 

而在许多发达国家,对于食品安全的监管十分严格。比如在美国,食品安全控制体系主要负责机构包括人类健康服务部属下的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农业部属下的食品安全检验局、动植物健康检验局以及环境保护局等。食品安全检验局有4个主要技术支持实验室,每天用联邦快递把所有样品送到这些实验室做检验。

 

并且美国还创立了一套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理论体系,它严格要求企业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需要建立并实施卫生操作程序,这是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的关键基础。该计划在美国食品加工企业中已经全面推广,并建立了全面的实施规范。但对于这一体系的研究和推广,中国目前尚处混乱阶段。

 

“毒奶粉”事件从确认到全面“封杀”共用时几个月,卫生质检部门的应急速度在“毒奶粉”事件中遭到广泛质疑。只是凭着个体的职业敏感和职业道德及临床经验才让整个事件“浮出水面”,这不得不说是对整个国家质检部门的一个莫大讽刺!

 

卫生部门、食品检测部门反应非常慢的原因之一是缺乏群众舆论监督。而一旦食品安全出了重大问题,仅是相关企业领导道歉法办,相关主管部门领导引咎辞职而草草了事,看似责罚严明,实则不过是找出几个替罪羊而已。但这对于提高政府的执政能力根本是与事无补。

 

为何近年来发生的多起食品安全品质事件中无不存在质检相关部门的失职行为?归根结底,质检部门和生产厂家‘协作配合’的内幕导致质检部门不是站在公众的立场上公正的履行职责,而是和商家密切配合,共同的利益驱使下的攻守同盟是当下各职能部门不作为的一个缩影。

 

如今,人们早已习惯了建设部替地产开发商说话、国资委替垄断国企辩护、教育部为教育高收费开脱、卫生部为医改失败狡辩,这些个案显示正是某些政府部门和既得利益者的相互勾结,才造成危害公众利益的事件频频发生,民众怨声载道的层出不穷。

 

而任何一种造假手段只有在产生严重后果之后才会有部门制定出种种相关措施的出台,但导致此类事件层出不穷的原因唯有监管部门的不作为。众所周知,国内的食品安全问题不只是在“毒奶粉”事件出现之后才有所反应,之前因类似事件所导致出的问题已经不胜枚举。对此,相关部门如果认真反思,使出相应的政策手段,何以还会致使此类事件的屡禁不止?

 

在前文中我提到四年前韩国奸商用下脚料制作饺子馅儿事件蒙骗公众的丑闻,最后以那个生产伪劣食品的公司老板从首尔的汉河桥上飞身跃下而终结。下脚料饺子馅儿难道比三聚氰胺还毒?但为什么在韩国就可以举国鞭挞至奸商无可遁形?而吾泱泱大国此类事件为何就层出不穷?

 

仅就奶制品行业来讲,几年前的“大头娃娃奶粉案”余波未了,紧接着就有为提高蛋白质含量而添加化工原料三聚氰胺的“三鹿事件”发生。而其它如“苏丹红”、“亚硝酸盐”等有害食品添加剂导致危害公众健康的案例更是不胜枚举。

 

我们听到过太多类似的食品安全的事件,但我们只看到那些违规企业在接受完“低廉”的处罚后知错不改,只看到这种道德沦丧、麻木不仁、自私冷漠、唯利是图的违规事件在我们身边层出不穷,这已经导致广大民众已经因此对国内食品的质量品质丧失了信任。而我们也只能担惊受怕地看着在所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幌子下,为实现最大量化的产业利润,忘记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无视国家的法律法规,从而让广大人民群众成为没有有效市场监督机制下的牺牲品。

 

面对天灾如汶川大地震,面对举国之力共办如奥运会,我们体现出了爱心、信心、力量和凝聚力。但面对人祸如“毒奶粉事件”,我们在悲愤的同时,却感到无能为力。我们早已吃了好多年添加饲料喂养出来的各种肉类食品,农药残留超标的水果和蔬菜,喝了很多年加入了三聚氰胺的奶制品。几乎每个人都受到各种各样有害食品添加剂的污染和毒害,十几亿人竟然会莫名其妙每天去食用这种和食品毫无关系的工业原料,可悲吗?但这究竟是谁的悲哀?有道是“民以食为天”,而如今的广大民众究竟何堪以食为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