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看待价值投资持股生命周期

(2012-07-30 15:43:24)
标签:

杂谈

分类: 大盘随笔
有网友在前面博文里提出“持有银行股三年不赚钱,值得反思”这个论点,想仔细探讨一下。

我们先讨论一下“赚钱”这点,什么是赚钱?当我花100块钱买入10股招行后,其实我持有的就已经不再是100元钱,而是10股招行了。当然,市场先生每天会为招行给一个价格,某天招行15了,看起来我赚了50%,可是我持有的还是那10股招行。某天招行跌到8块了,我持有的东西还是没变,但市场先生认为我亏损了20%。
大家都知道,当你在变现前,市值本身没什么意义。现在招行8块了,可是只要我卖出时招行是20块一股,我的盈利还是100%,而不会因为我中途市值亏损20%而给我打八折。所以说,真正决定一个投资的最终收益率的,是两样东西:1,是投资绝对收益率。2,是花费的年限。

接下来我们讨论“持有银行股三年不赚钱”这个现象。无疑,这是个不合理现象,造成这种不合理现象的可能性,最少有三种,或者单独,或者混合。
可能一:银行股有问题,三年不赚钱。可能二,持有银行股三年的策略有问题,导致不赚钱。可能三,市场有问题,反应在三年不赚钱。
我们来看什么导致了持有银行股三年不赚钱,其实银行本身这三年不但赚钱,而且赚了大钱,表现在银行的盈利与拨备能力双双提升。但是,银行股的市场估价一路下降,PE被压缩到了史无前例的地步。那么我们可以认为,问题出自持有银行股走完一个下行周期的策略有了问题,或者市场对于银行股走下行周期的预测与估值出了问题。

我们再回到“赚钱”这个话题,价值投资者是如何完整的完成一个投资周期的?显然价值投资者首先是逆向投资者,我们买入的时间点应该是市场或者个股被低估的时刻。既然这样,那么2008年金融海啸后期买入并没有什么问题。而价值投资卖出的时间点有两个前提,一是企业出现本质性变坏,二是市场高估企业价值到一定程度,不得不卖出。我们也知道,银行是一种最起码和经济周期同步的产业,经济下行阶段,银行资产质量一定下降的。关键在于银行是否做好足够准备,或者企业有没有足够竞争优势去度过漫长的经济下行周期。如今经济不振已经比较久,但是银行还没有显示出会爆发大量坏账的充分证据。所以说银行已经出现本质性变坏这点并没有出现,既然如此,那么卖出银行的时间本身还不到,最乐观的估计,也应该是经济整体开始走出谷底,并且在乐观中走向另外一个繁荣和泡沫的时刻。具体那个时间会是什么时候,其实我并不知道。一般来说,一轮经济的周期大概是12-14年,可是有时候并不一定如此。所以想要称泡沫化时抛出银行的如意算盘,不太可能在短期实现。
假如说市场一直到不了那种繁荣,一直半死不活的十几二十年,又如何?价值投资者就无法收获利益了么?其实这种情况下更容易突出价值投资的优点,很多时候,超长期持股就是发生于这样被迫的情况下。只要企业还在合理的速度发展,价格也没有离谱高估到必须卖出,那么就应该安心持有。

所以最终来回应我对这个论点的看法,在我看来,持有任何一个股票三年不赚钱,有很多时候一点问题也没有。这是因为如果这种市值的不上涨并非企业净利的不上涨造成,而是市场估值在一步步压缩,那么潜在收益率其实完全没有发生改变。它是和缓的上涨100%,或者它先下跌50%再上涨200%,都不改变结果,因为股票的估值和市场的给价是毫无关系的。一般来说,评估一个投资的实际收益率,最好要看完一个完整的投资周期。价值投资的投资周期,往往不太会短于半个经济周期,也就是市场从极坏走到极好的这半个周期。从08年到现在虽然漫长,但是市场依然缓慢的在探底或者筑底的阶段,也许我们还需要五六个年头才能看到经济的再次繁荣。最后说这看起来似乎被浪费掉的几年的持股时间,聪明的投资者或者会说,为啥我不先持其他股3年赚个翻倍,然后再在市场翻身向上前拿回长久不涨的银行股呢?其实大家都知道,不会买两三年前的银行股的聪明投资者,更不会买今天的银行股。但是再回头看看过去三年,除了持有一小部分“穿越牛熊”的股票获得了非常优秀的收益率外,大部分小盘股的持股绩效比银行还惨,三四年时间内,银行并没有跑输大盘多少,所以我真不觉得这“损失”是多么惨重而不可接受。另外,“穿越牛熊”的股票,例如酒和药,其实一直以来都有逆周期性表现,等到市场全面乐观时,往往走势不是特别出色。所以接下来几年真很难说持有茅台会比招行好,五六年的时间一晃就过去了,我们拭目以待即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