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172.31.254.243/qzs.qq.com/ac/b.gif
http://172.31.254.243/qzs.qq.com/ac/b.gif
巴菲特是在03年4月最
后买进中石油,均价约为1.67港币,而03年中石油每股收益假设为0.4元(没找到数据),忽略当时的汇率,PE约为4.
研究一下中
石油公开的财报,总结数据如下:
每股收益
04
05
06 07
0.55
0.72
0.76 0.75
净利润增长率 05
06
07
31.44
6.54 -1.21
平均三年增长率只有12.26%
老巴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只增长率平平的
股票呐?
先引入DCF的公式:value
of firm = http://upload.wikimedia.org/math/e/7/4/e7437d103fc9c520df94e1d3bd3bebb7.png
1)把回报率和折现率都定位25%,比较苛刻的条件
在老巴持有的四年半时间内(这里算做4年),增长率为x,而且第四年的价值不为0,中石油企业类型为工业,与高附加值行业不同,则,(试了很
久,qzone不能显示word的上标,白忙一场伤心的)
(1+x)/1.25+(1+x)^2/1.25^2+(1+x)^3/1.25^3+5(1+x)^4/1.25^4=4
很巧,当x=0的时候,PE=4,也就是说0增长的时候正好能支撑PE=4的股价,现实情况是当时中石油还在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PE是可以有一定溢
价的。(以现有条件计算PE=6.12)
2)再来引进格雷厄姆的估值公式:
Intrinsic
Value = Current Earnings * (8.5 + 2* Long Term Growth)
也就是说,当G=0
时,PE=8.5,这个跟上面的PE=4相比,有着112.5%的溢价。
BGF跟DCF相比对于G的平均变化更为敏感。
PS:
打个小岔,来谈一下BGF里G的计算,G是N年内的平均增长率
比如一家25%增长5年的公司,5年后0增长,N=7,求G.
这种比较简单:G等于1.25^5后开7次方
如果5年后依旧有3%的增长呐?
同
样的道理:G等于1.25^5*1.03^2再开7次方(N不一定要取7,根据个人偏好模型来定)
3)说到这里会出现一个问
题,选股票的时候,PE和G究竟谁比较重要?
以PEG为例,PEG=1表示价格合理,同样有两只股票,一只是
PE=10,G=10;另一只PE=20,G=20;
用DCF计算,4年,折现率25%,第一只股票略有回报,而第二只股票是亏损
的
当第二只股票G=30,PEG<1时,同样条件下回报率依旧是亏损的。
所以用PEG指标作为首要选
股指标是欠妥的。
4)继续回到中石油上来,07年巴菲特以13.47港元抛售,如果算上当时的汇率,PE大约为15左右。
当折现率依旧25%,回报率25%(条件相当苛刻),中石油当时的四年的平均增长率为50%,远远高过现实的增长率。
若折现率降低为6%,中石油四年的平均增长率为31%左右。
而现实中这种成长率是几近变态,也就是最后石油价格升为160美元左右。
在中国的疯狂牛市中,巴菲特认为30%的增长,PE=15已经差不多了,再继续持有下去已经超出了安全边际,风险大于收益,抛光中石油是稳妥的选择。
5)当时巴菲特没有选择网络科技股票,是因为无法确定其现金流量和时点的现金价值。
如果我们选择考虑一直高成长性科技股,DCF公式要求要更为严格,以纯现金流量作为内在价值,而忽略最后时点的价值。
以用友软件为例,静态PE=35.7,三年平均增长率为75.49%,假设其能持续发展5年,带入DCF,所能支撑的PE=15.3;若是能高速发展7年
以上,才能支撑起33以上的PE。所以现在用友软件还远远没有到达合理的估值区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