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的时间价值
(2010-03-23 02:27:00)
标签:
股票 |
分类: DCF折现现金流估值 |
金钱是一个很容易让人情绪化的话题。抛开不同体系的价值观世界观对于金钱看法的不同,只讨论金融学意义上的金钱,对于这样一个人一生无法摆脱的精灵,我们是否真的足够熟悉它么?
在金融分析学中,金钱的时间价值往往是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第一课。而这一课往往是从类似这样的一些故事开始的:
“你知道么,最近黄金涨价了呀。现在已经320元一克了。还好我妈二十年前80块钱一克就帮我买了条项链,不然现在真是买不起呢”。
“听说最近房价又涨了,老刘的房子现在值100万了呢,七年前他买的时候才40万。我要是当年也买了就好了,真后悔啊”。
对于普通人而言,上面的对话内容就叫做生活。但对于一个试图对于金钱的本质有更深刻了解的人而言,上面的对话内容则是完美的投资案例分析。
不讨论何种投资更加优越,单从这两个故事里面我们可以粗略感受到:
1, 资产似乎会升值,今天的资产比昨天的资产更加值钱
2, 而金钱似乎一直在贬值,今天的金钱总是比昨天的金钱更加不值钱
等同面值的金钱,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购买力并不相同。如何衡量过去,现在,未来同样100元,其购买力的不同,我们需要引入折现这个概念。所谓折现,就是把不是属于现在的钱,通过某种方式,换算到等同于今天的钱的购买力的数字。
例如,在第一个例子里面,我们可以粗略的认为,如果以金钱对黄金的购买力作为参照,那么20年前的80元,折现到现在,大概是320元。同等的购买力,其面值在20年间成长了4倍。同样也可以说,20年间,同面值金钱的购买力缩水了4倍。4的20次方根是1.072。所以这个折现率就是0.072或者7.2%。在此折现率下,20年前的1元,等于今天的4元。或者今天的1元,等于20年前的2毛5。
那么在同一折现率下,今天的1元,等于15年后的多少钱呢?
1.072的15次方是2.83。所以今天的1元等于15年后的2.83元,也同样等于20年后的4元,等于40年后的16元。这些不同时间的不同面值金钱,实际上是完全等值的,前提条件当然是折现率是7.2%。
20年前0.25元=今天1元=15年后2.83元=20年后4元=40年后16元(折现率7.2%)
折现率代表了一个粗略的货币贬值的幅度。另一方面,它也可以代表投资者对于一项投资的成绩的期望值。第二个故事里面,如果我们以对房子的购买力作为参照物,货币的折现率是14%。(100/40=2.5=1.14的7次方)
所以一个认同第二个投资案例的人,很可能认为第一个投资案例是非常失败的,原因是如果在一个14%折现率的环境下,20年前投入的80元,本应该变成今天的1100元,而不是可怜巴巴的320元。又或者说,今天的320元,在购买房屋时,其实只值20年前的23.3元。在第二个案例的以对房屋的购买力为参照的高折现率下,第一个案例买黄金的投资其实蒙受了巨幅的亏损。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计算中使用高折现率,表现出的是对于货币购买力贬值的高度焦虑,或者是对于某种投资回报率的高度期许。而比较低的折现率,则是对于货币贬值的较低预期,和对于投资回报率比较平和的期许。
不同的投资者,在不同的投资环境下,所取的折现率往往是不同的。很难找到一个综合考虑全部商品的购买力改变后得到的完美折现率。所以为了简单化计算,或者有一个共同的参照物可以比照,一般情况时衡量经济投资收益的折现率,可以考虑采用长期无风险利率等替换(例如长期国债利率,或者银行贷款基准利率等等)。
不过,至少当我们讨论金钱价值,或者投资行为时,一定要充分考虑金钱本身的时间价值。那种习惯用静止的眼光看待金钱的人,是没有能力区分金钱的面值和金钱的内在价值的,他们往往会忽略金钱的时间价值才是真正影响金钱内在价值。这些思维方式必须逐渐从我们的经济思维中被摒弃掉。只有充分了解了金钱的时间价值,才能迈出投资坚实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