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三课
(2009-07-14 18:49:22)
标签:
财经股票浮亏基本面分析 |
分类: 价值投资随笔 |
1,想赚钱首先得亏钱。
价值投资与其他投机模式的区别就在于:安全。
安全赚钱是这种投资的全部核心内容。而安全来自于基本面分析,低位买入,长期持有这三条。基本面分析可以排除垃圾企业,低位买入可以排除市场波动风险,长期持有可以确保企业成长的确定性。
所以老巴说:投资的秘诀就是“绝不亏钱”。
从上面的三大要素来看,基本面分析需要或多或少一点财经金融知识,或者一点商品和市场的嗅觉。
长期持有需要耐性。
而低位买入,则是最有意思的地方。老巴说“众人恐惧我贪婪”,听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想要做到“永不亏钱”,秘诀就在于买入的点位一定是接近谷底,或者说,至少是在一个巨大的下跌过程的下半程。这样就会产生一种情况: 口口声声说绝不亏钱的价值投资者,往往是那些一买就套的人
。价值投资者在建仓过程中,常伴随着10%-50%这种程度的套牢情况。为了减缓这种情况,价值投资者需要从开始买入点开始,固定的小批量建仓。基本上来说,大恐慌,大阴线,代表应该多买些。小恐慌小阴线,可以少买些。反正就是一个边跌边买的过程。
和趋势投资者不同的是,价值投资者是左侧买入者。就是说价值投资者不会等到市场止跌回升才开始买入,而是在市场一路下跌探底的过程中逐渐买入。所以建仓阶段是一定“亏钱”的。当然,这是并不可怕的浮亏,我的一些经验是:即使建仓过程做的有些糟糕,浮亏比较深,也不要紧。不用去担心这20%-30%会造成最终业绩的表现。对于买入就套这件事情,我们要学得宽容些。只有对浮亏宽容,反弹过程中才能握住仓位,不会轻易被洗出市场。
那些对于浮亏非常在意的人,往往会不愿意在下跌过程中建仓,虽然看起来他们很聪明,愿意在市场反弹确定后的右侧建仓,可是实际上根本做不到。因为一个市场到底是反弹还是反转是测不准的,从而那些看到市场上升才买入的人付出的价格永远比市场下跌才买入的人要高。只有一买就套,越低越买,永不割肉的价值投资者,在“亏钱”的过程中累积了大仓位的廉价股票,才能换来未来的“永不亏钱”,乃至是赚大钱。毕竟, 利润从买入点位就已经决定了 。
2,多赚钱必须少赚钱。
一个完整的投资案例当然不能没有退出机制。
买了就套的价值投资者,经过了漫长的等待,终于迎来了一个巨大的牛市。牛市的特征就是热火朝天,锣鼓喧天,鸡犬升天。垃圾股和优质股一起涨,而且垃圾股长得更加快。按照价值投资的理念,非价值股是绝对不会去碰的。那些热门股动辄10个涨停,价值投资者看都不会去看一眼。原因在于我们明白:赚到的钱=留住的钱。也就是说市值只是一个流过手的钱,就像流水一样。为了留住水,我们必须用碗,盆,瓢去收储水。容器的特征就是低凹,而市场里面价值被低估的优质股,就是我们收储价值的容器。不断的把过度高估的股票换成不涨的,低估的股票,就是一个让股票池中内在价值最大化的过程(注意不是市值最大化,因为不兑现的市值毫无意义)。
当市场真的没有任何一直股票不被低估,乃至都极度高估时,价值投资者应该果断的卖出全部的股票,换成现金。即使市场还在往上涨。价值投资者卖出股票的理由不是“股票不涨”,而是“股票远不值这个价钱”。(同样买入股票的理由不是“股票不跌或会涨”而是“股票绝对值这个价钱”)
想要多赚钱,就要放弃那些危险的钱。有些钱不是那么容易赚的,极度牛市的鱼尾行情,或者高飙的垃圾股行情,乃至是虚高的优质股标价,这些都是“留住钱”的敌人。价值投资者知道,真正能留住的钱只有两个地方:一是在低估或者合理估值的股票上;而是在现金里。这两者之外的钱,即使再多,也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 财富的泡沫不等于财富。
总之,想要长久的赚钱,赚大钱,那么就必须放弃快钱和危险的钱。学会对于诱惑闭眼,对于贪婪恐惧,才能真正走上投资路。
3,想正确就得犯错误。
市场是测不准的。想要验证蝴蝶效应,那么股票市场无疑是最好的一个地方。简单来说,市场是经济环境和人心综合起来的一个复杂个体。说它复杂,是因为它头脑简单,性格变化无端,时蠢时聪明,喜怒哀乐无常。但是市场绝不是一个心机复杂城府很深的个体,所以那些市场阴谋论是很无聊的。(好笑的就是谁是主力,难道主力推股票要预先打电话招呼好么?)
在市场里面,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两种追求是必然失败的:
一是追求永不犯错误。二是追求永远正确。
追求永不犯错误的人,往往对于市场机会是恐惧的,宁可踏空也不愿涉险。本来这很好,风险是我们必须时刻顾虑的东西。可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是大概率事件,不是100%概率事件,所以追求永不犯错误本身就是一个大错误。我们应该追求的是少犯错误,不犯重大错误。我们追求85%以上的确定性,却也愿意为了超额收益而去面对15%的不确定性。这才是正确的态度。(格雷厄姆追求的是确定性,股票的账面价值。费雪追求的是不确定性,未来的成长。巴菲特则是混合体。)
追求永远正确的人,总是会去预测和迎合市场,或者根据市场的结果调整自己的投资策略。问题是,市场根本不是理性,不是一个时刻按照标准程序运行的个体,因此当你改变策略时,市场也改变了答案,追求极致正确的结果就是永不会得满分。一个例子就是何时买入和卖出。公式化要4毛买1块的人,如果市场跌到4毛5就不跌了,请问如何办?你调整策略到下次5毛买1块,结果下次市场跌到6毛就回升了。你调整到6毛买1块,结果下次市场跌到2毛。同样,牛市的程度也有差别,刚刚过合理估值就卖的人,和那些“死了都不卖,不赚到翻倍不痛快”的人无区别。追求在市场里面拿满分的结果是常不及格。只有摆明了不追求满分,永远只追求比及格多一点,或者良好的人,才能在多次的市场波动中保持大概率的持续盈利。差不多每次都能赢市场那么一点点,就是很不错的表现了。(例如这次的反弹,有些垃圾股涨了数倍。如果满仓持有这些垃圾股获利可以很丰厚。但是下次市场从熊转牛是否也会如此呢?非常难说。)
价值投资与其他投机模式的区别就在于:安全。
安全赚钱是这种投资的全部核心内容。而安全来自于基本面分析,低位买入,长期持有这三条。基本面分析可以排除垃圾企业,低位买入可以排除市场波动风险,长期持有可以确保企业成长的确定性。
所以老巴说:投资的秘诀就是“绝不亏钱”。
从上面的三大要素来看,基本面分析需要或多或少一点财经金融知识,或者一点商品和市场的嗅觉。
长期持有需要耐性。
而低位买入,则是最有意思的地方。老巴说“众人恐惧我贪婪”,听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想要做到“永不亏钱”,秘诀就在于买入的点位一定是接近谷底,或者说,至少是在一个巨大的下跌过程的下半程。这样就会产生一种情况:
和趋势投资者不同的是,价值投资者是左侧买入者。就是说价值投资者不会等到市场止跌回升才开始买入,而是在市场一路下跌探底的过程中逐渐买入。所以建仓阶段是一定“亏钱”的。当然,这是并不可怕的浮亏,我的一些经验是:即使建仓过程做的有些糟糕,浮亏比较深,也不要紧。不用去担心这20%-30%会造成最终业绩的表现。对于买入就套这件事情,我们要学得宽容些。只有对浮亏宽容,反弹过程中才能握住仓位,不会轻易被洗出市场。
那些对于浮亏非常在意的人,往往会不愿意在下跌过程中建仓,虽然看起来他们很聪明,愿意在市场反弹确定后的右侧建仓,可是实际上根本做不到。因为一个市场到底是反弹还是反转是测不准的,从而那些看到市场上升才买入的人付出的价格永远比市场下跌才买入的人要高。只有一买就套,越低越买,永不割肉的价值投资者,在“亏钱”的过程中累积了大仓位的廉价股票,才能换来未来的“永不亏钱”,乃至是赚大钱。毕竟,
2,多赚钱必须少赚钱。
一个完整的投资案例当然不能没有退出机制。
买了就套的价值投资者,经过了漫长的等待,终于迎来了一个巨大的牛市。牛市的特征就是热火朝天,锣鼓喧天,鸡犬升天。垃圾股和优质股一起涨,而且垃圾股长得更加快。按照价值投资的理念,非价值股是绝对不会去碰的。那些热门股动辄10个涨停,价值投资者看都不会去看一眼。原因在于我们明白:赚到的钱=留住的钱。也就是说市值只是一个流过手的钱,就像流水一样。为了留住水,我们必须用碗,盆,瓢去收储水。容器的特征就是低凹,而市场里面价值被低估的优质股,就是我们收储价值的容器。不断的把过度高估的股票换成不涨的,低估的股票,就是一个让股票池中内在价值最大化的过程(注意不是市值最大化,因为不兑现的市值毫无意义)。
当市场真的没有任何一直股票不被低估,乃至都极度高估时,价值投资者应该果断的卖出全部的股票,换成现金。即使市场还在往上涨。价值投资者卖出股票的理由不是“股票不涨”,而是“股票远不值这个价钱”。(同样买入股票的理由不是“股票不跌或会涨”而是“股票绝对值这个价钱”)
想要多赚钱,就要放弃那些危险的钱。有些钱不是那么容易赚的,极度牛市的鱼尾行情,或者高飙的垃圾股行情,乃至是虚高的优质股标价,这些都是“留住钱”的敌人。价值投资者知道,真正能留住的钱只有两个地方:一是在低估或者合理估值的股票上;而是在现金里。这两者之外的钱,即使再多,也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
总之,想要长久的赚钱,赚大钱,那么就必须放弃快钱和危险的钱。学会对于诱惑闭眼,对于贪婪恐惧,才能真正走上投资路。
3,想正确就得犯错误。
市场是测不准的。想要验证蝴蝶效应,那么股票市场无疑是最好的一个地方。简单来说,市场是经济环境和人心综合起来的一个复杂个体。说它复杂,是因为它头脑简单,性格变化无端,时蠢时聪明,喜怒哀乐无常。但是市场绝不是一个心机复杂城府很深的个体,所以那些市场阴谋论是很无聊的。(好笑的就是谁是主力,难道主力推股票要预先打电话招呼好么?)
在市场里面,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两种追求是必然失败的:
一是追求永不犯错误。二是追求永远正确。
追求永不犯错误的人,往往对于市场机会是恐惧的,宁可踏空也不愿涉险。本来这很好,风险是我们必须时刻顾虑的东西。可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是大概率事件,不是100%概率事件,所以追求永不犯错误本身就是一个大错误。我们应该追求的是少犯错误,不犯重大错误。我们追求85%以上的确定性,却也愿意为了超额收益而去面对15%的不确定性。这才是正确的态度。(格雷厄姆追求的是确定性,股票的账面价值。费雪追求的是不确定性,未来的成长。巴菲特则是混合体。)
追求永远正确的人,总是会去预测和迎合市场,或者根据市场的结果调整自己的投资策略。问题是,市场根本不是理性,不是一个时刻按照标准程序运行的个体,因此当你改变策略时,市场也改变了答案,追求极致正确的结果就是永不会得满分。一个例子就是何时买入和卖出。公式化要4毛买1块的人,如果市场跌到4毛5就不跌了,请问如何办?你调整策略到下次5毛买1块,结果下次市场跌到6毛就回升了。你调整到6毛买1块,结果下次市场跌到2毛。同样,牛市的程度也有差别,刚刚过合理估值就卖的人,和那些“死了都不卖,不赚到翻倍不痛快”的人无区别。追求在市场里面拿满分的结果是常不及格。只有摆明了不追求满分,永远只追求比及格多一点,或者良好的人,才能在多次的市场波动中保持大概率的持续盈利。差不多每次都能赢市场那么一点点,就是很不错的表现了。(例如这次的反弹,有些垃圾股涨了数倍。如果满仓持有这些垃圾股获利可以很丰厚。但是下次市场从熊转牛是否也会如此呢?非常难说。)
后一篇:一局麻将